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推荐 “你喜欢看戏剧,这个很不错” 果然爱的…… 最后的一段台词,莫然想起《大象席地而坐》。 “We Suffered We'll rest We will rest” 万尼亚舅舅,可有可无,又灵魂人物。 现实意义或者精神层面,带着庄园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照顾妈妈,带大姐姐的女儿,带着奶妈,还有流浪吉他手……若有若无却灵魂核心。 他鼓励 Fly yourself. Be yourself. 然后呢? 财务层面,遗产让给姐姐,收入给姐夫,留给自己微薄的薪水,将身家性命拱手于人…… 如若不是姐夫要卖庄园,仿佛一切都照旧,无所谓丰俭。但突然发现,一切早已无法掌控,大厦瞬息坍塌,亲人流离失所…… 而此时,除了拔枪,还能怎样?
灵魂放飞了,肉体呢?何处安放? 而他人呢?也并没有幸福甜蜜? Lazy Coward Drunk Suffered Rest C'eat La Vie 昨天图书馆看到契科夫,可惜没找到喜欢的装订和译本…… 赤裸裸的人性社性剪不断理还乱依照旧…… 所以多一些平衡和中庸,多一些平和欢喜爱……
早就听闻俄国文学,除了丧还是丧,但在看这部剧之前我还是低估它们对现实世界一针见血的能力,甚至在百年之后的今天也毫不过时。
契诃夫名作《万尼亚舅舅》讲的是精神信仰的幻灭,从另一个角度看蕴含着重建的希望:万尼亚舅舅和他的外甥女索尼娅常年住在乡下庄园,只有医生阿斯特罗夫偶尔来访。万尼亚舅舅日复一日庄园劳作、翻译著述和誊写稿子,都是为了索尼娅的父亲、他的姐夫谢列勃里雅科夫教授。对教授的崇拜,支撑了万尼亚舅舅半生辛苦的价值,然而教授带着新婚的年轻妻子回到庄园时,一切秩序和幻想都被打破了…… 疫情时期特别录制、伦敦西区2020年全新复排版契诃夫名作《万尼亚舅舅》在结束演出后,又重回哈罗德·品特剧院录制了这一五星作品。在全球大部分剧院仍处于黑暗之中时,给人们带来一剂警醒的力量和希望。豆瓣
老本子,新演绎,几位演员表演水平在我看来完全满足需求,唯一让人出戏的是教授的新婚妻子,莫名其妙的请了一位黑人女演员。契诃夫看到了估计气得活过来。
印象最深刻的两位当然是万尼亚舅舅和医生。
帅出天际的医生对人生清醒而绝望所以天天酗酒,秃头又矮的万尼亚被教授打破了幻想天天愤怒,这两位简直是契诃夫造出来的对照组,让你明白什么叫人生的无意义。
生命就是个圈套,要么你像清醒的医生意识到人生的无意义而颓废度日,要么你像万尼亚舅舅在庸碌生活的尾声发现人生的无意义而丧失活的动力。
最幸运的,当然是你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并且立志为此付出一生,只要这种意义是真实而有价值的。
就像万尼亚舅舅,他一直以来的人生意义就是帮教授姐夫做事,管理庄园,修改书稿,因为姐夫的高贵而让自己与有荣焉。而最终显然姐夫的高贵不成立,即使成立,他的高贵也不是万尼亚舅舅所能分享的。
全剧最高光的一段戏在我这里是教授姐夫召集的家庭会议,他想要卖出庄园,而万尼亚舅舅在这个会议上的质问爆发,绝望感情之充沛,让人感同身受。
就像一个人为公司倾情贡献了一生,在47岁高龄要被赶出公司无家可归。
公司说:不是我要求你为公司用尽全力的,你为什么不同步发展自己的事业啊?
倘若万尼亚舅舅所干的是他热爱的伙计,当然这还算值得,倘若他只是被教授迷惑而付出了一生心血,那这种被教授反问时候的愤怒就让人感同身受了。
怪不得他最后掏出枪来想要崩了教授。他拿枪射击教授的时候,他想杀掉的,可能只是为教授贡献一生却被完全否定的自己。
47岁的万尼亚舅舅,在愤怒的爆发之后,最终还是平静下来恢复到原来的生活节奏里去。毕竟,他也没别的路好走了。而这一整个事故,给教授带来的新的写作灵感,“一个人应该怎样度过他的一生?”
阶层的桎梏,让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大概穷人注定只能忙碌到底,浑浑噩噩的过完一生,也许更幸福。
契诃夫在结尾通过教授之女给出了一段独白,显然他主旨还是绝望,在最终的最终穷人也许不得不在宗教里找到救赎。
我们要继续活下去,万尼亚舅舅,我们来日还有很长、很长一段单调的昼夜;我们要耐心地忍受行将到来的种种考验。我们要为别人一直工作到我们老年,等到我们的岁月一旦终了,我们要毫无怨言地死去,我们要在另一个世界里说,我们受过一辈子的苦,我们流过一辈子的泪,我们一辈子过的都是漫长的辛酸岁月,那么上帝自然会怜悯我们的,到了那个时候,舅舅,我的亲爱的舅舅啊,我们就会看见光辉灿烂的、满是快乐和美丽的生活了,我们就会幸福了,我们就会带着一副感动的笑容,来回忆今天的这些不幸了,我们也就会终于尝到休息的滋味了。我这样相信……我们终于会休息下来的《万尼亚舅舅》结尾
所以最后的问题是,人到底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
对自己真实,不要为世俗的目光所扰,对自己保持真实,而不是像猪一样闭上眼睛把吃猪食当作最大的幸福,忘记自己早晚得挨上一刀。
公众号: 基地看戏
在天桥艺术中心观看放映版,效果出乎预料得好,可能这种形式更适合我这个观剧门外汉。没有看过原著,但改编应该是比较忠实原著的,非常的契诃夫。 作为一个泪点极低的人会看哭观看之前有所预计,但看到面目扭曲却是人生中第一次。可能因为我也有“生活到底有什么意义”的困惑,而且一直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 不够漂亮,爱的人不爱你;不够惊才绝艳,没有太大的成就;善良正直勤劳朴实,却被人笑话被人嗤之以鼻;就算被爱相爱、有所小成、受人尊敬,却依然不满足、不快乐;更何况人终有一死,死后谁还会记得?不是天才、超人、英雄、伟人,甚至也不是傻子、疯子、坏人、恶人,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普通人,日复一日,直到老去,直到死去。这是剧中人的痛苦,也是我的,这好像是一个不能太深入去思考的问题,因为一旦思考必然感到无解,感到痛苦。可依然还是去想,就像看到这部作品还是会深受触动。 之前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看到有人说加缪的哲学回答生活的意义就是无意义,所以去看了《局外人》,可看完觉得和“多余人”没什么太大区别,如果说有,那就是“局外人”已彻底放弃。所以不可避免地还是更喜欢俄罗斯文学,即使痛苦也仍然执着寻找、发问,甚至试图回答。就像剧中最后索尼娅那段堪比宗教祷告的话,我不知道有没有说服万尼亚舅舅,反正没有说服我,但这并不妨碍我感受到她的力量,无论如何,不要放弃。
2021.9.21《万尼亚舅舅》
今天看的NTLive十分新鲜,是去年八月份录制的。英国的疫情稍有缓解,演出的剧场没有观众,拍摄过程仿佛一部BBC电视电影。一同在电影院观看录影的好友去年一月份在伦敦西区剧场现场看过这部剧,对比当时的高朋满座,更加令人唏嘘。不知道新冠疫情什么时候能被控制住。
《万尼亚舅舅》是俄罗斯作家契诃夫的作品,中学的时候我们学习过他的短篇小说《套中人》。《万尼亚舅舅》共四幕,第一幕出场人物众多,我一大早从上海出发去杭州,下午又去逛了丝绸博物馆,看的时候频频打瞌睡。到第二幕的时候才大致搞清楚了人物关系。万尼亚是个47岁的单身汉,在乡下独自抚养死去姐姐的女儿长大。看到从城里返乡的姐夫带来的年轻貌美的小妻子,他举止滑稽,控制不住内心的向往。另一个单身汉——乡间医生也是如此,情难自禁,可扮演医生的演员却英俊得多,在剧中获得那位小妻子的亲睐仿佛也更能被理解。毕竟哪个年轻姑娘会甘心嫁给一个老头子,即使他是一位教授。对,就因为他是一位教授,不管她如何粉饰“当时我以为那是爱情”,也无法改变她爱慕虚荣的本质。
而可怜的万尼亚,在乡间努力工作给“人上人”姐夫寄钱的可怜农夫,因为人生中仅有的癫狂,被台下的观众嘲笑,那笑声简直令我愤怒!那些发出轻佻的“咯咯咯”笑声的少女们,正是被秉持“颜值即正义”狗屁理论的偶像剧洗脑的新一代。当教授高高在上地召开家庭会议,厚颜无耻地要吞下亡妻留给女儿的财产,把其他人赶出庄园时,这些少女们也许以为自己也是这样的“城里人”,也许会和B站或者其它视频网站上的弹幕一般嘲笑乡下舅甥俩的“愚蠢”,再骂两句“凤凰男”了事。
第三幕中万尼亚的愤怒、委屈,再加上台下观众的嘲笑,让我感同身受。因为他又老又丑吗?万尼亚的母亲冷静中又忍不住的抱怨,更让我难受——万尼亚作为男人还有的选,他只是有些愚蠢和认命。不愚蠢也不想认命的老太太却因为性别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奉承讨好她那社会地位更高的女婿。
只能继续忍耐吗?这是从出生就注定了的,只能祷告期待仁慈的上帝在死后给予永恒的安宁吗?真的只能如此吗?我不知道契诃夫在创作的时候是怎么想的,起码此时我深深地理解了为什么会爆发十月革命,这些贵族大老爷们就该被打倒。“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没有人活该被这样对待,被视若草芥,被践踏尊严。即使他又老又丑,有些犯蠢。作为一个人,万尼亚不该被这样对待。
2020年当戏剧行业被全球疫情沉重打击,幸运的是戏剧的影视化给行业带来一线曙光, 电影《万尼亚舅舅》就是如此。。。
故事梗概: Sonya (Aimee Lou Wood) 和她的舅舅 Vanya (Toby Jones) 力图挽救家族产业, 呃。。。平时只有当地医生 Astrov (Richard Armitage) 偶尔如家拜访。 然而, Sonya 父亲 Serebryakov 教授 (Roger Allam) 与他新婚妻子Yelena (Rosalind Eleazar) -- 一个活力四足、充满魅力的女人突然回归。。。。故事就是这么开始折腾滴:
本片的艺术指导 Rae Smith 成功地利用光影变化营造故事场景变化、有效地烘托气氛。与此同时,灵活的摄影镜头也让舞台上的角色对话更是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让观众可以更加感同身受。
呃。。。 我没有看过契科夫的《万尼亚舅舅》原著,就这部影片本身而言,他主要还是讲述角色的情感磨难。。。。Sonya无可救药地爱上了一个不爱她的男人,而且愈战愈勇。。。然而后者却是她的大灾星。。。Sonya 美好的让你不忍看她的不幸。。。
Wood (Aimee Lou ) 也是个好女人, 她爱着Astrov 。。。也给沉沦于其职业、献祭于其职业的悲剧男人。。。。 看着自己爱的人走向油枯灯灭的境地无疑也是痛苦万分的经历。。。
Yelena 嫁给了一个比她大的多的男人、亦无爱情可言, 她被困于乡村生活而无路可退
Serebryakov 教授令人厌恶,他极度自私、甚至对自己子嗣也毫无情感联系。。。
万尼亚舅舅。。奉献了他的一生给了他的家族。。。人到中年早已放弃了他的爱情、自己的家庭、独立、甚至产业继承。。。 在Serebryakov 教授回归后万尼亚舅舅的世界分崩离析。。。 剩下的只有愤世嫉俗和酒精麻醉。。。若没有年轻的Sonya, 他将无所适从:毫无疑问地, Toby Jones 的表演令人瞩目。
Ross MacGibbon 不仅把《万尼亚舅舅》作品中的角色从舞台迁移到了大荧幕上,同时电影语言、诸如镜头转换等也令丰富作品的表达内涵。。。。Yet, for all of the sorrow, humour is abundant in this play. While the audience is not there to utter a laugh, we somehow find ourselves doing so.
《万尼亚舅舅》给你带来一场酣畅淋漓的视觉飨宴,如果你对英伦的话剧有兴趣的话它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
万尼亚舅舅喜欢去世姐姐的教授丈夫的现任妻子叶莲娜,内心独白说当她17岁自己37岁,如果有所行动会不会不一样?
医生也喜欢叶莲娜,叶莲娜应该也对医生有好感,医生每天都会过来,教授的女儿索菲亚喜欢医生。
一天,教授宣布建议卖了庄园,庄园是万尼亚父亲买下的首付了7万,还剩25000卢布,能买下庄园的唯一办法是万尼亚放弃继承权,所以万尼亚签了自己的份额,送给了姐姐,没有欠债的原因是万尼亚舅舅一点点辛勤劳动,说自己相当于遗产用了两倍的价钱,还不断节食缩食,寄钱给教授,现在居然要卖了庄园,万尼亚舅舅差点开枪打中教授,当晚,教授和黑人妻子离开,叶莲娜和医生做了最后的吻别
舅舅没有去送教授,他们送完教授回来后,舅舅和索菲亚处理账单,继续生活
就是感觉有点冗长
是契诃夫的那种丧气现实又浓烈的生活味儿了。或许活着或者说生活总要有些所谓的purpose吧,这样看来过的比较成功。或许也不需要有purpose, 生活里所夹带的琐碎已经让人精疲力尽了。无论欢喜还是悲伤,总要生活下去,life goes on and on and on... 忍受也好,享受也罢,只希望能勇敢优雅地去度过。就算一地鸡毛支离破碎之后,又或者是像三姐妹里经历过轰轰烈烈的大火之后,生活还是会回到它常有的样子。要夸赞一下这个舞台布景,油画一般的精美,窗子,窗外的植物阳光大雨,从生机盎然的绿意到即将入冬满地的枯叶,真美。再另外,RA好久不见十分想念呢,蓄着胡子有些沧桑的样子,眼神和魅力依旧让人倾倒,就算剧里角色在酗酒和放飞自我的时候,也很迷人。
淘到了这版万尼亚舅舅,乐死了😂😂😂
这正是不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经过审视的人生并不好过啊。
运镜半剧场半电影,感觉奇奇怪怪。Roger allam 跟Toby Jones感觉都不在一个剧里面。。。。英国人演俄国人感觉就是特别不像😂
今年西区最后一部完整录制的作品。就选角和完成状态来说算是近年来相当忠实也相当尽心复排的契诃夫作品了,特别是舞台氛围营造上很俄式,有那种寂静、荒芜的基调,无尽的停滞和消磨感,但是甘心被困又想要逃离、幻灭中又有希望的俄味人设真的很难把握。角色吃不透,很多情绪就没有来处,cast里索尼娅妹子太惨。大概也是疫期不带观众的缘故,尝试了电影化拍摄和剪辑的可能,但我还是不能苟同,觉得背离theatre live初衷,侵犯剧场性。
于三克,伦敦西区2020年复排版。“Our situation is hopeless.”医生对万尼亚说。发现自己虚掷大半生后怎么办?精神幻灭之后要如何熬过生命中剩下的十三年(如果如万尼亚所算,只有十三年的话)?至少医生所言,幻想百年后的人能有答案这点是不可能指望了😂
这个索尼雅说自己长得不好看时良心不会痛吗?
客观说,这样毫无亮点的复排,加上电影化录制,完全没必要;不客观说,哭到脑袋疼。这尼玛就是我的人生啊,剩下的几十年要怎么过下去。
必须要先夸舞美和灯光设计!在视觉呈现上真的是看过的放映里能排的上号的美,那种复古的、油画质感的氤氲的美。英国人排起契诃夫果然会放大很多家庭伦理的情感流露,总的来说是表演非常扎实(大舅在这一部里也是魅力值爆表!),二度上中规中矩、忠实剧作的一版。另外,“得益”于空剧场录制,这一版中贡献了不少坐在观众席看不到的视角,几个主角都有直视镜头的独白段落,再加上非常频繁的剪辑,甚至有点分不清到底是电影还是戏剧了。从理性上来讲,其实录制更重要的是去放大本属于剧场呈现的那些效果吧,但感性上来说,倒也觉得这样才更显得这次疫情期间的特别录制更有纪念意义吧。
经过Conor McPherson改编后比较通俗明了,但这一版本也封闭了契诃夫文本多种解读的可能性。也许是对这一疫情时期特别录制的版本期待过高,我还以为医生自然主义的经典台词会得到某些能与当下情景共鸣的舞台表现,结果就这?!而整部传统现实主义制作最令我匪夷所思和反感的是,结尾索尼娅那段的台词全然以一种“心灵鸡汤”的方式呈现(这跟Tuminas、Butusov等导演的版本一比就高下立判),索尼娅和万尼亚舅舅沐浴在某种宗教式自我牺牲精神的光芒之下,在这种圣人化的简单化处理下,契诃夫文本对于生活荒谬一面的展现和批判都荡然无存。这也让我联想到,这不就是那些喜欢鼓吹“本分文化”的资本家、强调“奉献”的当权者最喜欢给他们所剥削的人所灌的迷魂汤吗?
所有演员的表演都很精彩.... 全剧最美的女人,设置成黑人...且手指是残疾,有些不习惯这样的人选。
在每天核酸+居家都日子里,看《万尼亚舅舅》这样的戏真的太有共鸣了,每个人都无奈到快发疯,却只能继续忍耐。最后那段话问自己,我有什么期待,我可以忍到什么时候?要不要继续忍?cast各个熟脸,整体表现还不错,有多少“俄”味我不知道,但戏剧冲突营造毫无问题。我不知道有些人到底是看戏还是外形看肤色。一开豆瓣评论区那么多公然racism,真的很可笑。我想问这些人看中国人演外国戏出不出戏?看中国演员黄皮肤在国外舞台出现,你希望国外观众是吐槽还是支持?
“I will endure it until the bitter end.”最天真浪漫的少女却也是整个家族中唯一尚未被生活压垮的人,她的强大我无法企及。那被迫整天聚在一起且无所事事的群像不就是COVID背景下受难的每一个人。想对大舅说,您甭安慰万尼亚了,100年200年后的我们,依旧搞不懂哲学,每天也要收拾无数个烂摊子,感谢网络,甚至全世界人的烂摊子都一股脑塞给我们看。片尾镜头面向空荡的哈罗德品特剧院,一打眼我就看到了当时挡在我面前的那根恼人的梁柱。
真是太好了,契诃夫太伟大了。我完全能共情于万尼亚舅舅,他的委屈、愤恨、爱慕、失落,都引发我的情绪共鸣。而其他人物之间那种情感的爆发力,也同样具有感染力。两个多小时看下来,几度落泪,都是那些小小的一个点,稍纵而逝的一句话,一下子戳中内心。契诃夫对于人心世界的书写真是叹为观止。
目前看过最好的一版。我终于真正理解并爱了这个戏以及戏中的每个人物。
英国人排拍契诃夫很有意思呀,边喝茶边尬聊的感觉,受疫情影响那种孤独与迷茫也高度还原了,虽然没啥大亮点但完成度很高。拍摄部分不太喜欢,感觉近景给太碎了。
熟悉的契诃夫的丧但是kill我们的最终并不是无聊而是没有止境的工作(扎心了
一次疫情期间的特殊集结,绝暗时刻对于艺术的热爱和坚持,铸就了这个企划;再加上有Aimee Lou Wood,情感分加满。Toby Jones的表演近乎是压制式的,首两幕的“忍”再到彻底爆发揭示舅舅与姐夫之间的关系,远超想象。舞台上的布景和空间设计是十足厉害的,从暴雨将至的幽暗昏黄,再到宁静下午的田园悠然,用客厅里的光影照射来体现变化提供了非常生动的感受;只可惜全程多为聚焦的镜头,没有给到最合适的角度呈现,也在心中扣了分。
终于硬着头皮看完了,可能有些人和我一样是为看《驾驶我的车》预热,或者看完过来补的。老实说这种大师戏剧我是真的欣赏不能,两个半小时絮絮叨叨说个不停,而主线故事却极其简单,直到第三幕才稍微有点精神。要说人性和人物的复杂关系,可能每天随便一个地方台新闻里的家庭矛盾报道都能狗血到如此程度。用现代的眼光看无外乎就是一个作为“家庭荣耀”的人像偶像一样在家族人员的心里塌房了。另外把话剧原汁原味的用影视化的方式表达出来,非常的水土不服,本来观众眼中的全景视角不受控的被导演切换甚至特写演员面部,总是有种不适感,觉得是戏中戏演中演。看不到走位和调度看到的就是浮夸的戏剧表演,脸部特写下的台词和打破第四面墙的独白就会觉得特别的做作。另外俄国的戏剧英国人演不出那个味,选角也不太适合。
顺着《驾驶我的车》找一部关于舅舅的电影,补下知识点,但这种话剧式的影像记录完全没有看点,唯一的敬畏就是新冠加持吧。看太久电影完全不喜欢舞台表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