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信息交织下,无数灯光闪烁。你我拜别人山人海,借由屏幕,敲下的每个字都在告诉对方:“好想认识你。”
网络通信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简单也困难。春天和星星相识在电影BBS上,一封封邮件的互递,慢慢打开两个人的心扉,让两个人有了论坛其他人不了解的,属于他们俩的秘密。好像每段亲密关系都是这样展开的,从简单的爱好兴趣开始交谈,到一定阶段会提起属于自己的困难和痛苦。到这一步两个人已经卸下防备,甚至会自发讲述一些自己的小秘密。
两个人在现实生活中作为公司职员和百货公司职员分别努力着,在真实里扮演自己不喜欢的虚假状态。但通过邮件,两人互相表达自己的真实状态,阐述自己的情绪和心情。
哪些无法被世界知晓的心事,我件件细数。你是唯一知道春天秘密的星星,也是唯一有一颗星星的春天。
有关金戏院的小插曲,反倒让两人更加亲密了,有种谎言被戳穿反而更真实的意外感。 真实和邮件相互交替的转场,两线并行,剥丝抽茧一般加深了彼此的了解了,也让观众了解更多人物的故事。
女主有一个意外离世的前男友,同时有个穷追不舍,甚至会偷拍严重影响她生活的追求者部户。男主虽然很努力跟女友交往,但还是因为女主出国走到了分手的阶段。女主不断更换职业来换取精神满足,而男主呢,认识了新的人物“玫瑰”。玫瑰的大胆冲淡了春天因为女友离开后的惆怅感,尽管春天也在邮件中大言不惭的说他们上床了,实际上两人什么都没发生,啊,也算男人的虚言症吧。
这时段他们的邮件提到了“感同身受”这个词,在人际往来中感同身受也很重要,切身处地感知对方的情绪,才能更好走进这个人心里。我流泪不是因为我痛,而是你在烦恼,我为你的悲切而悲切,我的眼泪为你而流。
很喜欢女主和纠缠男坦言的那一段镜头,部户因工作要离开盛冈,星星借机坦言自己“有了可以忘记痛苦的人”。在这一段里,星星的特写镜头是晃动的,可能是她自己惴惴不安还没有定数的心,也可能代表着部户的视线,而有关部户的镜头则是以左侧为遮挡的中景,完全挡住了星星,像是星星潜意识里不希望出现一样。但这时也出现一个想“以结婚为目的”与星星交往的人,他只想要婚姻,借此调查了星星。两个有同样痛苦的人,不需要产生爱,只要婚姻就好了。
在这一点上,春天的邮件非常急切,这并不是真正的爱啊,和他在一起不会幸福的。这时候的春天对星星已经有点占有欲了,不知道他是否清楚呢。
这里穿插一段春天的邮件,关于前女友的一句话。
经常性的,人迫切想要从失恋的漩涡中走出,就会走进下一段恋情,但这个方法常常会带来更大的伤害。见到前任的现任,反而能在打击中走出来。像是到了终点站,哪怕不情不愿也要拎着行李走下车厢了。
现实中的两人都结束了自己的暧昧关系。星星从春天这里获取了勇气,跟事业男断了联系。而玫瑰也有了自己的恋人,春天再次恢复了以前的状态。就在这时,春天要来盛冈出差了,本想着终于能见一面,但可惜星星并不在,所以两人约好了,在路途中用摄像机见一面。
星星这个心情怕是很多网友面基时的状态。无比真实。聊了很久的朋友终于能见面,当然很高兴。但是又因为很多现实问题会担心见光死。
但她还是去了,红衣白车,带着V 8摄像机早早到了新干线的必经之路上。春天也在快到之前,拿着相机在车窗旁等待。一早打开相机,等待你来到我的生活中。拼命挥动手绢,让你看到我。两个人像擦肩而过,又是久别重逢。
终于见面,但又隔着那么远的距离,摄像机放大无数倍都只看得出身形。新干线速度太快,只能一帧帧留存你的身影。但这次见面,无疑让两人的距离拉近了,像是终于走进了对方的现实生活,真正意义上有了联系。
两人互相说着自己的真实的个人信息。
到这里,藤间美津江终于和速见升见面了。春天终于看到了他那颗红色的星星,而星星也终于抓住了她快速的春天。
感情正升温时,美津江的妹妹回乡,居然就是玫瑰。阴差阳错下,三人交织的生活终于从网络搬到了现实中。
星星开始躲避,隐藏在数字之后,任由春天不断发送邮件也不回应。
两个人都翻看着和对方一直以来的邮件,清晰的感知到对方的存在一直以来都提供给自己的作为成长的勇气。是对方的存在才让自己有了力量去找到更出色的自己。不断地刷新页面,却再也没有收到来信。这时再一次收到春天的信,让星星鼓足了勇气。
”我要去东京,请和我见面。“
这个一开始连拒绝追求都不敢的女生,因为一直以来从春天这里得到的勇气,变得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也能在这时鼓足勇气提出见面。
而春天,用无数邮件书写自己的感情,用无数篇情书换来了这次见面。两人穿过人海,在车站的最前端相遇。
见到你这一刻,世界都静音,黑白画面中我以慢动作走向你,轻轻点头,我们终于相遇。
全片的配乐很有特点,只在现实线中经常有声音出现,BBS和邮件线都是偶尔有配乐或者打字声。邮件页面算是安静的状态,但也有色彩出现。全片中只有最后见面这一段,从速见升见到美津江那一刻开始,世界就暗淡无声,节奏变慢,两人含笑点头,一切停在这一刻。
只出现了这开始也是结束的一幕。
以后,就是速见升和美津江的故事了,春天已经捉住了他的星星。
最后的最后,想要贴两张春天的哲言。也是吸引我来观影的原因。
春日宜踏青。 和喜欢的人手牵手走在绿意盎然的郊外,是最幸福的事情。 可惜,疫情当前,很多情侣无法相见。 但足不出户,其实也能拥有甜甜的恋爱。 古早的网络情缘甚至更纯粹,更真诚。 在人心浮躁的今天,这部清新、美好的电影一定会让你如沐春风—
(ハル)
导演:森田芳光 编剧:森田芳光 主演:深津绘里 / 内野圣阳 / 户田菜穗 / 宫泽和史 上映日期:1996-03-09(日本) 片长:118分钟
豆瓣评分8.5,超过85%的观众给出好评。 影片出自日本著名导演森田芳光之手。 他曾执导《其后》《失乐园》等经典电影,素来以细腻、含蓄的叙事风格见长。 在这一方面,《春天情书》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然,与导演相比,担纲女主角的深津绘里大概更为人所熟知。
虽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美人,但她演技好,气质佳,充满知性魅力,在《恶人》《寄生兽》等作品中的精湛表演都有口皆碑。 本片是她和森田导演1996年首度合作的成果。 七年后,她又出演了森田拍摄的家庭片《宛如阿修罗》。 该片狂揽当年日本电影学院奖十余项提名,并最终让两人如愿以偿,分别摘得了最佳导演和最佳女配角的桂冠。
近来,人到中年的深津多以成熟女人的银幕形象示人(《生存家族》《永远的托词》)。 森田导演也已然因病与世长辞。 但时光倒流24年,他们都正处于人生的“春天”。 《春天情书》就恰好纪录了少女时期的深津最为青涩、撩人的模样。
同时以烂漫的笔触勾勒出上世纪末高度现代化的日本社会的轮廓。
片中,深津饰演的藤间美津江是一名珠宝销售员。 家住盛冈乡下,在百货大楼的柜台后面一站就是一整天。 和大多数涉世未深的当代年轻人别无二致: 她没有对象,只能寄幻想于影视; 工作无趣,日常交际也非常有限。
生活唯一的实感来自已故男友的朋友。 可对方的执着尾随和频频示好,她实在吃不消。 近乎病态的死缠烂打更是令她不堪其扰。
无奈之下,她索性辞掉了百货商场的工作,辗转于面包店、导游社和图书馆之间,苦苦寻觅真正适合自己的环境。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开始普及。 这一影响深远的大事件构成了本片的基本语境。 美津江就是一个资深网虫。 工作之余,除了打拳击,玩电脑也是她释放情绪的重要渠道。 她长期活跃在电影BBS,凭借杂志上得来的讯息侃侃而谈。
为了避免网友可能怀揣的恶意,她以东京男性影迷的身份自居。 还取了个很好听的网名,叫做“星星”(ほし)。 当时的网络不算发达,但聊聊电影、发发电邮,倒也够用。 下班回家,和素昧平生的人们隔着屏幕谈天说地,毫无社交压力。 于她而言,最惬意的消遣方式莫过于此。
美津江双面生活的平衡是被名为“春天”(ハル)的新朋友打破的。
“春天”是网络初学者、东京上班族速见升(内野圣阳 饰)的昵称。 和美津江一样,他也对未来感到茫然无措。 学生时代,身为运动健将的他光彩夺目,无往不利。 如今却因伤病而无缘赛场,碌碌无为,泯然众人。
上班缺乏干劲儿,球技又无处施展。 他进退维谷,每天都过得浑浑噩噩。 就连和女友的关系也是稳定有余,亲密不足。 永远一副百无聊赖的样子,时常把约会氛围搞得尴尬至极。 很快,这段不咸不淡的恋情便随着女方的出国结束了。
爱人和理想尽失,速见升只好在网络上寻找情感的出口。 久而久之,网线另一端志同道合的陌生人成了他活力与快乐的源泉。 电影BBS的用户不计其数,但“春天”和“星星”对彼此来说却很特别。 每每看见“春天”二字,美津江总会念起逝去的男友。 “星星”的友好和善解人意也无时不刻鼓舞着速见升。
在单独的邮件往来中,他们一拍即合,相见恨晚。 从足球、电影聊到事业、梦想; 从凉面、车站聊到家庭、感情。 一来二去间,两人也由萍水相逢的网友变成了无所不谈的知己。 他们的交谈金句频出,所以尽管蓝底白字的文字对话占据了大半篇幅,但影片的观感并不枯燥。
讨论往往由浅入深地推进,辞藻称不上华丽,却有着直击心底的力量,很容易使人感同身受。 谈及辞职,“星星”说道——
以为一生可以执着一件事,现在却不这么想。 我想趁年轻尝试各种工作,像电影演出各种角色。 若只演工作,角色就轻松了。
关于想象,“春天”以为——
人常因无聊的想象力而积存许多压力。 也许全是自己乱想而已。
当“星星”被孤独环绕,“春天”安慰她——
人要有自信才可以,谁都会被爱关怀的。 认真看看自己的周遭,一定有人在悄悄凝视着你。 自己抉择的环境一定有缘。
受到“春天”的激励,“星星”也随即下定决心——
为了超越他(前男友),我改变自己,以新的方式生活下去。
诸如此类的对白不胜枚举。 不讲任何大道理,但每一个字眼都有其价值。
就在“星星”和“春天”为对方出谋划策、排忧解难的过程中,友情逐步完成了向爱情的过渡。 两人似乎都不曾对此有所察觉,但挂念和依恋确乎存在。 “星星”常说,跟人谈恋爱,是在茫茫人海找寻另一个自己。 我想,正是由于此,她的心才会不自觉地向“春天”靠近吧。 毕竟,她也曾试着和在导游社结识的客户交往,却最终无法说服自己嫁给他。
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的恋爱经历相似,婚姻观却完全不同。 美津江想要忘掉伤心往事,对爱情仍然抱有憧憬。 客户却情愿活在回忆里,宁可用一生祭奠旧爱的亡灵。 他们注定背道而驰。
但“星星”和“春天”不一样。 他们一个内向、敏感,一个开朗、自信,却意外地能在许多小事上达成共识。 就像“春天”讨厌胡思乱想,“星星”也觉得想念是件麻烦的事。 又如行动派的“星星”把体验不同的工作当做挑战。 于是,懒散的“春天”也鼓起勇气,离开了无聊的公司。
数十、上百封电邮的你来我往在二人间培养起了绝佳的默契。 互联网使得距离不再成为阻碍。 不必展示脸庞也无需传递声音,遥遥相望的人们便可以心有灵犀。
如此看来,相较于所谓的金句,也许“春天”的另一句台词才是题眼,更具揭示性。 他曾推心置腹地告诉“星星”——
虽然我只是个普通的春天,没有脸也没有形状(彼此吧),却可以无限制地任意谈。 因此可说些更想谈的事。
没有面孔亦没有实体,平平无奇却温柔宽厚。 不得不说,这番描述可爱极了。 但更值得玩味的是,他的自我推介触碰到了互联网的实质——“虚拟”。
归根结底,网络上很少有人使用真名。 宣称的身份多少带点水分。 和网友再亲密,也通常会有所保留。
影片没有回避这一事实。 所以我们看到—— 出于戒备,“星星”谎称自己是单身男子; 为了面子,“春天”假装跟别人发生过关系。
但敞开心扉之后,他们的选择是卸下面具,坦诚相待。 在我看来,足矣。 互联网兴起之初,无伤大雅的冲突固然时有出现。 但总的来讲,还是平和、欢乐更多。
谎言和误会没有让“星星”和“春天”心怀芥蒂。 终于,在一个并不晴朗的春日,他们迎来了见面的时机。
“春天”出差途经盛冈,执意要见“星星”一面。 激动而又惶恐的后者决定赴约,以一种特殊的形式。 当“春天”搭乘的新干线以200公里的时速经过盛冈的旷野,“星星”正身着亮眼的红裙等候在同样醒目的白车前。 而后,他们一边挥舞着手帕,一边用DV捕捉远方匆匆掠过的身影。
这是全片最浪漫也最为人称道的一幕,比拥抱和亲吻还要让人心动。 导演反复播放两段录像,不断地放慢、拉近,竭力锁定二人模糊的面庞。 顷刻间,我想到了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笔下的《致一位失之交臂的妇女》—— 相爱只在一瞬,惊颤却是永恒。
在人潮汹涌的现代之都,在真心难觅的网络时代,爱情原来仍旧有迹可循,人们也依然在倾尽所能地把握爱情。 哪怕被冷漠和寂寞簇拥,对于“星星”和“春天”,幸运的是—— 千里之外,总有回音。
最后,速见升找到了新工作,美式足球的功底和勤学苦练的中文都有了用武之地。 美津江也摆脱了长久以来挥之不去的阴影。 正式的会面姗姗来迟。
在东京车站的月台,他们越过人群,望见彼此。 手里的软盘是身份的证明。
还记得“星星”跟“春天”说:“我曾以为找不到你这种人,遇见你真让我松口气。” 那时候,他们才刚刚认识没多久。 第一次“擦肩而过”后,“春天”也倍感奇妙。 明明素未谋面,为何似曾相识? 或许,科学无法解释,这就是天意。
希望每个人都能碰到自己的有缘人。 春天过去了,没关系。 还有夏天、秋天、冬天,以及下一轮四季。 那个人此刻就等在大千世界的某处。 “星星”和“春天”,无论如何,都会相遇。
*本文作者:kiwi
网名“春天”的男主角(内野圣阳饰)和网名“星星”的女主角(深津绘里饰)在电影留言板相识,后来通过私人邮件聊天。“春天”乘新干线经过“星星”居住的城市,他们相约在列车经过的那一刻向对方挥舞手帕。“星星”如约身着红裙开车到铁轨边,向着“春天”的方向挥舞手帕,并用手中的DV机互拍——这是他们的第一次见面。
《春天情书》拍摄于1996年,那是一个需要拨号上网、BBS刚刚兴起、电邮来往还正值潮流的年代,距今仿佛书信时代一样遥远。男女主角的第一次见面相隔几百米,连彼此的长相都看不清楚,却都在DV机的回放定格中捕捉着对方的身影,这在现在看来简直浪漫到不真实。
可以说《春天情书》是一部“字幕电影”。男女主角之间始终没有言语交流,他们的对话主要通过银幕上的文字呈现。本片的前半部分几乎都是黑纸白字的邮件,期间穿插两人现实生活中的片段琐事,以此呈现早期网络时代的爱情。在真实与虚拟世界的交错中,两个寂寞的灵魂相互慰藉、相互靠近,直到一场误会让他们的生活产生连接……
导演森田芳光在中国可能不为大众熟知,但他被称为日本80年代最伟大的导演之一,是各类型通吃的电影奇才。改编自夏目漱石原著的《其后》将东方式暧昧埋藏于隐忍之中,家庭喜剧《宛如阿修罗》可看度超越了同题材的《海街日记》,而他最著名的《失乐园》更是情色中的经典。2011年,森田芳光拍摄遗作《乘列车前行》后因肝病去世,享年61岁。
一
这是只存在于BBS时代的浪漫故事,相识于网络的两个人,断断续续邮件通讯,讲述各自的日常生活。
被写入邮件的春天是这样的:和女友聊从BBS里得知的电影话题的春天,女友离开的春天,和女网友线下见面的春天,工作烦心的春天。邮件之外还有站在足球场外失魂的春天,在公司加班的春天,苦苦等待邮件的春天。
被写入邮件的星星是这样的:喜欢在东京一个人看电影的男人星星,住在乡下难以看到电影的女人星星,被求婚的星星,不停换工作的星星。邮件之外,被骚扰的星星,沉浸的逝去之人的记忆里的星星,尝试新生活的星星。
看这个故事,有酿一坛酒的感觉,从青涩生疏的接触,到新干线上时速200的相逢。没有形状,没有声音的两个人一点一点被时间所塑造,然后成为了那个红衣女人,成为了那个高大的男子。
二
这段时间,我在不停追问我的朋友们,当你期待一段亲密关系你到底在期待一些什么。这是他们给我的答案:
陪伴。
两个人才能有的快乐。
被认可。
被理解。
更好的自己。
天涯若比邻。
“陪伴”和“两人快乐”分别是新近恋爱 couple 菇菇和建勋。建勋保持母胎 solo 的时候跟我们说过,一个人过得很好,想不通为什么要多出一个人,去照顾,去迁就。现在显然就是他被啪啪打脸的时刻,而他显然十分享受照顾菇菇迁就菇菇的生活。他义正言辞的说,有舍才有得,两个人在一起才能体会的快乐是过去所没有体会过的,很值得体验。
“被认可”和“被理解”则是已婚组巴扎和丝瓜。丝瓜讲三观合很重要,只有这样,一些在别人眼中看起来或幼稚、或不切实际、或软弱、或深井冰的选择才会被对方理解,才能给予对方支持,去对抗世界,去寻找自我。
“更好的自己”是98%时间外向和2%自闭的陆陆。她讲,当你喜欢一个人,会有一束阳光照进那2%的地方,将那个自己拉扯出来,否则,2%可能慢慢自由生长成了10%,甚至更多。爱人即是爱自己。
“天涯若比邻”是永远勇敢的小兔子。她讲你不要想那么多,亲密关系会让她感受到“天涯若比邻”。
三
说回电影,整个电影是没有特别大的冲突发生的,整体就是一湖平静的湖水,没有暗流,偶有涟漪。看完的感受像喝了一杯红茶,没有很重的味道,但带着回甘。
而玫瑰是这个电影里我最喜欢的部分。横冲直撞,绝对是属于玫瑰的词语。在网络上肆无忌惮的说着露骨而色情的话,想象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因为是网络,谁也不知道的世界,所以自己开心就好。
于是必然只有她才能打破星星和春天这两个内敛敏感的人之间的平静如水,她是一尾不安分的鱼,让池水汹涌。
关于谎言,每个人都讲过谎言,这些谎言的部分才是片子里最真实的部分,无伤大雅又可爱。
星星在网络中假装男人,假装自己经常看电影。春天吹嘘自己和玫瑰上过床。玫瑰肆意假象没有发生过的野外激情小电影。春天问过玫瑰,为什么总是一定要以露骨的方式开场。玫瑰说,这些话好像在比谁先脱下第一件衣服。她以这些危险的话语在试探着这个世界,而不回应的春天让她感到安全。于是色情的试探也让人觉得可爱了。
四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人们相互吸引,而这种吸引力又会在什么时候足够强大,大到让人们穿越地理空间,勇敢迈出见面的脚步?
春天说过,在回看和星星的邮件之中,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变化。于是即使星星可能再不打算回邮件,他也想继续写。他们彼此是彼此面对内心的窗户,这是一个安全的、可以跟自己对话的空间,去停下来听听生活的声音,看看生活的样子。那双始终没有形状的眼睛也在这份安全感里提供陪伴,正是天然的吸引力。
所以,当我期待一段亲密关系,我在期待一些什么?
期待安全,期待自如,期待知晓,期待陪伴与提供陪伴。
【中国电影资料馆北京电影节展映】胶转磁版。好看感动到哭。互联网早期电子邮件往来的爱情。男女主始终没有说话,都通过银幕上的文字呈现。有笑点有煽情。回想剧情其实一般,男女主也不一定会走到最后。但火车路过的电光石火瞬间互相挥手帕一幕真是浪漫的催泪弹,击中我心,泪流不止。北影节完美收官
春天上午看森田芳光的《春天情书》像是经历了一次樱雨落肩,或者刚刚从小街的梧桐浓郁里走出,很惬意。最早混BBS、聊天室的人估计都会大受感动,邮件往来一见倾心,浪漫。片子确有村上春树小说的味道,导演兼编剧看来也很喜欢他的小说,书架上是《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舞舞舞》,五星大赞。
前半部还在为精神分裂的字幕生气,看到结尾星星的一封信,就好像共同经历了这段琐碎而纠结的生活一样,突然之间热泪盈眶(早知道今天就不刷睫毛了)。虽然如果停在新干线的录像会很好,但也少有人能把结尾的相视一笑拍得这么温暖吧。网恋也许并不美好,但生活是美好的:)
(^ー^)
二十多年后的当下看这电影正合适。彼时现实空间的速度与现下相仿,虚拟空间的速度又远为滞后。电影里这种两面性在叠合城市与文字、电车与邮件时,我们的生活通过现在换取了过往的浪漫:打着柔光的阴郁。
内心多么温柔的人,才会拍出这样的电影。
这片看得真是温暖、感动。人物的细节都把握得很准。早期的网络爱情故事。处理的手法也很有意思。两人没有过任何言语交流,所以对话都来自邮件,以文字形式表现,更符合网络爱情故事的感觉。其他穿插的则是两人的各种生活琐事,以非常生活的影像呈现。离得很远又很近。火车的手帕挥舞真是浪漫
看导演访谈了解的两个小致敬: 1. 片名隐藏了对太空漫游的致敬,电脑HAL的日语发音就是ハル。两部片里的交流方式也形成了有趣的对照,太空漫游里电脑和人用语音交流,而本片里人和人用文字交流。2.新干线那个名场面则是受了黑泽明《天国与地狱》里交赎金一场戏的影响。
原来是个网恋故事啊,难怪小白坚持要看。可这也就是个木卫二那种无脑儿才会喜欢的很坏的电影,还不如后面的彩蛋更真实。给彩蛋加一星。
一个字幕电影凭什么这么好看……
《从前慢》从前慢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 是一句清晨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人行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 马 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开头不停的字幕看得有点不适应,看进去还好。列车惊鸿一瞥和最后车站重逢都很感人,也没避讳网聊亚文化“低级下流”的一面。不论是不是网恋,人生的精彩就在于将爱未爱的那一刻吧。至于后面是不是见光死咱就不知道了。深津绘里真是标准的古典美人。
当我在BBS上用一串奇怪的英文字母注册下自己的ID,借由电影展开的生活,慢慢编织成一张无边无际的大网。由网络所引发的爱情故事,曾经被赋予了太多圣洁美好的精神想象,最终慢慢撕碎磨灭,褪为生活本身。
那些 豆邮(1) 的日子。
“跟人谈恋爱,我觉得是选另一个自己。” 致可被原谅、领会对方的爱。掏空心思的邮件来往,真实与虚拟世界的情感交错,汇集成最美的情书。列车上挥手帕的初次见面,浪漫到不现实。片单里又多一部挚爱的爱情片,就如日本版的《爱在黎明破晓前》+《电子情书》。
真的很好。森田芳光成为我最喜欢的导演之一啦,他始终在探索影像的可能,坚定排停格。就是他一直在拍我喜欢的意象啊,绵密的雨、桥上各具心思的朋友,倒映着城市面貌的窗子内有点寂寞的人,喜欢不断放慢-重放-定格那段挥手帕,那是梦中的场景,重点处理的极为流畅,后来的模仿者都太拙劣
爱情赛博化。观影体验很大程度由媒介距离带来的浪漫 爱情张力带来的好奇心组成,名场面确实安排巧妙 就可可爱爱的 。至于都市气氛 文字妙用 媒介的真诚度 地方和都心的气质 是另一个层面上的感受。离大影评有句话说得好“爱情回到了它最初的样子——虚构”。绝了!
有点伤感,电影中的他们终于在漫长的虚拟对谈后见面,迎接生活的新开始。现实中的我则在这个九月迎来生命中又一个春天的结束。昔日无忧无虑的幼儿园生活现在每天被无数一年级的教案和批改作业淹没,熬夜做课件的时候总是怀念那个一下班就可以自由看电影看书的过去,现在只有等退休了呜。
#重看#写在春天的邮件,与“春天”的交心交情,村上春树式的细腻情感处理(高中男友的故事可写成另一个故事),散发着互联网早期寂寞又美好的渴求,留有通信年代的老派浪漫作风,等待的焦灼,小心的试探,见面的忐忑,上世纪的信物,新干线独有的功能与风貌,「情书」不朽。
特别像早期的村上春树,玫瑰就是绿子吧。结尾如果停在透过列车看到的星星挥舞着手帕的模糊身影会更好。春天的电影节的完美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