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那些哭泣的男人
CESAR在SUZIE临行前的夜晚趁她睡着,哭泣。而BANTE侮辱吉普赛人,德国人杀死了族里如同己出的孩子时,他都忍了下来,孤傲的只是用眼睛表达着愤怒。爱情让他如此牵绊?也让他变得脆弱?
父亲在病床上看到长大的SUZIE,哭泣。离开幼时可爱的女儿,摸摸下巴硬是憋住眼泪,经历了风风雨雨,几十载人生,听到女儿唱起他小时候哄她的歌曲,是什么样的感情?后悔当初的离开?愧疚自己没有像女儿一样坚信,带着勇气,一定要找到亲人?
Dante在教堂向圣母玛利亚为他的歌唱生涯祈祷时,哭泣。这个男人有权有名,身边更有漂亮的女人,对着剧院老板盛气凌人,可他也会害怕,也会胆怯。
只有SUZIE,从小经历死亡分别,被打,被斥责,被厌恶,被欺辱,还是用安静的大眼睛默默细细观察着身边的一切,为了寻找父亲这个坚定的目标隐忍着生活呈现的一切苦难。她会哭泣,她会不舍,可最后依然要走下去,从沉船里从翻滚的海浪里挣扎出来。
SALLY POTER是女权思想的导演之一,这些安排,用意必深,而我现在只能罗列出来,浅做分析。
待高人出山
此外,LOLA在DANTE的公寓,趴在浴缸里看杂志的那个镜头个人感觉,特别像马拉之死的那幅画(
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50134896/),似乎在预示着她的命运。LOLA最无奈,她向往自由,向往能够一个人自由自在的在水中。可她被缠最紧,离不了高高在上的男权世界。当理想最终达成,穿上了绫罗绸缎的泳衣,在无人的泳池里,却没了生气,只想沉没。心里难过,这辈子恐怕永远做不了自己。
2 ) 纵情四海
从俄国出发,经英国、法国,终至美国,一场无望的恋爱,一位挚友,一次历经二十年的寻父之路.
每个人的一生也许要追溯要用一些关键词来表示,大约很多都能忽略不记,很多东西经过沉淀像被水漂洗,渐渐浮出颜色
若要把Fegele的最重要的事做记录,我会把与Cesar的相遇排在首位.虽然这场人生之旅的目的是为了寻找故事开头出现的唱着歌剧“采珠者”里的咏叹调“令我无法忘怀的歌声 Je Crois Entendre Encore”的父亲,至今我仍然记得他用淳厚的嗓音唱着的曲子,慈祥而又有安全感.在当时的Fegele的生活里,歌声与父亲是最重要的,虽然不断遭受恐吓迫害,但仍然不失为单纯与美好的生活.然后父亲决定去美国,寻找一份工作,然后将她与奶奶接过去.
于是故事开始展开,洗劫,逃难,去美国。然而,最后她却乘上了一艘去英国的船只。
预告片里用to find her vioce来形容她的巴黎之路,遇到野心勃勃的洛拉.当洛拉爱上意大利歌剧歌唱家丹蒂-多米尼奥(Dante Dominio时,我对她的一丁点希望也差点破灭.危险与势利的女人一向不得我心.但洛拉却在丹蒂出卖了苏茜时,决定离开他,并帮苏茜逃离纳粹的魔掌.如此让我难以预料,遇到这位挚友,幸运至极.人生如此难得.
爱上塞萨,理所当然.没有多少人能躲开他的眼睛.深邃与迷人.几年后, 约翰尼.德普因为加勒比海盗成了万人迷,我却只记得这部片子与剪刀手爱德华.他牵着白马与费格勒在半夜寂静的广场散步.喷泉在旁边绽放.城市角落里,吉普赛人在用音乐狂欢.她加入了他的群体,难以抗拒.
历史的背景不得不让失落与离开.没有选择的余地.
谁在哭,The Man Who Cried
一向很在意电影的配乐,这让这部电影成为我的最爱的最大原因.最大的功臣是导演Sally Potter,很多人在评论她时一定要加上一个女导演,但她的创造却如史诗般宏大.她的身份多种多样.在她导演《探戈课》的时候,她第一次扮演角色。70年代在伦敦舞蹈学校受训,成为一个职业的舞蹈演员和舞蹈指导。开办过舞蹈公司,还拍摄过几部有关舞蹈的电影。导演了各种舞台剧,她还是一个诗人和歌手,在临时的音乐乐队演奏,并和作曲家林赛·库珀(Lindsay Cooper)在莫斯科的巡回演出中合作。她还和大卫·蒙申(David Motion)合作一起为《奥兰朵》中的音乐谱曲。
拍摄伍尔芙的小说《奥兰朵》显然为她赢得最多声誉,描述奥兰朵身为男人和女人时所遭受到的不同待遇、限制以及感受.一下是得宠于伊丽莎白女王的男子;一下又是被驱逐于权利圈之外的女性,整部電影变得不再是奥兰朵一人的故事,而是如同他壽命一样长的几百年的时代精神.虽如一部漫长的描述的历史的巨著般,但显然最终的回归是人,重点仍是描述奥兰朵做为一个人的不同心理状况,体验死亡,重生,爱情,战争,社交等种种行为.
3 ) 纪念我爱的男人
老早老早就想为这部我爱的电影说上什么,但是却总是处于失语的状态。很长很长时间没再看过,很多的情节已经不记得了,但是,一个我爱的男人,在我的心中埋下了一滴泪。
是的,这部电影再说一个女孩,寻找,丢失。找到了,却也丢失。这是一部关于女人的电影,导演也是女人。名字却是the man who cried.华丽的女人,华丽的歌剧,华丽的倾城,只为成全一个男人的眼泪。嘲笑的,讽刺的,谁可以改变这部电影的初衷?
是的,只有他Johnny Depp,一个让我看完后彻底爱上的男人。
当他牵着马出现时,我听见了镜头在崩裂,痛苦的尖叫,谁可以不说一句话,就可以看见游荡的灵魂,谁可以只用一个眼神,就知道这是个阵痛的虚幻,谁可以用一滴眼泪,就让那些剩下的一切一切纯属扯淡。谁可以,谁可以??
好多好多的忘记,就只记得那个我爱的男人,留着泪,轻吻着里奇的发,凄美了离别。
或许这才是最好的状态,忘记得越多,记住的,就越是深入内心的。
这是第一次说,我爱上一个男人,即使他留着八字胡子,即使他比我大23岁,即使他在地球的另一边,即使,永远也没法见面。最好的年纪,在那样的热爱中度过。
4 ) 一个叫萝拉的女人
《纵情四海》中,凯特布兰切特饰演一个俄罗斯女舞蹈演员萝拉,她从俄国拎着皮箱来到巴黎寻找机会。她歌喉不佳,会跳舞,但是会跳舞的多了,她远不是最好的那个。
她的最大资本就是高挑婀娜的身段,漂亮的容貌。她也野心勃勃地要凭借这资本爬上去,套住一个有钱男人,过上幸福安稳的生活。在狭小的宿舍里,她津津有味地讲她的斩男经。
萝拉俄国口音浓重,虽然打扮得光鲜亮丽,也时常流露出出身的平凡,当然这些事情她从不和人说起。她受够了居无定所、穷困的演员生活。你可以说她爱慕虚荣,但想过得好这有错吗?
克里斯蒂娜里奇饰演的苏茜是个为了爱情故,面包随便抛的理想主义者,她爱上了流浪的吉卜赛男人。但室友萝拉一直是务实派,她孜孜不倦地追求财富,向往富裕,要做一朵富贵花,为此不惜委身于并不爱的男人。爱情对她太奢侈,她想过,但很快就放弃了。
萝拉只要活着一天,就要光鲜热闹,绝不要冷清寂寞。她有点浅薄,有点市侩,但她本质并不坏。
萝拉最后为了朋友离开意大利演唱家,踏上了去美国的船,她依然打扮得花枝招展,在船上抓住机会结识了个富老头,兴致勃勃地说他会带我们去好莱坞。但是船被纳粹飞机击沉,她在游泳池里被炸死了。
如果是苏茜死了,观众也伤感,但是悲剧性没有那么强,因为她本来就是理想化的人物,她不看重世俗的东西。而一心向往富裕生活的萝拉死了,悲剧性就极其强烈了。
5 ) 为什么会纵情四海
电影名称叫the man who cried,或许叫寻亲记更贴切,因为整部电影里面,凯撒抱着苏西哭了半分钟,但丁对着圣母玛利亚哭了半分钟,苏西爹地对着苏西眼睛红了。
整部戏以苏西和罗拉的表演为主,大背景有种族、战争,关键词有爱、信任、背叛,阶层与出身。剧情安排上,父亲与女儿之情着墨,浓厚的感情,全都蕴含在父亲对女儿唱的那首歌里,最难得是女儿足够聪明,即继承了父亲的好嗓子,也足够早熟,明白世间的游戏规则,遵循这规则以获得生存的权利,坚守自己的底线,以尊重自己。
布兰切特大姐的表演仍然很得观众的喜爱。大气、通透,把人物在不同情况下的心境完美表现。罗拉与苏西代表了两种选择。罗拉为了更好的物质生活,去攀附、去迎合。在别人抛来橄榄枝的时候,骑驴上坡,不扭捏、不犹豫。但她并不单纯追求物质,还要在物质的前提下,要爱情、要快乐、要尊重。对于这样的人,最可爱之处就是在于,努力忘记过去的阴暗,一切向前看的勇气。生活毕竟要继续。苏西则更加遵循内心的召唤,即使凯撒是个人人低看一等的吉普赛人,她仍然勇敢的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但为了生存,还有一个貌似合理的理由——去找她爸,她最终选择离开凯撒,前往美国。意犹未尽之处是罗拉死的太仓促,电影暗示她困死在了自己的物欲之中。
回到题目,人,为什么会纵情四海?犹太人,到俄罗斯,到英国,到法国,到美国。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和国家。家庭随着一次次地理迁移——不论是战争、种族歧视的原因都为了更好的生存或生活,而变得分崩离析。亲情与亲人不断在迁徙中散去、冲淡。一个人,最终变成了一个无故土、无亲人、无家庭的物理意义上的一个人。即使又重建家庭,这种孤独或者曾经心碎的感情是无法弥补的。但正如罗拉在戏中的提到的关键词一样,无论如何,生活要继续,一切往前看,奋不顾身的投入到新的生活中。这种悲情和苦痛,女人无法承受,男人也会哭泣。即使纵情四海,仍然是生活的手下败将,奈若何?
6 ) 寻找家的艰难过程
总是在心情不太好时,找这部电影出来看,多年以来的习惯,以至于看了数遍到深入内心。
要说的是自己对这部电影的看法。
这是一部有关于家的电影。
那于女主角来说,幼时的家,是幸福地父亲一起,听父亲唱歌,由父亲哄自己哄着入睡。因为生计不得不离家的父亲走后,是她的祖母照顾她。战乱中不得不和其它的亲人分开,她一个人误打误撞踏上了欧洲的土地。接着是苏西的养父养母,即使是收缴苏西珍藏的父亲的照片,也不能抹杀她对父亲的思念。然后遇到罗拉,她好象她的一个姐姐,也从艰难的处境走出来,(貌似俄罗斯的难民)所以在她做出她的选择时我报着同情的态度,如果再遇一次战争,能活着生存下来的人,很难说不是同她一样选择的人。(原谅我的现实,魂断蓝桥之后,便理解了战争中生存下来的人是如何活下来的)这个姐姐也能在关键时刻保护她。吉普赛男友,是她的爱人,在我看来,吉普赛人和犹太人都很深的家族观念,因为从某个角度上来说,他们都是有根而没有落脚处的族群。这也是他不能和她一起离开去美国的原因,因为他对她说过,这些都是他的孩子,也就是他的家人,他要保护并跟随的人。他有他的责任,不只对自己所爱的人,也对自己的家人,族人,有着同样的责任。
我能感觉出苏西离开男友,他假装睡着,在她关门之后那双眼睛满是泪水,谁说强尼在剧里表现平平,比起后来的喧哗,我更喜欢那个时候一个眼神就能出戏的他。
到后来苏西终于到达美国,实现美国梦,并找到自己的父亲,找到她的家。
故事结局,好象是一个回归的格局,好象我们每个人,在外面辛苦一天,最后,能回报我们的最好的,便是回归到家庭。
最后,这部电影还告诉我另一点,也是很重要的---音乐是没有国界的。
我将一如既往地珍视这一部影片,到老死。
片子名字应该改一下叫The Girl Who Cry 片子节奏掌握的不好 但是结局很伤感 如果我有一个女儿丢在世界的另一岸我一定不会吃的下睡的下 CateBlanchett表演的真骚 口音也搞笑
哪个男人没哭过?Depp真帅,Ricci真矬~喜欢这个女导演
主题没有深度挖掘,人物太流于表面,角色没有发挥出来。原声很动听,里奇很美,布兰切特依然抢风头,德普打了酱油~
Ricci的眼睛...跳舞時候聽見男人的歌聲,一回頭... 愛上了
2013.03.25就爱大背景的故事 乱世真情
我知道,你一定是要走的。上午还和人聊起glommy sunday这首歌,晚上竟然又听了一遍。对了,JD你在电影里的哭泣,真是我见过的最浮夸的表演,terrible。
凯特·布兰切特简直光芒四射。克里斯蒂娜·里奇和强尼·迪普成了彻头底尾的花瓶,他俩若不是长了一张忧郁的文艺腔脸蛋儿,简直就一无是处,反正什么都不用演,只要两眼放空的看着镜头,就能迷倒荧幕下大批少男少女了,迪普甚至演的还不如他手里牵着的那匹白马好。
色彩清冷,有点压抑
christina ricci和johnny depp,第一次知道什么叫天造地设的一双。
不得不说德普的眼神,比哪一部电影里的角色都有味道,睫毛好长。电影一开始就从小女孩的眼睛里看到外面的世界,这样的视角有好几次,冷静到让人浑身发冷,这大概就是对于历史背景的一种倾诉与批判吧。大魔王太有魅力了,她的罗拉为了生存而风情万种,却对苏西的友谊真诚而纯粹。伤心时躲到泳池里哭,却被炸弹击中,结局实惨。其实最牵动的还是寻父的线,期待HE早点到来,苏西一唱扬名。然而,这不仅仅是一部寻父电影…
小时候看过的众多电影里鲜有记忆的片子。remember me。
主题音乐太妙了~~~人文关怀也并不令人生厌
德普那欲擒故纵的小表情实在太骚情了,CR的身材好奇怪,看过《女魔头》就一直对她没好感,布兰切特要不要演的那么到位……这个歌剧串烧到底在讲什么
电影原声好听极了。
想买高清DVD收藏,在土豆上看了模糊的版本,已经觉得不错。
电影和标题没关系.和Johnny Depp也不是很有
这回骑白马的成戴普了,又是克里斯蒂娜·里奇,还以为是<断头谷>续集。凯特布兰切特在剧中很迷人,还总是响起<布达佩斯之恋>里的那首催命曲。
Depp的白马,Depp的眼泪~~
Depp在里面是花瓶,不是主角
女主角很美,可是这片子想表达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