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病人

HD中字

主演:拉尔夫·费因斯,朱丽叶·比诺什,威廉·达福,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纳威恩·安德利维斯,科林·费尔斯,朱利安·沃德姆,尤尔根·普洛斯诺,凯文·沃特利,克里夫·梅利森,尼诺·卡斯泰尔诺沃,彼得·吕尔林,乔迪·约翰逊,托蕊·海金森,塞巴斯蒂安·席佩尔,雷蒙德·库特哈德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96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英国病人 剧照 NO.1英国病人 剧照 NO.2英国病人 剧照 NO.3英国病人 剧照 NO.4英国病人 剧照 NO.5英国病人 剧照 NO.6英国病人 剧照 NO.13英国病人 剧照 NO.14英国病人 剧照 NO.15英国病人 剧照 NO.16英国病人 剧照 NO.17英国病人 剧照 NO.18英国病人 剧照 NO.19英国病人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无言以对

此电影的主题是背叛婚姻、友情、国家。

不理解这种歌颂自私自利,生命中只有情欲的电影,怎么会被众人喜欢?难道大家都喜欢被背叛吗?婚姻中谁都会遇到比配偶更优秀的人,难道都要去留情,都要去交配吗?说明无脑的人是多!明明是肮脏丑陋的东西,给个特写,配个乐,就会有本质的区别吗?

电影价值观道德观混乱,原只能一星,但是图画很漂亮,加一星。

 2 ) 每个女人都是两色的玫瑰

战争背景我就不讨论了,我只谈谈女人和爱情。

两个女人,清丽脱俗的汉娜,落落大方的嘉芙莲,一开始貌似对应着白玫瑰与红玫瑰。可白玫瑰也有生气地踹门的时候,因为爱情;而红玫瑰也有理智地要避开爱情的时候,因为道德。所以我说,每个女人都是两色的玫瑰,只看当你遇见她的时候,是哪一种颜色的玫瑰在绽放。

汉娜是个善良的女孩,之所以用女孩来定义,是因为她单纯。比诺什的演绎恰到好处,我一直不觉得她很美,但是很耐看。她和中尉的这段爱情让我有点摸不着头脑,可是没关系,爱情这件事本来就不需要很多理由。那个印度男人,敬业,专业,有点木,但是他会用心。在黑暗的教堂里,他为她系上环扣,点一颗照明灯,然后从高处一跃而下,换得她的空中飞舞。她的灯光照在美丽的壁画上,也映在他的脸上;他手里牵着她的绳子,仰视着她,笑意盈盈。这是多么伟大的黄金场景啊!由此可见,男人真的爱一个女人的时候,无论制造浪漫的天分如何,至少他会真的很用心。

嘉芙莲这个女人,野性又知性,美丽大方不做作,我很爱这样的女子。当她坐在篝火前讲故事,火光映着她的容光,那一刻,我和艾马殊一起被她打动了,眼神无法再流转。之后,面对眼神炙热又魅惑的艾马殊,她以女人的直觉回避着,因为她是杰佛太太。可是那种志同道合又情投意合的力量着实很难抗拒,爱上,便迎面以对。是的,她出轨了,背着她的丈夫,出轨了,心灵还有肉体。但我不觉得她就是个坏女人,至少她还在道德的底线上挣扎着。那么男人呢?又做了什么?他说,我不想占有你,也不想被占有,却在面对她的时候一次次意乱情迷。当她说,我要离开了。当她重新回到宴会中,做她的风采过人的杰佛太太,他竟然指责她在招蜂引蝶。理智的是女人,受伤的是女人,强撑庭面疗伤的,还是女人。这个男人到底为她做了什么?要爱就勇敢地爱,不要让你的女人去承担出轨的一切后果;要理智就壮士断臂,别打着自由的名义还要意乱情迷。

因为爱,我们相遇,也因为爱,我们总是要面对别离。

汉娜的中尉要走了,而汉娜在责任与爱情之间选择了责任,她要留下照顾她的病人。我相信他们会重逢,还是因为,爱情。

嘉芙莲的丈夫终于知道了妻子的出轨,愤怒的他载着嘉芙莲开着飞机撞向艾马殊,一死一伤。艾马殊为了救治重伤的嘉芙莲,背离了自己的政治立场,却还是没能救的了嘉芙莲。最后,这段绚烂,疯狂的爱情终于得以在天国继续。

也许每个女人都渴望轰轰烈烈,但每个女人都追求细水长流。男人总说女人善变,那只是因为他们不懂女人要什么。其实女人要的,就是一份可靠的爱情。她爱你,她既可以是红玫瑰也可以是白玫瑰,但只为你而绽放。是红是白,全凭你是否能让她安心。

 3 ) 没有地图的大地

如果不是《英国病人》(The English Patient),我可能不会那样迷恋Ralph Fiennes;如果不是Ralph Fiennes,我可能也不会如此钟爱这部电影。1996年,根据普利策奖小说改编的史诗巨片《英国病人》横空出世,一举获得了第69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配角、最佳摄影等九项大奖。影片耗资二千七百万美元,深入撒哈拉大沙漠腹地实景拍摄,共有来自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法国、德国、突尼斯以及联合国的两百多名工作人员参加制作,导演正是安东尼•明格拉(Anthony Minghella)。

  我认识Ralph Fiennes并不是从《辛德勒的名单》中杀人如麻的阿蒙•高斯(Amon Goeth )开始,虽然那个冷酷贪婪的德国军官为他赢得了第一个奥斯卡提名,并将一大批是非难分的女粉丝推入理智与情感相煎熬的漩涡之中不能自拔。但是从《英国病人》遇见Ralph Fiennes也是一个很美好的开始。这是怎么样的一个故事啊,一段刻骨铭心而以生灵涂炭为代价的不伦之恋,一个善良美丽却被诅咒的加拿大女护士,一个既自尊又自卑的印度锡克族士兵,一个复仇的间谍,一本希罗多德的《历史》,还有沙漠深处游泳者的洞穴,古老的顶针,神秘的民谣……我喜欢这样的故事,没有绝对的错和对,充满了复杂与矛盾,现实很残酷,痛彻心扉,但不必绝望,汽车向前开动,树木、晴朗的天空都在后退,还有一些未知等在前方。

  Ralph Fiennes在影片中扮演非洲探险家、匈牙利伯爵艾玛殊(Almasy),一个冷酷的单身汉,一个深情的男子,被大火烧得面目全非。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Kristin Scott Thomas)扮演他优雅睿智的情人嘉芙莲(Katharine)。起初两个人都很克制,然而命运是无法抗拒的,一旦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合,剩下来的只能是顺理成章。Katharine最痛恨的是欺骗,Almasy最痛恨占有和被占有。可狂野的爱却让Katharine用谎言欺骗自己的丈夫,让Almasy想独自占有Katharine的身体和感情(他将Katherine锁骨间的脊上凹口命名为“艾马殊海峡”,并宣称归他占有)。多么可怕的爱情!出人意料的是扮演Katharine新婚丈夫的演员竟然是科林•弗斯(Colin Firth),他在BBC95版的《傲慢与偏见》中饰演的Fitzwilliam Darcy堪称英国绅士最经典的形象,不过在《英国病人》里Colin Firth却既不英俊也不可爱,甚至得不到太多的同情,如果不是有人事后提起,我再看N遍电影也认不出他来。

  “英国病人”这个名称本身就是对生活的一种讽刺,匈牙利探险家为了挽救俺俺一息的爱人向英军求救,却因古怪的姓氏而被拘捕,设法逃脱后转而与英国敌对的德国合作,用非洲地形图交换德军的汽油,驾驶英国飞机,被误会的德军击落,于大火之中由阿拉伯贝都因人救起,最后随盟军部队在意大利乡间转移,医疗卡上却赫然写着——英国病人。兜兜转转,一圈下来又回到从前。

  电影中有一幕,Almasy把Katharine从岩洞中抱出来,背景音乐轻弱缓慢而忧伤,Almasy张大嘴放声痛哭,却没有声音。他的疼你看得见,触目惊心。有女子评论说:“结尾的时候Almasy抱着裹着像极长长拖尾婚纱的白纱的Katharine走出泳者洞穴时,背景音乐中男主角无声的悲恸的脸让我恨不得自己就是女主角,那样死了也是幸福的。”爱情总是让人充满幻想,无比愉悦,或者无比悲痛。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爱情让人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就象那位做出以上评述的女子,幻想自己是女主角,于是一下子变得重要起来,非常重要,仿佛实现了生命个人存在的价值,会有一种满足感,这也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沉迷在爱情当中的原因之一。

  电影在描述另外一对男女Hana(汉娜)与kip(基普)的情感活动时则要明快一些,虽然同样充满了苦难,但在克制的背后还有希望,有人类质朴的生存信念。Kip用绳索吊着Hana在意大利乡间教堂看壁画的场景相信很多人都记忆犹新:军用火把照亮了古老幽黑的殿堂,Hana荡秋千般游走于色彩艳丽的宗教壁画面前,光亮忽明忽暗,Hana洒下串串笑声,如同火把燃烧时迸出的星星点点的火花,欧洲大陆一片断壁残垣,破败山河中人们对幸福与快乐的追求并不奢侈。说实话这一段拍得比较小资,以至于让我感觉有点不现实,有多少随军护士和拆弹专家对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绘画感兴趣?无论如何,《英国病人》让我第一接触到了锡克族(或许应该说锡克教),并第一次对长发男子有了那么一点好感(不是一般的长,锡克人宣誓永不剪发)。

  与波澜壮阔的影片相映衬的是演员们精彩细腻的表演,他们因此也获得了回报。Ralph Fiennes凭《英国病人》一片提名奥斯卡最佳男主角,Kristin Scott Thomas也因此提名最佳女主角(更多的人记住她可能是因为《碟中谍》与《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也许还有《苦月亮》),最终Juliette Binoche获取了最佳女配角的殊荣。

  本来是想写Ralph Fiennes的,结果沾边不沾边地围着《英国病人》说了一大堆废话,下面言归正传,发扬一点八卦精神:2007年1月24日,Ralph Fiennes从达尔文飞往孟买的途中在商务舱洗手间和乘务员李莎•罗伯逊(Lisa Robertson)发生了性关系。2007年2月11日,李莎•罗伯逊被停职,接着被澳洲航空公司解雇。Ralph Fiennes并未否认此事,不过他的发言人声明就两人发生的性关系而言Ralph并不是侵犯者。因为该事件未被广泛报导,而且当时Ralph Fiennes是单身,所以负面影响并不大。不过这事搁孙海英嘴里不知道又是什么天大的罪过?尽管如此,我依旧觉得Ralph Fiennes很Elegant。我确实道德败坏。

  We die, we die rich with lovers and tribes, tastes we have swallowed, bodies we have entered and swum up like rivers, fears we have hidden in like this wretched cave. I want all this marked on my body. We are the real countries, not the boundaries drawn on maps with names of powerful men. I know you will come and carry me out into the palace of winds, that's all I've wanted- to walk in such a place with you, with friends, on the earth without maps.

(注: KATHARINE死前的留言,在手电筒光亮逐渐微弱的黑暗洞穴中写下,剧末由她与HANA念出。)

  我们都将死去,我们将与爱的人和不同种族的人一起充实而热烈的死去。我们咽下彼此的味道;交换彼此的身躯,浮游于爱河之上;恐惧时我们躲藏起来,正如这凄凉的洞穴。我要所有这些都镌刻在我的身体上。我们才是真实的国家,并非画在地图上的边界所示的,以掌权者命名的国家。我知道你定会回来抱着我,屹立风中。那就是我所要的——与你漫步在如此的土地上,与朋友们,在一个没有地图的地球上。(网上的翻译)

  我们都将死去,富有地死去,伴随着爱人和族群,伴随我们吞咽过的味道,彼此交织的身体,荡漾如河,还有我们隐藏的恐惧,就像这可怕的洞穴。我希望把这一切都铭刻于我的身体。我们才是真实的国家,不是那些以强者的名字在地图上绘制的边界。我知道你将会回来,抱着我,站在风的宫殿,那就是所有我想要的。和你,和朋友们,一起漫步在这样的地方,在没有地图的大地上。(我试着重翻了一下)

 4 ) 治疗失眠的方法

  怎么也不会想到,我迎接2009年的方式竟然是失眠,可能是晚上和弟弟喝的一点普洱,让我在2009年1月1号的凌晨4点58分仍旧痛苦的清醒不已。
  与其躺在床上胡思乱想,折磨自己,不如起来写点东西,虽然已有五个小时这样被我浪费过去。
  每次跟别人说到我的失眠,他们总是会暗笑地问“是在想心事吧?”,虽然每每都以装傻过去,但实际我明白,这里的“心事”所指逃不过的那个字,就是“爱”字。
  今天晚上脑子里翻来覆去都是《英国病人》的影子,午夜的思路跟白天完全不同。据说人在失眠的时候大都容易做出反常行为,那就借这个万籁俱静的夜晚把这篇从来没想过会写的文章写出来吧。
  无论外界的评价有多高,我本人看完本片时确实是被镇住了。原因在于明格拉的拍法不是将爱情局限于男女双方互动的行为中,这个电影的独一无二在于,爱情成为当事者内心的弱点和心魔。从这个点出发,《英国病人》这个纯译名的另一层涵义便得成理:
  那段爱情成为了艾马殊伯爵的绝症。
  所有的人都会说一句话,“自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战胜自己的意思为克服自己的缺陷,几乎人人可以理解,心理的缺陷是人一生中最难跨越的。几乎所有好的电影涉及到的深层涵义都是在于讨论如何实现自我的释放,或者说,一个人是否可能跨过自我筑建的鸿沟。
  英国病人的两段爱情,其中艾马殊与凯瑟琳的主线爱情本身的建立是存在于 出轨 这个基础上的(虽然这让我在看电影的时候也感到很意外),因为出轨不符合常人所能认同的爱情模式,并且俗套。出轨与不忠是《英国病人》整个形成的基础,或者说病根的一部分。通过电影不难看出艾马殊和凯瑟琳都是人上一等的人物,他们对世间的事有着自我七分认醒,即使没经过,也该知道婚外恋在放纵后所带来的折磨。按理说像他们这样的高端人群不会飞蛾扑火,可为什么结果是这样呢?
  这里表现出明格拉内核的最外层:即再有知识,再高端先进的人类,都克服不了感性欲的驱动。爱情的萌芽或者可以称之为美好,即使在整个背叛的大前提下单独拿出来看仍旧是美好的。理性与感性之争就如人类与自然之争,百分之百的战胜自然跟百分百理性主导思想的结论是一样的,就是不可能。要充分理解本片,首先必须接受的事实是,人性根部的弱点是无法被清除的。人类与机器人的不同在于,即使人类再提高或精确技术,都没办法完全避免误差的存在。
  两个有着高等学历看似理性不凡的人,只要一个合适的环境,一些基本的所谓巧合,完全可以做出被社会所不能容忍的行为。
  爱情没办法用语言解释,自然更不能用电影说明,英国病人作为爱情片的出色,也不过在于某种程度上它比较真实的表现了爱情的其中一根枝。
  艾马殊与凯瑟琳在做出错误的行为后,从他们在浴缸里谈话的内容来看,第一次偷情后他们希望可以用自己所有的理性去控制这段爱情。这很自然地符合人类想当然自大的心理。这种没有力量的控制带来的反而是圣诞节上疯狂的纵欲。虽然明格拉在起初对凯瑟琳老公的描写有部分丑化,但当科林菲尔斯看到自己老婆与别人鱼水之欢后汗湿肌肤的样子时,还紧张的问“你的身体不舒服吗?”,我对这段美好的婚外情也开始产生了动摇。
  爱情是人类的课题,我们用一生去证明这个课题的一个公认结论。往往很多人在中途会作弊退出,或者干脆不强求于结论。
  人在得到爱情的时候冲动而粗暴,陷入爱情后便更复杂,就像被蛛网缠住的小虫。即使双眼能看到事情的本质,行为也无法保证做出正确的选择,被弱点限制,被欲望驱使,达不到,回不了,怒火中烧,自渐堕落。凯瑟琳在电影院的退缩,艾马殊在宴会上的发癫,都是很经典地表现了这一特质。
  因为艾马殊爱得放纵与用力,这种沉溺的关系已经不需要出现凯瑟琳的丈夫,即使一个清白的舞伴都能成为纠结的根源。于此下去,必是毁于一旦。
  电影在这里峰回路转,由客观情节来主导双方的轨迹,这是明格拉的聪明之处,实则也属无奈之举。因为花朵盛开之后接上的必然是枯萎。他只能用战争来阻隔了开花的时机,让他们出于乱世,让他们身不由己。
  当然人性的弱点不仅仅属于做了亏心事的人,那个被背叛的人内心的黑暗面同样泛滥得一发不可收拾。杰佛儒弱的性格致使他无法将此事直面艾马殊或者自己的爱妻,尽管他确实是情理上的受害者。激恶与胆小的碰撞最后导致他做出心理异于常态的行为:带着自己的妻子去撞死艾马殊。
  当然,站在电影本身的基点,也就是以艾马殊与凯瑟琳的立场来看,这出悲剧反而成为两个本来堕落于爱溺的人得到升华的机会,也让电影不用以让人绝望的形式结束。
  至于艾马殊为凯瑟琳而跟德军合作,个人认为其实对当时的他而言这个选择已经根本不需要思考。在那时那刻,他完全可以不假思索地做到为了保住她的机会而牺牲自己,或者杀死别人,政治在此时早已对他没有意义。
  很多人都说这个电影太散,第一次看很难看懂。我第一次看的时候也是如此,可能是开窍晚,也或许因为当年一起共赏的友人,我那时竟连一半都没看完就放弃了,这也将我几年后第二次与它耐心的重逢显得过于富有涵义。其实现在看来这部电影几乎可以成为是否能够对闷片免疫的准则,有些电影就是这样,它跟你的相遇需要看时间与缘分的:你理解不了的,称之为闷片;你理解了,它就变成了你的最爱。
  他们起初的爱是人类最纯洁的本能,却在汹涌的过程之后失去结果。无法被控制的爱成为病毒,钻入所有被牵连的人的骨髓。
  这是一场能让爱神哭干眼泪的悲剧,两个主角先被观众指责然后多的是同情,若不是副线上朱丽叶比诺什与印度军官的插曲,整个电影会黑暗绝望得多。毕竟人性是共通的,理性是人类永远到达不了的目标,我们宁愿用人文关怀来做伤疤的抚慰,这是习惯。因为没有死,生活就得继续;没有死,就永远没有最后的结局。
  虽然没有主线唯美,朱丽叶比诺什的爱情却是承担整部电影阳光的部分,在色彩上也比前者的沙漠黄趋向更多的绿和灿烂。她和印度人表现了人类可以做到的:通过错误的事例来修正自我,斗不过心魔就扬长避短,并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控制感性欲。虽然显得未必奏效但是真实,毕竟她和她爱的人在电影结尾没有死去。
  爱情不能被定义和限制,没有死,就仍有机会。
  至于说到副线里的爱情,不知下一次失眠是什么时候了。

 5 ) 没有地图的大地

我走在沙漠里。 我哭喊道: “啊,上帝,把我领出这个地方!” 一个声音说:“这不是沙漠。” 我哭喊:“但—— 这沙子,这酷热,这空洞的地平线。” 一个声音说:“这不是沙漠。”

她说,这是克瑞恩写的,他从未到过沙漠。 他到过沙漠,马多克斯说。

——翁达杰《英国病人》

一、洞穴

小说里的凯瑟琳与电影里的凯瑟琳不是同一个人。又是同一个人,但仅在这个意义上:所有的女人都是同一个人。

凯瑟琳死去的地方,泳人洞穴,隐喻着很多东西。比如欲望:凯瑟琳对病人的渴望。比如习俗:凯瑟琳离开病人的真正原因,并不完全如她之前所说,担心伤害杰弗瑞,而是如她死前所言,她明白她无法改变病人,无法以婚姻的名义与病人生活在习俗之中,他人的眼光之中。还有国度。洞穴隐喻着被边境线画地为牢的国度。病人无法从盟军那儿借到一辆吉普赶回去救凯瑟琳,因为他“有错误的姓名”,外国的姓名。

洞穴还隐喻着仿佛非如此不可的孤独。“你会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不说话,仿佛多露出一寸自己的性格便是对自己最大的背叛。”无论病人曾经怎样着迷于她,病人还是不愿向她袒露自己——尽管他总是赤身裸体地走向她,哪怕三年之后当他走进冰冷的泳人洞穴,走近她已经“变成了合欢树”的尸体。

洞穴还隐喻着身体,这个灵魂的居所或牢房。他们对彼此的渴求中,性的欢愉占着怎样的比重?这个提问方式根本就是错的。在具有原始性的激情中,生命是浑然一体的,无法区分灵与肉、自我与他者。那是一场火灾,恋人会被烧死,或在烈焰中提炼成金石。所以,凯瑟琳说,我们分开之后,要么会丧失灵魂,要么便找到了灵魂。

不止这些。很显然,洞穴隐喻着女人,隐喻着纯粹的女性性别:一个角色,一个不完整的存在。 凯瑟琳死于洞穴,死于洞穴的所有隐喻。

分开之后他们丧失了灵魂。凯瑟琳一如既往地游弋于社交场,但她内里的一切已被病人摧毁。她看上去很冷静因为她已经没有了生命,没有了生命所本有的喧嚣与骚动。 病人在痛苦中怀疑和憎恨,退回过去的习惯,退回沙漠和酒吧,用第三人称写下回忆凯瑟琳的片段贴进《历史》——“死亡就是把自己放进第三人称。”

小说中的凯瑟琳是一个女人。可以用很多短语来形容她:家世显赫,受过很好的教育,年轻且充满活力,并不完全循规蹈矩,美?也许。她便是由这些形容词和一个类概念组成的。很多普遍的性质放到一块,就有了她这么一个女人。但电影里的凯瑟琳是不能用描述和类概念来穷尽的。她就是凯瑟琳。

“亲爱的,我在等你。黑暗中的一天有多长?抑或一个星期已经过去?火已熄灭,我太冷了。我真该把自己拽到洞穴外面。但那里又有烈日。我想我把光浪费在了壁画上,浪费在了写这些文字上。我们死去。我们富裕地死去,与爱人与部落一起,与我们吞咽的味道,与我们进入并在其中游弋的河流般的身体一起。我们藏于其中的恐惧,正像这个幽暗的洞穴。我要这些全都烙在我身上。我们是真正的国家。而不是画在地图上的边境线,不是那些拥有权势的人。我知道你会来,抱着我走进风的宫殿。那是我所希望的全部,和你一起,和朋友们一起,走在那么一个地方。没有地图的大地。灯已经灭了。我在黑暗中写下这些。”

写这封遗书时,凯瑟琳一个字一个字地找到了灵魂。是的,灵魂,不仅是她的灵魂,也不是另一个人的,而是灵魂本身,是超越了角色、国度、时代,超越了人类文明而直抵存在之心的火种——在洞穴中的篝火熄灭的时候,在她即将离开身体的时候。这,是一个巧合么?

凯瑟琳用一封遗书超越了洞穴,超越了她死于其中的所有隐喻。

我在小说里怎么也找不到这封遗书,直到我读到这段文字:“信仰的游牧民族,他们走在沙漠的单调里看见了明亮看见了信仰看见了色彩。一块石头或被找到的金属盒或骨头被人们热爱并在一次祈祷中成为永恒的方式。她成了她现在来到的这个国度的壮丽的一部分。我们富裕地死去:爱人和部落,我们吞咽的味道,我们进入身体并在其中游弋——像在智慧的河流中,我们爬进那些性格,像爬树那样,我们藏身于恐惧有如藏在洞穴里。我希望我死后,所有这些都标记在我身上。我相信这样的制图学:被自然所标记,而不是在地图上为自己贴上标签仿佛那些有钱的男女在门牌上写下自己的名字。我们是公共的历史,公共的书籍。我们不被拥有,也不在趣味和经验中一夫一妻地生活。我所渴望的全部,便是走在这样一个没有地图的大地上。 我抱着凯瑟琳走进沙漠,那里是一本公共之书、月光之书。我们在关于井源的传言之中。走在风的宫殿里。”

把小说改编成电影的人,我想,一定是个深情的人。他用电影,救活了小说中绝望的凯瑟琳,至死都恨着病人的凯瑟琳——爱恨交织地恨着,并让曾经为彼此燃烧的他们真正相爱,真正能够相爱。 洞穴里太冷了。病人为她燃起篝火,用合欢树的枝叶。他们的爱是一株金色的合欢树,树下的人感到自己是如此完整。

二、敌人

病人急切地想要救活心爱的人,却不能从盟军那儿借到吉普——因为他有外国的姓名。他们不在意有个女人重伤,有个女人快死了。他们只想弄清你是敌人还是盟友,他们只想像探雷员拔掉地雷的索引那样,拔掉藏在沙漠里的间谍。 三年之后,这个后来被称为“英国病人”的人,烧着德国人的汽油驾驶着英国人的飞机,带着身体已经变成了合欢树的爱人飞出沙漠却被德军击落,被不知来自哪个部落的沙漠原住民救活——“与救活他的人们在一起的时候,他记不起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他本可以是他在空中与之作战的敌人。”

“这个被战争强暴了的沙漠,人们炮轰它仿佛它仅仅是沙子。野蛮人对抗野蛮人。双方的军队穿过沙漠却对沙漠是什么毫无概念。”

我想起库切《等待野蛮人》里的段落:你已经犯下了通敌叛国的罪行,他说。我们这里是和平的,我说,我们没有敌人。要不我们搞错了,要不我们就是敌人。

我们就是敌人。习惯于占有、掠夺、使用暴力的人类,就是敌人。武力悬殊时,发生的是殖民;武力相当时,发生的是战争。殖民者闯入别人的家园建立好望角、建立资源库,建立军机处。他们认为世代居住在那里的人是“野蛮人”。多么野蛮的理直气壮!武力是最有效的普遍性货币。可以用它购买一切,包括自身的灭亡。

苏格拉底在言辞中构建理想国之前,构建了一个基于分工合作的“健康的城邦”——因为这个城邦只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被其他人嘲笑为“猪的城邦”。之后那个在后人中广为称颂的“理想国”里,有了沙发和点心,有了奢侈,有了狂欢节,于是需要多余的资源,需要向外掠夺。所以需要卫士,需要军队。战争是奢侈品的必然前提,是一个奢侈的城邦的地基与城墙。“发烧的城邦”,苏格拉底这么描述它。苏格拉底这么描述被后人成为“理想国”的城邦。

当拥有奢侈品成了人区别于猪的标志,人就发烧了。殖民和战争是发了烧的人分不清虚实的梦魇。

三、隐喻

小说中有密集的隐喻,像四处都埋着地雷的战场。电影讲述的是一个爱情故事,其它一切都是故事发生的背景。而小说是庞大的,关于沙漠与失落的历史,关于文明与秩序,关于战争、宿命、生死,与人性。病人和凯瑟琳的爱情只是其中的一个插曲和线索。小说的各个主题之间通过隐喻和象征交织起来,这或许并非作者有意为之,而是语文和世界之间奥妙的指引与辉映。

比如殖民现象与性别问题。殖民者之于殖民地,我觉得,隐喻着男人和女人之间沉淀至今的关系:不仅是占领与服从、采汲与给予。还有审美的眼光、神秘感,等等。 女人应该透过殖民现象来思考自身的历史境遇。但一定不能沿着女权主义的思路。女权主义者所要求的平等毋宁是一种“实质平等”。她们想抹平差异,却不明白齐一本是对性别的逃避和扭曲,是对女性性别的自卑和自辱。所谓“实质平等”,正是在抹煞平等得以可能的真正根基。

秩序与文明是男人的发明物,包括所有制。病人的探险队远离那个秩序井然的文明社会,“在沙漠的绿洲里停歇有如欧洲人聚集在咖啡馆和酒吧”。沙漠是他们的家园与放逐地,广袤的地势起伏是时间最初的形象。沙漠是他们的女人。他们是女人,是最初的生命孕育者。 病人是在沙漠里遇见凯瑟琳的,在秩序之外、所有制之外,与凯瑟琳生成了他们的世界。一个最亲密的世界,一个最公共的世界。

“你最讨厌什么?”“谎言。” “你呢?”“所有制。离开我后,把我忘掉。”

探雷员尅普摆了一路蜡烛,等着汉娜沿着烛光找到他。他白天寻找敌军埋下的地雷,到了晚上,便只希望被找到。被汉娜找到。战争结束那天,盟军在那个意大利小镇的广场上庆贺胜利。哈迪军士爬上广场中心的雕塑,想把不列颠的国旗插在那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地方。插在埋在小镇里的最后一枚地雷上。

哈迪死了。死于占领。死于象征。死于他的帝国从殖民到战争所一贯体现的傲慢的所有制。

另一个死于占领的人是杰弗瑞。他是个还没断奶的大男孩,当他发现他不能占有他想要的东西,他就可以把这个东西毁掉,哪怕,这个东西是一个人的生命,他也要去毁掉,与他自己的生命一起。人一旦以“爱情”的名义去占有,这个“爱情”,便必然徒有其名。就像打着“正义”的旗号去掠夺,掠夺里一定没有正义。

人和其它事物的区别,于人而言,便是其它事物可以被人占有。而人不能,更不应被另一个人占有。其实,从形而上的角度来看,人也无法占有其它事物。只有约定俗成。约定俗成是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并没有在人与物之间建立起内在的联系。而当人与物之间有了内在的联系,这个联系必定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占有与被占有。“占有”本身是场骗局。出于占有欲的行为,不是导致悲剧,就是导致囚禁。而囚禁本身便是最直观的悲剧。

“你的锁骨旁边的那一小块皮肤是我的。” “我以为我们反对所有制。”

女人的皮肤与大地彼此隐喻着。地图是占有的象征。是所有制最简洁明确的工具与符号。一个没有地图的大地,一个擦去了国籍与姓名的病人与爱人。一个公共的领域,如同“理想国”里的卫士阶级,他们没有个人财产,没有一夫一妻制,没有私人空间。但他们守卫着一个城邦,守卫着这个城邦里其他公民的私有制。他们没有财产因为他们有金的灵魂。他们生来便有最好的东西。他们不需要任何其它的东西。

在电影中,病人和凯瑟琳之间便是这样一种爱:他们已经不需要爱之外的东西。不需要所有制。因为他们已经有了最好的。

四、语文

泳人洞穴里的壁画,红色的游泳的小人儿,那么生动,仿佛洞穴里盛满了水,他们游在水里——“你最喜欢什么?”“水。游在水里的鱼。”而洞穴早已干枯,就像绘制壁画的人早已成为传说,就像凯瑟琳,死在篝火终于熄灭的孤寂里。我想到柏拉图的洞穴,墙壁上随着火焰变幻的影子——柏拉图是个幽灵,他在你的阅读中徘徊,在你的思考中徘徊,在你日渐发现或创造出的人性里徘徊,不是么?

一个走出柏拉图的洞穴的人将看见更真实的东西,将体验更高贵的幸福——《理想国》如是说。泳人洞穴在非洲,在地球上的人类起源的地方。根据进化论,最早的人类起源于非洲,在远远早于文明发生的历史之前,慢慢遍布地球的各大板块。人类的进化史便是人类“走出非洲”的历史,走出那个已被文明遗忘的泳人洞穴。

不止人类。每个人的个体生命,也都是从洞穴中诞生。

生存与繁衍。一切物种最初的行动力。最初走出非洲的人,是因为身体条件不够强悍而被迫去其它地方寻找生存的机会的人。所以至今非洲人都有着最强健的体格。而拥有不够强健的体格的人们便日渐懂得了合作与思索,懂得了集体与国度。最聪明的人种,在体格上是孱弱的。他们建立起最严密的文明以保护自己,满足自己;他们发明出最精致的语文,训练自己,维持自己。

休谟调侃说,人类是个多么滑稽的物种:他们的欲望与他们中单个成员的身体能力简直不成比例。我想,好在,他们有语文。他们有一个在流逝与变迁之外隐喻着永恒的世界,他们的从生到死,便成了一次迁徙,迁徙到那个关于永恒的隐喻里。眼前的自然主义的世界容不下如此阔大的悖论。但语文可以为他们透支意义,他们可以在意义中挥霍自己没有边境线的想象力。

这便是电影中的凯瑟琳找到了灵魂的秘密。她用一封遗书走出了洞穴。而病人在讲完了自己的故事之后,便让汉娜为他注射剂量致死的吗啡,为他朗读凯瑟琳的遗书。 他把故事放进语言,让故事完整地留在了它发生于其中的那个世界。他也可以走了。去另一个世界继续活下去,和凯瑟琳一起——

“我将是她看见的最后的意象。将是在洞穴中为她引路的那只豹子,保护她,永远不欺骗她。一百多个神灵系于动物,我告诉她。其中的一些系在豹子身上,这些引导你走去来世的生灵,便是我早先的鬼魂,在我们重逢之前的那些年里,陪伴你。”

2011

 6 ) 恋爱中的知识分子

五年前在豆瓣小组里写的观后感,当时就是因为要找Ralph的资料加入了豆瓣,五年了,Ralph感谢你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发出来纪念一下。

2006-11-10 17:36:27 来自: Rio de gracy(dan une voiture à cheval~)
  
  昨天终于看完了传说中的"英国病人", 经过本人几年的漫长仰慕, 加上组里各位同学的力荐, 我对这部片的仰慕之情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偶断断续续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来看,由于搞不清楚DVD的设置, 一开始以为是配音版, 我的心啊, 那个凉啊, 后来搞明白了转成了原版音, 但是又搞不清字幕了, 所以有时看的是中文字幕, 有时是英文字幕, 有一些片段是中文和英文字幕各看了一次.....
  
  另:由于本人单相思这片子实在是太长时间了, 口水就会多了... 大伙见谅了. :P
  
  说点正经的吧
  
  
  +++++++++++++++++++++++++++++++++++++++++++++++++++++++++++
  
  
  片子我是分成两部份看的, 所以我先说下上半部吧,上半部我也分了两天看的...
  
  第一天 片如其题, The English Patient, 译名为 <英国病人>, 不过如果扣字来译的话, 加上冠词 The, 便是 <那个英国病人>.
  
  
  
  片子背景是二战时期, 片中 "那个英国病人", 虽然小说里是来自匈牙利的贵族, 但是作派相当英国. 想来欧洲贵族通婚了几个世纪, 他的家族和英国也应该是割不断, 理还乱的了.
  
  作为一个无聊的欧洲贵族, 深受于上个世纪初的"大竞力"传统影响,(即深入到所谓的"非文明"世界, 进行私人考察.) 出现在北非沙漠实在是正常不过的事, 加上他的无聊爱好, 研究沙漠, 使他一出现就具有无可争议的英国贵族派头. 片头回忆场景的第一幕, 他(Ralph)和沙漠土著的对话, 无非也是导演给机会他卖弄语言能力和更重要的是有闲阶级的品味了, 一个人能把自已的无聊爱好发展成为一个精通的专业, 实在是非有闲阶级不可.
  
  而且, 他, (Count Laszlo de Almásy), Almásy伯爵, 还是一个敏感的知识分子, (咂咂咂... ..., 瞧瞧, 简直是一次性满足了观众的所有欲望, 特别是女性观众. 再加上咱们Ralph同学的绝代风华, 完全相符的出色气质, Oh My God, 绝配啊...), 咳咳, 这个这个.....嗯.
  
  下一幕
  
  女主角夫妇闪亮登场~~~~, 一个非常时髦的出场, (在那个年代私人飞机是什么概念? 要知道如今英女王的老公, 在那时也是个花花公子, 他为了显摆, 开飞机送儿子去苏格兰上学, 显摆的不是飞机, 是他能开飞机的贵族派头!)
  用现在的话说是非常Chic的, 显然, 这个阵势也引起了"国际沙丘俱乐部" (The International Sand Clud 一听就是特权阶层的玩意, 烧钱俱乐部)几位绅士的注意, 也私下谈论了一下这架新式私人飞机.
  
  那么, 飞机上下来的女士, 当然是绝对的焦点了.
  
  可是, 这位女士心中的焦点是......Count Laszlo de Almásy (Ralph)! 一下飞机, 她便表达了对咱们的那个无聊伯爵(Ralph)的仰慕之情, 说起了他写的一本书, 说到他用形容词特少.
  
  实际上这一幕就表现了, 她Katharine Clifton, 即片中女主角K, 和Almásy (Ralph)是心心相通的人, 即使他们不是情人, 也会是知已.
  
  首先女人一般不会读无聊伯爵(Ralph)写的那种专业性特强的无聊书, 再有, 她一定要与作者心思相通, 才能体会到这本书的妙处, 特别是这样一本"通篇没有形容词"的书, 而且, 她不仅读完了书, 还很欣赏他.
  
  于是我们的那个无聊伯爵(Ralph)强忍心中的欢喜, 和K来了一个语言上的第一次交锋, 一些关于LOVE的形容词.
  
  这里, 导演使小K同学有机会卖弄学识了, 她说的形容词, 并不是一般泛泛之辈说的出来的词, 一个美女能随口说出这些那么有文学水平的词, 能不使无聊伯爵(Ralph)心中大喜嘛?
  
  相反,她的那个老公, 就有点拿不出手, 见不得人了......

篝火晚会一段, 就是女主角和他老公,还有男主角进一步展现性格的场景. 第一位出场的是女主角的老公, Geoffrey Clifton, (竟然也是由英国著名小生Colin Firth出演的, 这部片配角也够豪华的, 偶只能说, 好莱坞, 牛就一个字.)

只见他欢快地表演着傻里傻气的歌舞, 虽然非常阳光, 但是和后面出场的Katharine Clifton, 他妻子相比就少了一些知性, 多了一些傻气. Katharine 给大家说了一个古代历史故事,而这个故事又暗合了日后情节的发展.....

对于这样性格相左, 气质相差很远的夫妇, 一般来说, 不太会相爱的, 影片给出的解释是他们是"两小无猜".这样就给了Katharine日后出轨一个很好的伏笔.

后来, 为了向观众强调这一点, 又借他人之口给男主角介绍了女主角"博览群书, 爱好广泛." 而她的老公Geoffrey Clifton在一次谈话中竟然连"伊斯兰"这样一个词都拼不清楚, 又一次展现了他们之间的巨大差别.

--------------------------------------------------------------------------
那么我们的男主角性格又如何呢......当然是要大费笔墨的. 这一点, 原著一定是进行了相当好的描写, 我们可以从他的精彩台词中读出Count Laszlo de Almásy 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Hana: There's a man downstairs. He brought us eggs. He might stay.
Almásy: Why? Can he lay eggs?
Hana: He's Canadian.
Almásy: Why are people so happy when they collide with someone from the same place? What happened in Montreal when you passed a man in the street? Did you invite him to live with you?
Hana: He won't bother you, he will stay downstairs.
Almásy:He already did!

译:汉娜:楼下有个男人, 他给我们带来了鸡蛋. 他可能会留下.
阿马什:为什么?他会生蛋?
汉娜:他是加拿大人.
阿马什:为什么人们碰到同一个地方来的人总是那么高兴? 当你在蒙特利尔街头见到一个男人会发生什么事? 你有没有请他去你家和你一起住?
汉娜:他不会打扰你的, 他只在楼下住.
阿马什:他已经打扰到我了!

一想到Almásy病歪歪的躺在床上, 吃喝全靠汉娜照顾, 也不忘挖苦下她老乡见老乡的土气情节, 我就忍不住要笑. 同时不要忘了, 英国人最讨厌别人打扰自已的私生活, 这一对话又突显了他英国式的机智的冷幽默, 十分刻薄, 但又有点道理, 是一种让人记忆深刻的语句.

Almásy: I once traveled with a guide who was taking me to Faya. He didn't speak for nine hours. At the end of it he pointed to the horizon and said, "Faya!" That was a good day.

译: 阿马什: 我有一次和一个向导去飞亚. 他九个小时都一言不发. 到旅途结束的时候, 他指着地平线说"飞亚!" 那真是美好的一天.

:D 这一段是Almásy开车和女主角穿越沙漠, 一路上女主角十分兴奋, 也许是第一次来沙漠, 也许是终于能见到她仰慕的作家, 不断欢快地和他说话, 不停地问他一些私人问题. Almásy显然很不已为然, 像他这样的人, 应该是十分不喜欢多话的人, 也不喜欢别人打探他的私生活, 静静的欣赏沙漠的美才是正经事. 他虽然觉得她很优秀, 但是有时也受不了她.

但是他没有指责她, 也没有冷落她, 只是相当绅士地讲了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听起来相当荒唐, 两个人在大沙漠里一天都没说一句话. 放别人身上是不可能的, 放他身上就不奇怪了, 同时这个故事也很滑稽, 更重要的是, 他给了女主角暗示, "那真是美好的一天." 即, "你现在能不能闭嘴?"

这种表达方式, 即不伤面子, 又很有幽默感, 同时又不失他的风度, 果然很让女主角喜欢, 于是, 她更爱他了.......

偶觉得就这两段够了, 表现了他不苟言笑下面也有一颗机智的心啊, 100%的冷笑话.
偶没读过原著, 不过, 片子里这种好玩的对话不少, 比如那个锡克教徒, 和男言角之间也有精彩的对话......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获得"英国奥斯卡"BAFTA Awards的最佳剧本奖, 一个以英国人为名的故事, 能够在英国获得最佳剧本奖, 是最大的肯定啊...

就冲这, 本片的Fans也要去读下原著吧, 能写出这样的对话,应该不差的.

其中一段对话:
Katharine Clifton: This - what is this?
Almásy: It's a folk song.
Katharine Clifton: Arabic.
Almásy: No, no. It's Hungarian. My daijka sang it to me when I was a child growing up in Budapest.
Katharine Clifton: It's beautiful. What's it about?
Almásy: Szerelam means love. And the story, well, there's this Hungarian count. He's a wanderer. He's a fool. And for years he's on some kind of a quest for... who knows what. And then one day, he falls under the spell of a mysterious English woman. A harpy, who beats him, and hits him, he becomes her slave, and he sews her clothes, and worships...
[Katharine starts hitting him]
Almásy: Stop it! Stop it! You're always beating me!
Katharine Clifton: Bastard! You bastard, I believed you! You should be my slave.

还让我想起了红楼梦里的一段, 汗一下, 可能全世界的爱情, 都是差不多的吧, 红楼中宝玉也是和黛玉, 也是歪在床上, (当然是穿了衣服的), 打趣, 宝玉也是瞎编了一个典故, 取笑林妹妹, 当然也是说她美貌如花的意思, 两人也是打成一团.....想到这个巧合, 真好玩吖.....

还有这一句:
Almásy: Swoon, I'll catch you.

这是圣诞节男女主角偷情前, 男主角让女主角扮昏倒, 以抽身私会. Swoon可以是昏倒, 也可以是神魂颠倒的意思. catch 可以是会合,也可以是捕捉的意思。字面意思是 “昏倒吧,我等下和你会合。”也可以是“神魂颠倒吧,我会得到你的。”语句简洁明快, 意味深长啊.....

可以说, 本片的对话, 字字珠矶, 这个就是原著的功劳了, 有小说为蓝本的电影, 通常都很有看头, 电影有了好的文学基础, 就更引人入胜了. 如果有时间的话, 我真的很想读下原著.
-----------------------------------------------------------------------------------------
影片的前一小节, 主要介绍了各个人物和他们的性格, 下一幕就进行情节推进了. 其实下边的情节我很不赞同, Almásy伯爵在很短的时间内像是变了一个人, 完全丢失了英国绅士的标准做派, 也许是情节推进的太快了, 也许是时间不够, 两个小时的电影, 不能把全部都表现出来.....除了这一点, 其他还是不错的.

最佳女配角, 法国女演员比诺什演的汉娜, 起到了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 这个角色在电影和小说里都应该是十分重要的, 其他的就不多说了, 有一个镜头我记忆深刻, 就是汉娜拿了一把伞冲进来告诉Almásy下雨了! 就是一个大概一分钟不到的镜头, 她神色欢快, 气色极佳, 健康快乐的样子, 真的是太美了!Almásy病重的时候有这样一个小天使陪着他, 应该是最大的幸运和安慰了吧......

至于那个丈夫, 偶觉得处理的很好, 同样是英国人, 他一忍再忍, 在车里等老婆, 却发现她私会情人, 这时的神情, 实在是太到位了,Colin Firth就是样子长的太正经了, 要不也可以是一个多面手吖......

后来, Colin Firth 演的角色实在忍不下去了, 开飞机企图一下撞死三个人, 唉, 要都死了, 不也是到了天堂也三人行嘛?~~~~~~

不过有一个毛病, 他死了, 女主角没马上死, 这个就不太对了, 女主角坐前排, 要死也是她先死啊.........

 短评

我看的很没劲,不知道是不是当时心态的原因。

5分钟前
  • 2013
  • 还行

婚外恋上了格调也是很伟大

8分钟前
  • 麻木粮姜
  • 推荐

看Patient真的需要足够的patient

11分钟前
  • 半岛璞
  • 推荐

My darling. I'm waiting for you. How long is a day in the dark? Or a week? The fire is gone now. And I'm cold, horribly cold. I really want

13分钟前
  • 账号弃用
  • 力荐

没看明白爱情是怎么发生的。。当作一个身份电影还行。比诺什让我看到别扭。

17分钟前
  • 暖鱼
  • 还行

时隔很久以后看第二遍,好像才有些懂。凄美的爱情总是多发于战争当中,因为战争而短暂悲恸,因为战争而耐人寻味。ps,拉尔夫被烧焦以后的样貌,倒是为后来出演伏地魔作了铺垫…… ★★★★

18分钟前
  • Q。
  • 推荐

1遍,即使被谴责有违道德伦理,还是感动心痛到不行,最后生死离别间的对话和情绪表达不禁令人红了眼眶。2遍,壮阔的沙漠+绝佳的配乐+被一票大神们的精湛演技和散发的迷人魅力所折服倾倒。3遍,没有过多对战争的渲染和刻画,但依旧能体会到其中的残忍和伤痛。4遍,一部很难用单薄的言语形容的经典。

22分钟前
  • 尉迟上九
  • 推荐

这就是那种本质说不上有多好,但就是会代入、共情,然后有回味的电影,因为每个剪辑点、每个人的眼神和谈吐、每个灵动起止的音符都很恰如其分。依照这种配置和套路,美国至少有十年在量产这样的片子了,但就是折腾不出那种微妙的触觉。投机的不算,有些真挚也不是有诚意就拍得出,是可遇不可求啊。

25分钟前
  • Ocap
  • 推荐

今天你出轨了么?

26分钟前
  • 小耳朵图吗
  • 推荐

喜欢在教堂看画那一段,真美好

28分钟前
  • 南笙
  • 推荐

喜欢这段台词:"I once traveled with a guide who was taking me to Faya.He didn't speak for nine hours.At the end of it ,he pointed at the horizon and said,"Faya".That was a good day."

30分钟前
  • 蜉蝣
  • 推荐

即使我喜欢法国电影,也无法忍受这样庸长沉闷的电影.所谓的奥斯卡.

35分钟前
  • Eclipse
  • 还行

毁容前后都有不同的绝世美女相伴,人生赢家。

39分钟前
  • 维城乱马
  • 推荐

毁三观,抱歉!只能给这样的分数了

40分钟前
  • 天地一沙鸥
  • 很差

In memory, love lives forever... 一直以来最爱的电影,没有之一。-“你一直戴着它?” -“是的,我一直戴着它。傻瓜,我一直爱着你。”

42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我记得那个名为Almasy Bosphorus的锁骨,我无须记得那宏大如诗篇的叙事。

43分钟前
  • shu
  • 力荐

他和她在阁楼顶的浴池里相拥缠绵,远处是伊斯兰教堂的顶尖。“你最恨的是什么?”“谎言。你呢?”“占有。”

44分钟前
  • 达达ZEN
  • 推荐

我第一次觉得爱情可以盖过道德,但我说不出理由。

47分钟前
  • 陌聆
  • 力荐

我能三天长出 Ralph的胡子,却及其可能一辈子遇不上Catherine

49分钟前
  • M
  • 力荐

柯叔是老公,拉叔是情人,托马斯姨很幸福啊有木有!?

51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