长篇影评
1 ) 绿色的欲望在草上摇曳
《送信人》,也被译成《幽情密使》。影片完全Leo视角,所以情节相对简单平静,与之呼应的摄影画面和色彩很美,是旧时光的缓慢流逝。身着Lincoln green的Leo是Eros的化身。绿色象征生命的渴求和欲望,暖风吹过夏天Norfolk郡成熟的大麦平原,绿色的欲望醒了,在草上摇曳,爱不仅在Marian和Ted之间被点燃;Leo也即将告别小男孩的纯真,有了新的烦恼和欢乐,他爱上了美丽的Marian,对男欢女爱之事开始好奇。
2 ) 成人世界的闯入者
逾越阶级的爱情故事并不鲜见,而以一个小孩子的视角来呈现便显得与众不同。小孩子以一种青涩懵懂的眼光窥探成年人的感情世界,有其视野的局限性,却正因为其局限性使得整个故事蒙上了纯真与疼痛的色彩。《幽情密使》与《赎罪》便是同一视角的不同呈现。
《幽情密使》中的小男孩Leo与《赎罪》中的小女孩Briony同是13岁的孩子,同是在相近的时代,在英国乡村庄园的夏天里,他俩作为成人世界的闯入者,比同龄人更早地见识到成人之间的幽密情爱,也见证了儿童世界的崩塌,这就是成长的教育。
绿色(green),是夏天的颜色,是自然的颜色,是乡村的颜色,是小孩子的颜色、青春的颜色,青涩、稚嫩、富有朝气、欣欣向荣。然而,在那个夏天,却是红愁绿惨。绿色也是魔鬼的颜色。Leo的绿色衣服更是直接明了,突显出他的小孩子身份,像颗未成熟的果实,而浓重的深绿色却在青春之外平添一份厚重。
《幽情密使》中的花园里生长着一种植物“颠茄”,《赎罪》中也大量出现了“罂粟”(准确而言是虞美人,不是制作鸦片的罂粟),两者都是有毒的美丽植物,隐喻着美丽暗藏危险,可远观不可亵玩。颠茄的英文名belladonna源自意大利语的bella donna,意为“漂亮女人”,古时有爱美女性用颠茄汁滴眼睛扩大瞳孔,而罂粟更是西方人纪念阵亡战士之花。
那个夏天,Leo应同学之邀来到乡村庄园做客,第一次亲身体验到贵族的生活,这对他而言是迥然不同的世界,他们的行为模式完全超出他的经验范围。他们表面上待他很好,关心他喜欢他,他也渐渐喜欢上这里,喜欢上贵族小姐Marian,于是充当起她和农场的农民Ted之间的信使(Mercury,罗马神话中的信使)。他后来得知Marian已同贵族少爷Hugh订婚,他偷看了Marian给Ted的信,他哭了,他决定不再为他俩送信。Marian因此恶狠狠地咒骂了他一顿,原来他们待他好并不是无偿的,他要为此付出相应的代价。于此,他对于男女情爱产生了无限的好奇,甚至向往,直到最后他亲眼目睹了令他震惊的一幕,刚刚13岁的他,已经长大了。
与Leo不同的是,Briony本身就是贵族小姐,她观察的成年人是她的姐姐。同Leo的纯真相较,Briony多了份早熟,女孩确是比男孩早熟,她还有丰富的想象力。Briony偷看了仆人Robbie写给姐姐Cecilia的情书,看到他俩之间的暧昧行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坐实了他俩的情人关系。
在两部影片中,两个孩子都偷看了成人的情书,也都看到了成人之间的交合。如果文字传递的信息可能被他俩误读,那么肉体的交媾是不容置疑的,这带给小孩子的震撼无法磨灭。在他俩的眼中,Marian与Ted、Robbie与Cecilia的爱情逾越了阶级,门不当户不对,Ted与Robbie的身份配不上她们。Leo与Briony都是站在贵族的立场看待两对恋人的关系,值得一说的是,Leo虽出身卑微,却由于置身于贵族阶级里,模糊了自己的身份,无意识中将自己也当成了贵族的一份子,以贵族的眼光看待他人,认为优雅的Hugh才是Marian的如意郎君。因此,Leo才会拒绝送信,Briony才会误解Robbie。
贵族的优雅同下层阶级的粗俗仿佛是云泥之别,而爱情可以超越阶级,不仅小孩子不懂,大人也不赞同。楼上楼下的天然矛盾历来是文学与影视作品中的主要矛盾之一,而企图以爱情冲破矛盾高墙的结果,往往是悲剧收场。这两部影片也概莫能外。Ted饮弹自尽,Robbie战死沙场;Marian终身含恨,Cecilia意外身亡。悲剧的结局往往更令人动容,也更像是在告诫人们,逾越阶级的爱情不会有好下场。
除了爱情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之外,两个小孩子的结局又是如何呢?Leo直到老年仍无法释怀,对Ted与Marian怀着深切的愧疚,如果不是他泄露了他俩的关系,Ted就不会死。Briony一生都在赎罪,最后妄图以一本书成全一个无法实现的梦。过早闯入成人世界的他俩,一辈子都背负着童年时犯下的过错,无法从浓重的阴影中走出来,生活徒留灰色,然而成人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的罪过却要一个小孩子来承担,毁了自己,亦毁了他人。赎罪尚有期限,忏悔无补于事。
两个夏天,改变了六个人的一生。
3 ) The Go-Between: 信使的觉醒
"The Past is a foreign country: they do things differently there.” 曾被选为史上最精采的小说开篇之一。它出自The Go-Between,中文译作《送信人》,或《幽密信使》,是英国作家L. P. Hartley的一部小说,以回忆的方式讲述少年Leo受邀到同学家Brandham Hall过暑假期间发生的故事。
小说在1970年被改编成电影,由曾参演《日瓦格医生》,1965年的奥斯卡影后Julie Christie和英国著名男演员Alan Bates共同出演。1999年被选入100部最佳英国电影。
The Go-Between 以六十多岁的老Leo的自述开头,在母亲的旧居收拾东西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箱子,母亲把所有关于他小时候的物件都收藏在了箱子里。打开着尘封多年的箱子,就像是打开了记忆的闸门。
1900年,被12岁的Leo称为 “the Golden Age”. 他应同学Marcus的邀请,来到位于Norfolk郡的Brandham Hall. 在那里他第一次体验到了贵族阶级的生活方式,并暗自喜欢上了Marcus的姐姐Marian. 虽然Marian在父母之命下即将与Trimmingham 勋爵结婚,但她却与佃农Ted Burgess 相恋。不知情的Leo充当两个人的信使,往返与Brandham Hall 与农场之间为两人传信。这也是小说名字的由来。
小说是以Leo的回忆为主线,通过一个12岁孩子的视角来观察周围的世界和大人的活动。书中经常有大段的独白,丰富的心理活动,帮助读者理解人物的行为。在电影改编中,这些细腻生动的文字无法呈现,只能通过画面来弥补。但是很多时候,这种力图添补空白的努力不仅起不到相应的效果,反倒让观者更加迷惑。
最突出的就是篇中穿插的老Leo重返Brandham Hall, 探望Marian这一情节。头发花白,一脸凝重的老人总是出现在影片关键地点,但只有一个背影,仿佛一个画外幽灵,默默地看着影片中人们的各种活动。他的出现不仅很突兀,经常打断本来流畅的情节,最重要的是,对于没有看过原著的观众来说,很可能不知道他是谁,因为电影以Leo到达Brandham Hall开头,并没有引导老Leo出场。
诸如此类的误会还有很多,比如Leo 和Marcus经常到离Brandham Hall不远的一处废弃的院落去玩耍,那里生长着有毒的植物Atropa belladonna (颠茄). 在原著中,这种植物是一种的隐喻。与Marian一样,它的花朵美貌丰盛,邀请人靠近,却暗示着危险。没有了书中的文字解释,电影里这种植物的出现有些莫名,尤其是编剧还特意为它的出现配上了具有悬疑色彩的音乐。
小说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意象。在Leo的眼里,Brandham Hall跟自己稍显寒酸的出身截然不同,这里的人都像是神。Marian是Zodiac 十二星座里唯一的女性the Virgin, Lord Trimmingham 脸上有战争中负伤留下的一道疤,再加上他高贵的家族身份和洞穿一切的冷静,被Leo比作两面神Janus和Sagittarius射手,农夫Ted在Leo眼中则是成熟男性的象征,有着小麦色的健康皮肤,脾气直率,甚至有些粗俗,但却充满魅力,所以他是the Water Carrier水瓶侍者,他自己则是Leo,the lion, Lord Trimmingham曾经说Leo在希腊神话里负责给众神传话的信使。
可惜的是,这些内容都没能在电影中表现出来。
但是在另外两个方面,电影却很好地传达了文字所不能传达的感官享受。比如电影对英格兰夏日的呈现,无所不在地渗透到情节里。在户外喝茶的时候耳边蜜蜂低沉地嗡嗡声,远处树林里禅虫歇斯底里的鸣叫,午后暴雨前低低地悬挂在天边的乌云。在某种程度上,这个夏天的炎热也是故事情节的一部分,自从Leo到达Brandham Hall, 气温就一直飙升,在这破纪录的热度里每个人的性格都发生了变化,“One felt another person, one was another person.”
虽然影片中以男性角色居多,但唯一的两位女主角Marian和Brandham Hall的女主人,Marian的母亲Mrs.Maudsley却是绝对的主导。Marian年轻,漂亮,叛逆,高傲,而Mrs. Maudsley想要控制一切,嘴角永远向下,一副严肃的表情,对女儿的反叛想怒而怒不得。母女两个人之间始终紧绷着一根弦,仿佛一句话一个眼神都会打破这微妙的平衡。两个女人同时在场的时候,周围的人都小心翼翼地行事。
饰演Leo的小演员Dominic Guard凭借在这部电影中的表现获得了1972年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影片中小Leo的脸因为炎热的天气总是红扑扑的,微微沁着汗,眉头时常因为困惑而紧皱。英国作家Ali Smith在写重读这部小说的体会的时候说“这种似懂非懂的组合是这部小说的驱动力”(A combination of knowing and not-knowing is this novel’s driving force.)。即将满13岁的Leo对Marian, Lord Trimingham 以及Ted Burgess之间的感情纠葛明白却又不是很明白,在这之前,他的世界里是非黑白分明,可是在这个夏天之后,他正式踏入了复杂的成人世界。
L. P. Hartley这部作品另一层内涵,在于他从一个孩子的视角折射了两个社会阶层面对面的冲撞。Leo家境并不富裕,在目睹了Brandham Hall的奢侈慵懒的生活态度之后,心智尚不成熟的Leo觉得自己仿佛进了天堂,跟众神平起平坐。他开始渐渐为自己母亲的窘迫小气而羞愧,在穿上Marian给他买的新套装的那一刻,他觉得自己蜕化成了这贵族中的一员,即兴奋又矛盾。
这种矛盾同时表现在他对Lord Trimmingham 和Ted Burgess的两种不同态度上,对于前者敬畏,迫切的希望能得到他的赞同,而对后者,虽然更亲切,却又因为Ted Burgess将他称呼为”Master Leo”而窃窃自喜。小说中有一段板球比赛,来自Brandham Hall 的贵族阶级对阵Ted Burgess 带领的佃农队伍。作者写道这不仅仅是“a conflict between Hall and village. It was that, but it was also the struggle between order and lawlessness, between obedience to tradition and defiance of it, between social stability and revolution, between one attitude to life and another.” 这场比赛代表的是即将完全改变英国社会结构的一个时代发展趋势。
但在当时,Marian和Ted跨越阶级的恋爱仍旧无法摆脱悲剧的命运。在一次约会被Mrs. Maudsley发现后,Ted回到农场,举枪自尽。Leo在13岁生日那天,亲眼目睹了自己心中的女神和农夫Ted身体纠缠在一起的场面,在震惊和无法言语的复杂感情中离开了Brandham Hall.
五十年后,老Leo在回忆中释怀,故地重游,面对年逾古稀的Marian, 最后一次为女神传递了一次口信,Marian让Leo将她和Ted的故事告诉她的孙子也是Ted的孙子Edward,“Tell him there’s no spell or curse except an unloving heart.” 这句台词跟小说的开篇一起,凝结成了经典。
4 ) 世界上只有一种诅咒,那就是失去爱的心
里奥到同学家休假,见到了美丽的姐姐玛丽安。为了家庭荣誉和门当户对,玛丽安注定要和休斯子爵结婚,休斯脸上有一块疤很丑,玛丽安根本不喜欢他,但必须听从妈妈的婚姻安排。她和农夫麦德相互喜欢,里奥成了他两之间幽会的信使,里奥喜欢玛丽安,为了让她开心他甘愿成为信使。事情终于败露,麦德被枪杀,见到这一幕的里奥受到创伤,一辈子不敢爱虚度一生。50年后,里奥回到原来的地方见到与麦德长得一模一样的玛丽安的孙子,还见到玛丽安。玛丽安告诉他,孙子以自己的身世为耻,不愿结婚。
在整个故事中,受影响最大的有三个人,麦德死了,里奥终身遗憾虚度人生,孙子不愿结婚。而当事人玛丽安和休斯并未怎样。
受到创伤的并不是当事人,很可能只是相关的旁人。一颗坚强的心很重要。事情的真相可能并不是眼睛看到的那样。
最后的台词很好,玛丽安对老年里奥说的,希望他去劝说孙子不要放弃婚姻,世界上只有一种诅咒,就是失去爱的心。
5 ) 就是这样的夏日,记忆里骄阳似火又满是情感
里奥,难道你不渴望爱情吗
世界上只有一种诅咒
那就是失去爱的心
剧终。
CCTV6观影,截了一段视频,里奥对玛丽安说我喜欢你
“你喜欢找他玩吗?”
“因为我喜欢你。”
“你这么说,我好高兴啊…”
视频地址 //www.bilibili.com/video/BV1eT411g7Fh?share_source=copy_web
THE GO-BETWEEN电影《幽情密使》片段_哔哩哔哩_bilibili
以下是凑字数的,
电影里,TED唱完后,大家让雷欧上台去唱歌,雷欧说只会唱《天使永耀公正之光》但这是圣歌(教堂唱合适,酒馆里不合适),姐姐玛丽安说没关系的她会弹。温柔一笑。
6 ) 滚在龙葵上的孩子
我怎么觉得自己没有看懂啊!农夫是开枪自尽了吗?孩子可以知道大人世界的秘密,对他们来说,是一种顶值得炫耀的特权。但是,孩子有着太多的困惑与不解,他愤怒地在龙葵上打滚,制作毒药,诅咒一切。孩子的发泄其实反射着英国社会等级森严之下对人性的压制与摧残。
球场上,照例是等级秩序的展现。奇怪,总是工人阶级表现出色,赢得喝彩。可是,回到现实,他们仍旧无法取得上层社会的公平对待。
绿色的西装,似乎表达着不解的忧郁与困惑。孩子只是静静观望,他没有力量改变什么。
故事老套,但视角独特,像是墨丘利的成人礼(字幕不该只翻成水星,也不该把圣经梗的大卫翻成戴维),细节都很有趣,比如送信的手也拿着帽子,生日礼物是自行车(好似现代版凉鞋),餐刀和猎枪在承担情节功能前,先给了特写(就像《白日美人》中的轮椅),当然还有台词的双关意(休那句“把泰德搞出局”)。双线交织的拍法比较隐晦,反而增加对比的趣味(据说是为拍追忆试手),少年对爱的初体验,融合在爱的悲剧里,The Past is a foreign country: they do things differently there. 英伦大师展at天山。
旁观度测幽情的浓密同时充满了童年暑假和旧日乡绅世界的穷极无聊和傻乐子,结合得妙。女主两个对象Fox和Bates是金发黑发对比项,各有特色。开窍了的棕发小男主(就是悬岩野餐的英国少爷)和请他来家里做客的金发男同学也是兼具阶级和心理的对比项啊长得比他成熟却完全还是个傻小孩,他的狗子巨可爱。
一代人的痛苦迷茫是另一代的警世寓言。卷进庄园畸恋的旋涡,却又被阶级和年龄的藩篱阻隔。到头来观众和男主都是雾里看花,一地碎片,大片留白,非常耐人寻味的视角,Harold Pinter对大家智商情商的尊重让人感动。感觉形式上还可以更大胆些。
这是一部蛮好看的电影,一个基本完整的故事,出色的配乐,引人入胜的庄园风光与大宅,一个有点像兰波的小男主角。不过这一切都把人引向原著,引向那个著名的开篇,引向故事里所有的细节与枝蔓,体会重温往事时的沉吟、犹疑和苦痛,而这些在电影里缺失得太多。
在异性恋伟大的“禁忌之恋”下,年少小gay就只配当跑腿的🙄 还有发了疯的控制狂阿妈。这种异性恋爱情虽然无果,但最终必定要繁殖后代。神经病阿妈还要逼孙子继续繁殖后代。烦不烦啊?
8.3/10。平民男孩Q在贵族男好友A的邀请下进入他的贵族庄园,并目睹了A的姐姐B、B的贵族未婚夫C(包办婚姻)、B的平民男情人D三人之间的三角恋(B和D相爱,B不爱C)。影片有着充满(古典)英伦田园风情的高水平摄影美术,但作为传统故事片本片在「B和D为什么彼此这么深爱」这个问题上的逻辑写地不够清楚,扣0.5。(?)另外影片似乎试图写Q在目睹了BCD的三角恋后的角色成长,但却写的并不充分,导致这些情节显得赘笔。
也许是文化隔阂,以及时间线跳跃,以及各种隐喻,妨碍了理解,让一个偷情故事显得扑朔迷离,但是其文化背景,以及干净画面,以及稍显突兀的音乐,以及孩子视角,仍留下印象。让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吧,无论阶级、种族、肤色,既然相爱,就在一起,永不分离。
2021055 天山。The Go-Between并不只是男女情爱的秘使,他也在两个阶级的对抗中矛盾摇摆,在孩童与成人的世界里来回穿梭。
爱与做爱只是信封与信纸的关系,这也是孩子和成人间的区别。
has its flaws, but I guess I'm biased, this is based on one of my favourite books after all, I'm bound to be picky
💚 Pinter bringing the best out of Joseph Losey
罗西+品特的金棕榈,其实跟仆人连续看之后还是觉得那部更好些吧,同样是说阶级差异和打破壁垒的问题,这部因为要用孩子的视角来讲,所以很多事情没法表达得更清晰。当然,一个13岁的孩子不明白富家小姐和农夫为何不能恋爱,他一心只想知道需要做什么才能拥有爱情。导致最后的高潮相当讽刺和残酷
英式贵族大家族,人物角色众多,这是一部围绕古典英式人物关系、状态变化流转的精致情节剧电影。从他们日常生活的琐碎当中抽出一条感情线,眉宇之间透露着情感冲突和情感细腻,以及少许对阶级的批判。从明艳的庄园、乡间风光到结尾的倾盆暴雨下的剧力高潮,电影仍然遵循着英国文学、戏剧古老的传统。然而轻快的配乐让这部关于阶级的“悲剧”爱情故事点缀着轻松愉悦。这个“幽情密使”Leo,正处于青春情感萌动期,对Marian是仿佛初恋一般青涩并付出一切的爱恋。但他同时也是一个“追问”的替身——一边追寻着自己对爱情的理解;一边对Marian和Ted跨越阶级的感情以及对那个时代社会不合理的偏执拷问。Leo也仿佛是一块洁白的遮羞布,当夫人带着Leo当场目击Marian和Ted在雨夜农场赤身交媾,仿佛是捅破了那层电影神秘的窗户纸,看到了对性的赤诚和同一性。
故事上是个普普通通的故事,没有亮点,孩子视角或许新鲜,但这导致了电影人物塑造趋于平面,因此我并未感受到影片中有多少爱,反而只感受到成人的自私。所以影片最后宣扬爱的意义时,我只觉得荒诞可笑。另,那孩子太蠢了,吐槽无力。
从现世意义来讲,它就是在讲孩童被成年人虚伪丑恶的一面给侵蚀。所谓跨越阶级的爱情,也并不完全纯粹,所以这个故事的本质依然是孩童被迫面对成人世界的伤感,且这几乎成了伴随一生的痛苦。究其本质,有些人生性纯真而不加一切形式的自以为是,而这,几乎难以被现世理解和接受,最残忍的就在此处。
三星半。后半部分剪得非常富有巧思,带出些许感伤的味道。描绘出的炎热的夏日,优雅的乡村风光,主导动机不断地催促那段爱情的发展。只是对情感的刻画依然有所欠缺,实难感受当女主角说出那句敢爱的心。
一个男孩成长为一个男人,只需要一个夏天的时间。孩子动用了自以为最恶毒的诅咒,却都难以抵挡成年人的谎言与虚伪、性情反复与相互利用;孩子眼中的爱是看到你的微笑,成人的爱却只剩下了欲望的宣泄。类似一种成长的心理投射,从萌发悸动到痴迷跟从,最终打破幻想,镜头下用一个夏天的追逐奔跑,演绎了男性成长过程中面临的第一次情感挫折,借文学性的手段呈现的却是最普遍的情愫,用谎言与性破除男孩心头萦绕一生的第一个女人,打破幻想、接受人性的糟糕成了男孩长大成人的第一份礼物。处处“别有用心”的用词,油画般柔和的色调与精致优雅的气质服化,能驾驭而不显矫揉的唯有英伦腔调。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wgc_wASagI0/
"The past is a foreign country: they do things differently there."
#重看#3.5;比新版更富古典韵味(深深浅浅的绿太美了),在凸显阶级鸿沟方面也更为强调,传递信息的小男主所置身的中产阶级正处于上流社会和下层农民之间,所谓go-between也是双关;多处细节提现阶级的壁垒,就连称呼“送信人”,休称其为mercury,泰德则直接叫他postman。成人与孩童之间的视角差异,在罗西式的不安配乐中,颇有几分惊惧的元素;时间线有明显跳跃,一直有个背影在大宅前观望——观众会好奇这是谁?以及后来突现的老去时光,在结尾到来之前提前宣布了结局。从男孩到男人的悄然过渡,在这个蒸腾欲望的夏天实现,一个男孩的性启蒙到遽然枯萎只需一个夏天就够了;以孩童的玩笑“诅咒”对应人生晚年感受到被诅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