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侦探霍桑』
“传奇”编剧杜致朗毁完霍元甲毁苏乞儿,
毁完苏乞儿毁黄飞鸿,
这次又将魔爪伸向了中国现代侦探小说第一人程小青先生笔下的霍桑……
在之前的“辉煌”履历的衬托下,
此片薄弱的推理、浮夸的表演、低智的台词似乎都不算意外了,
一堆元素的无序堆砌也让影片显得不伦不类。
【4分】
『大侦探霍桑』“传奇”编剧杜致朗毁完霍元甲毁苏乞儿,毁完苏乞儿毁黄飞鸿,这次又将魔爪伸向了中国现代侦探小说第一人程小青先生笔下的霍桑……在之前的“辉煌”履历的衬托下,此片薄弱的推理、浮夸的表演、低智的台词似乎都不算意外了,一堆元素的无序堆砌也让影片显得不伦不类。【4分】
初看片名感觉是自己喜欢的推理探案题材,仗着《前任3》的票房余威,本人还是认真支持了一把《大侦探霍桑》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真是摸着良心说,配角的表现都比男主角出色。尹正、于洋、郭晓东、罗家英的角色戏量虽然不及男主,但总能挑出一两个桥段让人有记忆点的。但整部影片中对男主的塑造、案件的设计反而感觉像闹着玩一样,不痛不痒,既没有丝丝入扣的推理设计,也没有细致入微的人设刻画,感觉男主就是一副还算养眼的衣服架子,从片头飘到片尾与那些风马牛不相及的跑酷、共舞、易妆搅和在一起,给观众端上一锅大杂烩。真没看到这个声名远播的大侦探有何过人之处,完全是花架子摆式,在易产生视觉疲劳的布景和烦人的电影音乐中,匆匆忙开始,匆匆忙结束。女主好歹也是谋女郎出道,参演这部作品真感觉要败光《归来》所有的好感了,当初在《归来》中的舞蹈表现一去不返,放在本片中丝毫让人看不出一点惊艳所在。男主和女主的人设都没立好,编导还妄图在结尾玩一个反转,只能是在烂尾上再添一笔更烂。
真心想找编导讨个说法,下回再拍类似质量的电影,咱就别起这么响当当的片名了,欺骗行为很是不齿。
我是霍桑性冷淡,墨镜睡袍有风范;洁癖胡茬低情商,侦探都有这习惯;舔狗华生得存在,小弟包郎死忠饭;情侣耳钉不能少,基友民国韩流范;黄金城里有点乱,挂了贵妇侍卫官;银行惊现已死人,江南燕盗明珠案;证人摸排且随缘,推理过程不存在;美女自荐好难办,只有收徒才划算;大衣共盖流星看,霍桑不把恋爱谈;双眼自带显微镜,雨伞标记三不管;无奈舔狗带不动,功亏一溃失罪犯;皮衣洋妞来夜袭,你追我赶赛蹦迪;空中转体两周半,抱膝屈体接滑铲;侦探虽然会体操,洋妞作弊缩骨逃;计上心来找黑道,大佬一刀很暴躁;霍桑一刀笑嘻嘻,心里互骂马迈劈;警察黑帮江南燕,谁是黄雀谁为蝉;黑帮小弟一只耳,吞珠入腹作蠢蛋;一刀表示很心累,场面顿时快崩溃;手枪微冲加农炮,反正谁也打不到;贵妇派人来截胡,洋妞清场火箭炮;霍桑看似很狼狈,其实真相早知道;死人乃是替死鬼,窃珠间谍侍卫官;徒弟洋妞江南燕,一人易容有千面;霍桑侦探从何晓,编剧上帝给视角;女贼艳跳钢管舞,坐怀不乱笑面虎;美人薄衫光腿跑,擒拿鞭腿互拆招;直男导演猛搓脚,光是打架不够骚;天台积水涟漪起,灯光音乐气氛造;探戈伦巴华尔兹,搂肩顶胯一握腰;剧情发展有点迷,主角心里小鹿跳;间谍持珠欲潜逃,侦探邪笑笼中鸟;都是为了场面燥,所以用枪不够屌;匕首甩棍才劲爆,吴京子丹都叫好;幕后黑手没头脑,一枪崩掉完事了;大猪蹄子亲儿子,反派爆头他没事;夫人扬眉雍容笑,原来一切是圈套;且任小贼奸似鬼,也喝老娘洗脚水;夕阳古道人如梭,女贼侦探暗搓搓;眉来眼去秋波送,东拉西扯不由衷;高冷人设不能崩,佳人红唇破神功;福尔摩斯很生气,工藤新一意难平;一顿操作猛如虎,导演编剧二百五。
对于进电影院的目的在于电影的人来说,这部电影的分值应该在0-1.5之间,从演员、剧本、剪辑到后期全面崩盘;但若是关注点只是一同去看电影的人,能接受主创人员的话,大概算一部尴尬的爆米花电影:不用动脑就可猜出的剧情,符合主流审美的主演(存疑),男女主之间刻意又突然的暧昧氛围,和电影院幽暗的环境某名相投。
本片的内在逻辑从一开始就崩塌:以沈长安的权限,可以轻易接近珍宝。那在沈长安“死亡”后,贾夫人完全没有隐瞒他死亡消息的必要。但事实却是一周时间里沈长安在银行都畅通无阻。这么明显的串通,连幕后是谁都一目了然,霍桑竟然还险些被带入歧途?!一出从阿婆开始就被玩烂了的“从网中逃脱”的戏,老谋深算的国际间谍竟会使用替身?还通过把脸打肿的方式让替身更像自己?还不如同为烂梗的直接把头切下来或者砸烂!
挂一张我在观影时同步记录并后续补充的槽点图——
来扒一下主要人物:
霍桑:人物表演立不住人设。明明有洁癖,可除了监狱那段夸张的展示,给白牡丹披衣服、在“三不管”区域、会见马一刀、去猫眼石会所时均表现的很正常。面部异常僵硬,除了不自主抽搐的嘴角外再无有效表情,人物缺乏鲜活感;探案时没有推理过程,破案靠想象,完全辜负“侦探”的称谓。
包朗:在开头一段旁白后再无作用。霍桑“探案”时他完全处于透明状态。片方有意将他打造成一个插科打诨的形象,但痕迹过于明显,反而让这个人物可有可无。
白牡丹(江南燕):在《黑地牢》结尾,霍桑提过“他”字也许有可以改换“伊”字的可能。因此本片中将江南燕设定为女性也还合理。只是片头出现的统一使用红色油漆/涂料在现场留下姓名的镜头,过于刻意。作为神出鬼没的侠盗,留名必是就地取材更合理,而且江南燕对于书法造诣颇深,字体矫健活泼,断不是片中毫无生机的写法。而且片中与霍桑之间的暧昧关系十分莫名其妙。
沈长安:“狡猾的罪徒可以带手套,伪造手印使侦探扑朔迷离”(《江南燕》),而他伪造现场时却使用容易落下痕迹的麻布袋,让我对这所谓的“国际间谍”的水平感到诧异;出场后就一直穿着个人特点明显的衣服,恨不得在自己脸上写上“我就是凶手”。这种人能在贾夫人身边潜伏这么久,也是托她人傻的福。
贾夫人:沈长安身份大白后霍桑找她对质时,提到江南燕,贾夫人使用了“她”。如此精明地“识破”江南燕的伪装,又没有中间过程来支撑,过于突兀(而上一段的分析得出贾夫人其实是很傻的,与此时的机灵完全相反)。
霍桑的能力完全是包朗的旁白和迷妹的脑残行为吹出来的,没有实际佐证,缺少说服力。在程先生成名作《江南燕》中,在对霍桑能力的大段文字铺陈后,也有推测出包朗的“黄天荡之游”来表现其推理能力不俗;影片开头和高潮部分出现的似乎驶不到尽头的蒸汽火车,粗劣地“致敬”东方快车或蓝色列车;对于证据的特写镜头,纯靠想象“破案”的“思维殿堂”,算是对《神探夏洛克》一次低劣的抄袭;制作方更是不负责到出现错别字这种低级错误——霍桑说去案发现场看看,字幕竟然是“案法现场”;黄金城中央银行名称中含有“沙必”这种谐音极易引起误会的词语,实在粗俗;霍桑持有的开挂武器——不需要换子弹的无限连射手枪,匪夷所思的是偏偏给了马一刀一个换弹的特写镜头;而导演一直强调的“架空”,可竖排左行的繁体文字,“牡丹江”“上海”这类真实存在的地名,“白牡丹”这种时代特点明显的姓名,无一不表明这就是民国时期。但不应该出现在同一时空的老爷车,霍桑佩戴的耳钉,警察厅大楼现代感强烈的玻璃幕墙和亚克力立体字,都割离了设定的时代,让整个时空时间背景十分荒诞。
总结来说,本片断指的主线论惊险不如程先生的《断指团》,论喜剧效果不如《断指余波》;谈反转不如《狐裘女》,而反派战斗力与《第二张照片》不可一语,更没有程先生每部作品中对社会现状的思考。低级特效堆砌出的所谓“大场面”,“演员们”僵尸般的表演,毫无逻辑可言的剧情,完全是对程小青先生的亵渎。
话说电影改编自程小青的民国侦探小说《霍桑探案集》。虽然没有看过原著,但是在高中时代就已经得知这是我国第一部侦探小说,而主角霍桑自然也是中国第一个名侦探了。文史上占着个第一,自然是一个很不错的IP。起初得知电影立项的时候就已经十分期待了,想要看一个中国大银幕名侦探是怎么样的。 在近几年IP大热的年代,陈思诚拍出了《唐人街探案》,并且说要塑造一个不一样的中国侦探组合形象,并且也在去年成功的推出了系列续集,票房也是大卖,大有发展成原创IP续集的趋势。且不说其桥段抄袭的嫌疑,我一直认为陈的野心太大,而才华还不够。看完这部侦探电影,我稍微觉得有些错怪苛责他了。 对这部电影要求原本就不高,本想着你故事不需要多精彩,推理桥段也不需要原创,模仿也好致敬也罢,至少你要拍出中国特色。再次,你想要塑造一个大的IP续集,起码侦探的人物性格塑造的突出一些也行。可是万万没想到这片拍成了这样,可惜了。 电影虽说借了大侦探霍桑的名字,但是我觉得在剧作上可能是原创,这点倒是值得鼓励,可是推理桥段实在是太low。这也充分暴露了国内电影在剧作上的缺点,一旦让自己编,就会各种漏洞百出。
虽说是侦探推理电影,可整部电影充满了各种不合逻辑的剪辑和动作,人物动机也不合理。打不完的子弹和永远打不中的子弹在屏幕上乱飞,每场动作都像是过家家似的舞台尬舞。 最后来个合力吐槽: 1.片头各种模仿007和福尔摩斯的片花虽然很酷炫,可是你丫给个二次函数求根公式就显示出智商高了吗?糊弄初中生可以,我可是上了高中的。 2.我真的怀疑导演拍电影的时候睡着了,摄影师是韩庚铁粉,而且很有可能是个深度腐女。这不是大侦探霍桑,这是韩庚时装秀,这不是推理电影,只是某某杂志封面拍摄现场。 3.之前看网上有个段子,中国的明星长相最终都是一个归宿,男的像赵本山,女的像蔡明,不信你看看这部里的郭晓东和刘嘉玲。
《大侦探霍桑》是一部喜剧推理片,虽然上映前得到了众多评论家的吹捧。但事实证明,这是一部只能给一星半的电影,一星给风景,半星给程小青先生。
先说优点:
(1)前一星:
无论这部片子的剧情有多么垃圾,但不得不承认,面对荧幕上华丽大气的欧式古堡、一望无边的森林、澄澈蔚蓝的湖泊、呼啸而过的蒸汽火车,视觉印象还是蛮好的,最差也可以权当掏钱看了一部布拉格旅游片。
(2)后半星:
本片的核心诡计其实是这样的:黄金城有一个擅长易容,喜欢杀人后取走手指,并且在镜子上署名的大盗江南燕。侍卫为了私吞夜明珠,于是找了个与自己相貌类似的穷人,杀人断指,并留名“江南燕”,制造自己被“大盗江南燕”杀害的假象。侦探霍桑介入调查,并通过死者的尸体特征,识破了这一诡计。
应该说,这个核心诡计的设计还是不错的,但是由于这个设计本身就是民国期间程小青先生早就设计好的,所以只能加半星。
于是问题就出现了,既有这么好的客观背景,又有很好的原始素材,为什么影片最后还是只值一星半呢?原因就在于它犯了喜剧片与推理片中的三个大忌:
(1)侦探形象靠吹!!!减一星
影片一上来就开始吹霍桑多牛逼,有多少迷妹,而且韩庚也在荧幕上极为配合的装逼。然而直到影片开始30分钟后,主角才开始第一次略微像样的推理……
拜托!这都9102年了,难道导演和编剧就没看过《神探夏洛克》吗?再不济,你总看过《心理罪》吧!虽然后者的漏洞不少,但是它告诉要塑造侦探形象是件很简单也很有定式的事情,在影片的开头进行设置一个简短的推理桥段就可以了!如此一来,侦探高逼格的观察与推理能力一览无余,而且所有的性格特点与生活习惯都可以极富冲击力的展现在观众面前!!
然而本片呢?霍桑的形象全部是助手吹出来的,迷妹捧起来的,活脱脱地一部杰克苏神剧!
(2)关键线索靠藏!!!减一星
推理迷们都知道,在推理文学中,有“范达因二十准则”和“诺克斯十诫”。虽然准则的内容各不相同,但其中有一项得到了范达因和诺克斯先生的共识:所有线索必须公开呈现在读者面前,实现读者与侦探的公平竞争。实际上,这一原则至今仍然是衡量推理作品优秀与否的关键。
有了电影之后,这一原则变得更容易实现了。看过《神探夏洛克》的朋友们肯定都还有印象,在卷福破案之前,导演会把镜头瞄向每一个可以的线索,让观众清晰地看到案发现场究竟有什么疑点。如此一来,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也会不自觉地进行独立思考。最后真相大白的时候,观众们才会切身体会到什么叫“智商被卷福碾压”,才会惊呼“哦,原来是这样子呀”,才会毫不吝啬地打高分好评。
然而《大侦探霍桑》呢?呵呵哒,在侦探解谜之前,大家压根就不知道主角居然还去停尸房检查过尸体,也不知道尸体特征究竟是啥样的。侦探需要什么证据,于是导演就给你放个什么新证据出来。拜托,这不仅是杰克苏神剧,还是只会开天眼和金手指的杰克苏神剧。
(3)喜剧桥段靠尬!!!减一星
其实推理和戏剧的结合早已有之,比如《唐人街探案》就是很成功是先例。
好的喜剧桥段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笑点随着剧情的自然呈现与流露!!!
比如《唐探》中那个经典桥段 “我是你舅舅啊,血浓于水啊!”“表的!”就是典型的成功之作。
坏的喜剧桥段不外乎以下几类特点:
a. 靠过分夸张的动作或表情来取娱观众。电影不是东北二人转,能掏钱进影院的一般对小黄飞无感,所以主创们也最好不要走那种路线。Ps.典型的失败案例:《恶棍天使》。
b. 台词本身并不搞笑,演员们却非要通过自己的笑声来带着观众去笑。这就像是有人不停地挠你,逼着观众笑一样。Ps. 典型的失败案例:近年来冯巩那些歌功颂德的相声。
c. 突兀地插入喜剧桥段,导致笑点与剧情不连贯。
很不幸,《大侦探霍桑》是把上述三条全占了。所以给观众的感觉,便是尬,太尬了!
综上所述,《大侦探霍桑》只值一星半,没法再高了!
所以韩庚先生不用卖惨,就凭这种质量,电影延期上映也是很正常的。
但是,值得惋惜的是,这部惨不忍睹的影片,很可能毁了一个原本可能继续火起来的IP,也毁了前辈程小青一手创作起来的侦探霍桑形象。
剧情弱智,对白低幼,表演浮夸,人物单薄,连追个歹徒都要做舞蹈体操动作,推理探案的部分很弱,看到开头就猜到了结尾,完全无法满足喜欢推理的人,还有很多不好笑的搞笑,可能比较适合00后看吧,我这种30多岁的大叔看了一半不到就想退场。二星不能再多了:一星给原著,一星给巴塞罗那的风景。
两星全部给尹正,希望他以后接点靠谱的剧本,不要老在烂片里徘徊,浪费了演技和脸。
颇有前几年民国大片的特色,服装、美术、置景各方面都是浮夸舞台风,甚至动作场面都浮夸得好像跳舞。而这种浮夸风也同步到了表演上,大家都在演。至于剧情,也就别糟蹋侦探推理了,没什么悬念不说,这个案子未免也太乱了,完全不吸引人啊。
看过预告片后做好了心理准备去看正鹅,but那个玩具黑框眼镜到底有什么存在的必要!摘掉帽子眼镜唠唠叨叨的小包还是很萌的。韩庚全程装13,里头的梗和段子老到掉牙啊真的,十年前的套路。真诚希望尹正之后可以接到更多好片子,不用再在这种“哦吼 男主帅炸天”(误)的自恋烂片里做背景板。
公司年会团建,办公室的人是有病吧,带我们去看这样一部烂片!
我就问一个问题:《前任3》是不是让韩庚觉得自己很有票房号召力了?
如果不是尹正哥哥 我…
韩庚自己在那摆姿势,念台词就罢了,我是怎么也想不到他可以凭一己之力,把张慧雯、郭晓冬、刘嘉玲原先演技评价还可以的演员拉到同一水平线。影片没笑点,没悬疑,打斗无聊,特效抠脚,推理尴尬。尹正演的角色参与度低,存在感零,不要也行。最后,对韩庚的评价骂声已经飞上天了,不作赘述,尹正的一句台词评价最为中肯“你像一个歌星,哪有名侦探的样子”
出尔反尔的撤档笑话,毫无营养的悬疑,还模仿黑客帝国子弹时间(怕人看不出来,故意找一堆柱子场景),结尾编不下了找了个替死鬼。导演还很自信的在画面上做文章,服化道方面能看出下功夫了,但在如此故作姿态的表演方式下整个错位,导致效果跟网页游戏没啥区别。“华人第一神探”的IP就这样被毁了,从片方原因到电影本身,四个字:厚颜无耻
年度沙雕预定一星,第二颗尹正的,做全身高糊的背景板也很有戏(唯一那颗也属于取景)
周显扬就拍出这么一个玩意,戏乱的都不想吐槽,推理更是像智障了,完全一塌糊涂,霍桑的助手显得超级多余,虽然我很喜欢尹正,美工一如既往的不错,故事一如既往的败笔,没有一个演员演的好的,周显扬也超级想露脸,还假装说方言,算了,不想继续评了
现在华语影坛能像韩庚这样有艺德的艺人不多了——只要演员表里有他,就等于自动帮助观众省一张电影票钱、给电影贴上烂片+没演技的标签,这样的好演员可哪里找啊!!!
为了尹正看的
强烈建议豆瓣打分开放0分和1分!!!2019开年第一糟心烂片!乱七八糟又无聊,耍帅浮夸又尴尬,被小伙伴拉来看都睡着了😤
后面大侦探被吻了,回味了一下便追问:你是哪个国家的女孩?然后江南燕来了一句粤语:你又点知我系唔系女仔咧~笑岔气~
其实也没有那么不堪,至少前30分钟还是拍的挺炫酷有趣的,镜头、画面、转场也都挺用心,到后面就主线游离、叙事失焦,变得散漫乱套了。
心痛又无奈,看的时候我都替导演着急,好几处情节(枪战、钢管舞、结尾尴吻)莫名其妙得我都怀疑自己到底在看什么电影,可能导演也没弄明白(毕竟导演在片里客串的是一个连枪都拿不住的人)。记不得韩庚换了几次衣服了,就像我记不得自己看的时候打了几个哈欠。多一星给片头致敬程小青的字幕。
两颗星星给我的宝贝尹正 其实我的宝贝值得五颗星但是这个片子 ewwww
剧组真的需要给化妆师和灯光师加薪,因为韩庚的印堂已经发黑到一定程度了。导演具备一种把所有演员都拍到丑出天际的能力。
不是一点点的烂!结合魂斗罗式枪战和东北二人转式搞笑桥段,外加两个弱智身份梗(第一时间猜中)的侦探电影。可惜了这么好的一个IP,(很长一段时间我喜欢霍桑,鲁平,超过福尔摩斯和罗宾)大概以后再也不会有啦。记得小时候中央六套播过一部电影叫《侠盗鲁平》,改编自孙了红的《蓝色响尾蛇》,甚是喜爱。恰巧和本剧结尾类似,都是侦探道别侠盗,一比之下,高下立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