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 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用细腻、温情的镜头感染了无数人。在孩子的视角上下大力气,透过孩子的眼睛来重新打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些人,那些事儿,还有那种叫“爱”的东西,便从银幕袅袅地飘散到每个观影者的心中。这是枝裕和一贯的叙事风格。
“你就是我选择的家人。”有人说,由沐太息和姜大伟联合导演的电影《不在远方》像是中国版的《小偷家族》,或者《海蒂和爷爷》,讲述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姑娘用自己的真诚善良感动和帮助周围的人的故事。
2021年7月2日,下午两点,庆祝建党100周年的第二天,在献礼建党100周年电影《1921》和《革命者》上映的同一档期,由导演沐太息和姜大伟联合执导,著名演员高晓攀、江欣烨、郑岚、杜玉明等主演的文艺轻喜剧影片《不在远方》在北京蓝色港湾珠影耳东传奇影城首映了。选在这样一个日子上映,用监制姜小伟的话说,是需要一点勇气的。导演姜大伟则套用《亮剑》里的台词说:“我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我就是一只蚊子也要盯出他一管子血出来。”
80后导演姜大伟是一位心中有梦、眼里有光,脚下有路的男人,近年来,他在追寻电影梦的道路上一直从未止步,并作出了诸多尝试。从关注偏远山区留守儿童及支教老师的公益题材《格桑花开的时候》及《格桑花之爱在前行》,到红色传承主题的电影作品《锣鼓震天》,再到此次关注家庭伦理主题的文艺轻喜剧片《不在远方》,包括之间拍摄的《西海情缘》《有心的路》等作品,姜大伟始终在不断求变并寻找突破,在类型和题材上做了不同的尝试。从最初的微电影,到后来的网络电影,从公益题材,到红色传承主题,再到此次的家庭伦理片,几年来,姜大伟的进步有目共睹。他说,接下来,他将涉足商业片的尝试,希望在商业与艺术相结合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也正是在这样一条凝聚散发着人性光芒的道路上,让导演姜大伟身边聚集了一大批有趣的灵魂,比如本次的联合导演沐太息同时也是本片的编剧,便赋予了本片不一样的情怀。沐太息在创作该剧时刻意加入了一些轻喜剧风格。比如电影一开始,便是一段因为接人迟到而导致了一系列的误会与矛盾。由小演员江欣烨饰演的女孩江一楠从国外回来,寄宿在由高晓攀饰演的肖刚的“远方美术工作室”画室里。她怀里抱着的一个大木盒子让肖刚非常好奇。由于文化和语言上的隔阂,她和肖刚之间产生了一系列矛盾与误会。青年演员郑岚饰演的花店女孩儿雅丽负责给远方美术工作室送花,供孩子们写生。肖刚的“妈妈”花茉莉扮演者是在高口碑电影《地久天长》和《我是余欢水》中都有过精彩演出的演员于彭。
表面上看,这是一部以爱情为主线的文艺轻喜剧片,但一旦认真深入进去,有心的观众就不难发现,《不在远方》明显有着更高的主题追求。
江一楠的父亲江辉和肖刚是打小从孤儿院里就认识的“兄弟”, 江一楠回国时,江辉已经身患重病,这次早有预谋的“探亲”,实际上更是一场临终托孤。肖刚在和花店女孩儿的业务往来中逐渐产生了感情,却羞于表白,这一切让刚刚到来的江一楠看在眼里。雅丽不仅是一位只顾插花、卖花和送花的花店女孩儿,更是一个怀揣文艺梦想,喜欢弹吉他,喜欢创作并演唱民谣的文艺青年,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可以唱出自己的名堂。而由著名老戏骨杜玉明饰演的音乐经纪人出现在雅丽面前时,一场关于爱情与梦想的抉择摆在了她的面前。而江一楠和雅丽口中的茉莉奶奶实际上和肖刚并没有血缘关系,而是一位早期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
毫无疑问,影片围绕着肖刚这一角色,将影片注入爱、善良与感恩的力量。缺乏父爱的孤儿、高不成低不就的画家,怀揣梦想的大龄文艺女青年,孤独无依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四个人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却上演了一出不似亲人胜似亲人的戏码。
高晓攀是著名的演员、导演,并有着深厚的戏曲和相声功底,作品众多,而他真正让人印象深刻的一次表演要数2013年9月在辽宁卫视《新笑林》中的一次出境,当时节目组故意整蛊高晓攀和斯琴高丽两位嘉宾,高晓攀面对节目组提前安排好的痴情女子负心汉,小心翼翼地想要提醒女方,男方可能在生活作风上有问题,话到嘴边却又思量再三,生怕一不小心伤害到谁,却又不忍坐视不管,他在这一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智慧与温情,做人的原则与操守,让人忍不住击节赞赏,我宁愿相信这就是高晓攀的真性情,而同样地,高晓攀将他一贯的真性情在这部戏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他对小女孩无私的关爱,对雅丽欲说还羞的爱慕,对茉莉奶奶体贴细微的照顾,无不让人动容。
小女孩江欣烨饰演的江一楠是推动这部剧情节发展的重要角色,从一开始的骄纵、固执,不合群,到后来渐渐接受与被接受,心渐渐被融化,被悦纳,纵然江欣烨的表演略显青涩,但能在如此小的年纪将一个从国外归来的孤儿的角色拿捏到目前的成都,已经实属难能可贵。而更给小女孩的表演添彩的,则要数她怀中那略显神秘的木盒子道具,当主人公从盒子里拿出那本象征童年友谊的小人画时,这明显有着导演向周星驰电影《武状元苏乞儿》降龙十八掌第十八掌致敬的意味。
青年演员郑岚的表演一如既往地沉稳,甚至比前面几部明显更加游刃有余,尤其是围绕着花房姑娘雅丽的几首原创歌曲,娓娓道来之中不仅推动了剧情的发展,更完美展现了片子的主题:幸福不在远方,就在你我的身旁。人生在世,情义无价。一见如故容易,来日方长的陪伴却很难,抓住当下的幸福,才是我们每个人都应从片子中读出的应有之意。
于彭老师的表演炉火纯青,将一个健忘的老太太形象拿捏地恰到好处。片子中最打动人的一点无异于老太太提笔书空的画面,隐藏在蓝白之间的孤独与感伤不言而喻,令人动容。和于彭老师一样出彩的,还有杜玉明老师的表演,举手投足之间,魅力不减。
作家约瑟夫·坎贝尔在英雄之旅中提出了一个“英雄之旅”的故事模型理论,即任何一个故事,任何一部电影,任何一部小说,都可以解构成一次旅程,两个世界,三幕剧,十二个阶段。一次旅程是指发现自己,活出自己的旅程。两个世界则是平凡世界和非凡世界。三幕剧是启程,启蒙,归来。十二个阶段则是正常世界、冒险召唤、拒绝召唤、导师教诲、考验、伙伴与敌人、进入洞穴、濒临死亡体验、获得奖励、回家之路、浴火重生、凯旋而归。如果进一步把“英雄之旅”模型理论简化归纳:一次旅程,两个世界,三幕剧,十二个阶段。
正如《不在远方》所展示的结尾一样,英雄完成了他的使命,得偿所愿,大家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句中的四个人在一起温馨地吃饺子的场景给人以生活的美好和希望。这是电影带给人的希望,这也是电影人姜大伟、姜小伟兄弟和他身边的电影人的希望。在一次次又一次打破舒适区,在内心召唤之下尝试一个全新的题材,开启自己下一步电影之旅的过程中,在从文艺片向商业大片转变的路上,姜氏兄弟和他们的双子影业展现了他们的潜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中国票房榜和各大电影颁奖仪式上,他们最终也将获得奖励,凯旋而归。
其实人生何尝不是这样一场英雄之旅,我们每个人都崇拜英雄,我们都想变成英雄,我们都想帮助别人,想改变世界。我们从没有信心变得有信心,然后事业快速发展,身边很多资源都在向你聚拢。当你活出了一个精彩的自己时,你开始思考如何帮助更多的人像你一样成功快乐。你开始想着如何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如何奉献社会。这时,你便成了自己心目中的英雄。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虽然取材自吉林,但片中的色彩、镜头、插曲很容易让人想起导演张一白在2016年导演的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短短几年间,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姜大伟在画面调度、镜头运用上的进步。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正如姜大伟导演在首映礼上说的:“电影《不在远方》选择在北京、济南进行点映首映礼,我很开心。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传奇,不过是将心意化作了行动,其实《不在远方》也是我们的心意,我们通过努力把他一步步变成现实,换来今天的上映。在建党100周年之际,也献上我们作为电影人对祖国的心意。”
心有所爱,不必远方。人们常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却少有人提及下半句: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对此,我更欣赏美国作家梭罗的一句话:相信种子,相信岁月。我愿把这句话转赠给姜氏兄弟。很多时候,我们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我们完全有理想相信姜大伟这样一位冉冉上升的新锐导演将在文艺片与商业片之间自由切换,游刃有余,并在票房与口碑上获得双丰收。愿无数像《不在远方》一样的中小成本制作电影,愿无数像姜氏兄弟一样怀揣梦想的电影人,可以成为照亮黎明前黑暗的一束光,指引、温暖砥砺前行的道路上每一颗上下求索的心灵。
感情的亲疏远近,并不以物理空间上的距离为判定标准,有如《不在远方》中的幼时共同长大的两兄弟,即使因为隔阂,数十年不曾见面,不再言语,可在以视频的方面别样会面时,依然真挚感人。美中不足的是,影片过于偏电视剧的视效,弱化了在大荧幕上的表现能力。
回办公室后来个暴击…
这种片子不值得长评。。。单从至始至终的暖色调以及不知所谓节奏混乱的回环式蒙太奇就显示出了普通作者对心静外化的手段与氛围营造的乏力。
哎,失望。
故事交代得非常清楚,所有可见和可预见的bug都在密集的台词下化为乌有,如果这是悬疑片的话就没人会喷有漏洞。再说,找小孩的家长要钱拍电影这招不错,现在有钱人家越来越多,出个3,5万就能让孩子上戏,也比艺考买人情便宜。
不好好说相声,拍电影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