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编自导的惊悚恐怖剧情片,讲述了经营着一家小规模热带鱼店的男主人公社本,因女儿的盗窃事件与同行业的村田相识,不料却被卷入一场超越想象的离奇杀人事件中。“生命就是……疼痛。你活著,就要感受疼痛。”变态重口味片!
把荒诞的恶做到了极致,但仍然还是诉诸家庭关系的电影。感觉日本的影片都脱离不了家庭关系,这个也是主要讲了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和对他们的影响。作恶多端的村田也是用暴行和血腥来平复童年受到的无限创伤,把人性格的多面性展现了出来,能够看出日本电影对家庭关系和童年生活的重视和深刻把握。
最喜欢的是片尾的处理,父亲社本被彻底击溃后杀了所有的人包括妻子,拿着刀逼近女儿,用利刃刺她,用真实存在的疼痛感教她明白生活并不是快乐和任性的,想要成长到独立生活需要的是痛苦的过程。
正像古希腊之先贤哲人们所说的那样,我们活着的目的和意义就是为了能过“well being”(好的日子)。为了这一目的,许多人一直在家庭里隐忍、牺牲、以至于“自我阉割”,最后变得畏畏缩缩,像一块污脏破烂的烂抹布,受尽嘲讽和冷落。
影片一开始,信本就以这样一个“畏畏缩缩,污脏破烂的烂抹布”一样的男人出场,他置身在阴郁冰冷的家庭“冰窖”里,虽然非常努力的去营建家人之间温情脉脉的关系,但是,作用却不起分毫。信本此时就是一个萎靡无力的自我阉割的男人,在家人和生活面前瘫软成一团。
与此同时,一场关于女儿的纠纷,让闯入者村田进入了信本的生活。村田自幼在父亲的凌辱虐待中成长,这种极端情境,让村田深刻的明白,要想不被外界凌虐,必须自己起先就做一个比恶更恶的恶人,必须冷血的粉碎自己身上所有的道德的伦理的格栅,(反映在影片中就是,他在干掉一个人之后,除了要将他碎尸万段之外,还要将他挫骨扬灰,)如斯而后,才能在这个操蛋的世界活下去,去接近那个遥远的甜蜜的“well life”。在村田这个“教父”的诱导催逼下,信本最后结束了自己的“自我阉割”,他站到了血腥和报复的起始点,通过“弑父”(杀死村田),完成了自己作为强大的男性主体的建构。
只是,也是可悲的是,变得冷血强悍的信本,他一边享受着自己变质之后对家人的果断凶暴的行动力与控制力。另一边,他也更悲凉的体察着妻子和女儿对他的厌弃。生命是疼痛的,只要你活着,就无时无刻的能够感受的生命的“疼”,无论你处于自我阉割畏畏缩缩的状态,还是处于“愤怒的公牛”的状态,最终饱尝的仍是“生而为人”的不幸。
挣扎过、努力过、厮杀过的中年男人信本,最后飙血仆地,他喃喃告诉女儿关于生命的“疼”,也许想在临终求得一个与家人的和解与谅解,然而,在女儿的惊声尖叫之后,女儿献祭给他的只有一个恶谥——你是一个SB!最后的这句“起来,你这个SB”,我想正是园子温导演对这个宇宙和宇宙里微末的地球的态度,在导演的眼里,它们因着人的痛苦的存在没有变的浩瀚壮丽,而变得——更加傻逼。
这部片的变态之处不在于各种血腥场面,而是导演毫不客气的揭露了人性的本质——被虚伪面纱所掩盖的恶,这可以让很多“体面人”受不了吧,哈哈。
先是第一个强者村田的出现,可以说这是个不折不扣的坏人,一个敢于直面内心之恶的角色,他毫无道德底线,可以奸污他人妻子,毒杀合作伙伴,最后再冷静的处理尸体,他本着“能把人消失你将所向披靡”的处世哲学,嘲讽、玩弄周遭的一切。比起一个坏人突然拔出刀砍向另一个人,更难让人接受的可能是一个好好先生态度急转,丢掉自己原先的面具,露出丑恶本性,做出让你意料不到的坏事。村田在影片开头对男主一家的热情款待,让观众对他这个角色有了积极正面的期望,而接下来的剧情,他将自身的恶展现得淋漓尽致,毫无保留——下毒、肢解、剔肉、烧骨、喂鱼、撒灰——熟练又连贯,丝毫没有给观众适应的时间。
本以为到这里就结束了,但导演的野心更大,故事的后半部分,他通过一个恶引导出另一个恶。村田为了让男主社本更没有底线,彻底沦为他的附庸,让社本殴打自己,与自己的妻子做爱,通过性和暴力这两个工具完成他的转变(性和暴力的功能在此片中是相同的,都是强者压迫弱者的工具)。没想到的是,原先的弱者在恶被释放出来后,不再受控制,转而杀掉了他一直所畏惧的强者——村田,自己变成了强者、恶人。
这种将人的兽性部分赤裸裸展现的做法,会让生活在现代文明社会的大多数人难以接受。或许这也是导演对世人的嘲讽?
看的第一部园子温,很对我胃口,园导牛!
看完《冰冷热带鱼》,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既不是社长夫妇精致的碎尸,也不是妙子胸前那对活蹦乱跳的大奶子,几乎是第一时间,就立马联想到前不久发生的投毒事件和当年的马加爵。其实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恶魔,就像蛰伏在剑鞘中一把嗜血的剑,当它被外力逼出鞘时,就会带来一阵杀戮。
借用一句话:邪恶如同一个陷阱,你顺从它忍气吞声,就成了帮凶;可是当你反抗它,以眼还眼,就变成了它。在日本的暴力电影中,几乎都能找到类似的影子,从《大逃杀》到《杀手阿一》,从三池崇史到园子温。很多人对日本的重口味电影持有偏见,只是一味的指责变态,其实若没有灵魂,只是感官刺激,又怎会看完电影难以平静。
和后期的三池崇史相比,其实园子温比其他导演更显得另类,看过《循环自杀》大概都能猜到——很难在他的作品里发现一点阳光东西。以杀戮、血腥开始,再将故事带入一个绝望的循环,手法、故事或许有些夸张,但不得不承认每一种说教都能在这个社会里找到原型。
《冰冷》中吹神的登场弱爆到简直不能看——和女儿地位颠倒,被妻子嫌弃,一副中年内分泌失调的衰样。可是当村田玩完他老婆,带着他看自己和妻子分尸时,吹神眼里的厌恶明显多于恐惧——这正好说明他心中魔鬼其实早已生成,就像一个还没长大的孩子,他对杀戮充满了渴望,只是没有勇气也不知道怎样去实施,村田的出现,作用只在于一个催生的激素。
荷尔蒙真是个奇妙的东西,如果说村田是引爆吹神心中恶魔的导火索,那么肾上腺素绝对是那堆火药。也许即使是以暴力美学著称的日本cult电影大师三池崇史一辈子也拍不出这样美感的镜头:吹神和爱子在车的后备厢中做爱,伴随着激烈此起彼伏的喘气声,吹神拾起身旁的铅笔,一边用鸡巴插爱子的阴部,一边用铅笔猛戳她的颈部。再跟着吹神扑上村田的身体,不顾一切的狂插,整个画面只有吹神狰狞的表情和飞溅的鲜血,而爱子呢?她正一脸满足的在旁欣赏,翩翩起舞。村田曾说过自己从小被父亲虐待,这段童年的阴影造就了他后天的暴戾的性格,可是当他将死的一刻,他说的却是爸爸,请原谅我。
身边时常有这样的例子,一个老实巴交或者天真烂漫的人,长期处于一个残酷的生活中,而那些逼着他们成长的人,最终都以不同的代价替他们完成成长最后的升华。因为,即使是弱势群体,他们最需要的其实不是同情,只是一个公平的机会和做人的尊严。
如果说吹神是弱势群体,村田是逼着他成长的人,那么爱子的定位就更复杂,有点像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又不尽然,却是这个病态社会下的必然。当最后吹神要杀爱子时,爱子制服了他,却又跪下来给他脱裤子口交,吹神的第二次杀戮还是没有离开肾上腺素——性欲正是动物的本能,园子温借吹神的这两次屠戮告诉我们,人之初性本恶,杀戮也是人类的本能。而爱子将死之时,也和村田一样回到了罪恶的初始——抱着未被自己分尸完全的村田的尸块,残酷而温馨。
然而可悲的是,无论吹神怎样放纵心中的恶魔,享受以暴制暴的快感,他的心里始终有一块无法触及的干净——向往平静美丽的星空,是他对温馨小家庭生活的憧憬,让他无法完全进化为村田式的恶魔。他的矛盾完成了对这个悲剧的最后构建:生活就是疼痛,只有活着才能感受疼痛。园子温在片尾意外流露出的温情,给了电影最深刻的反思。
其实,关于人性,本善也好,本恶也好,两者只是看似矛盾,电影中多次出现的现代工业与大自然、广告与现实的违和感画面已经隐喻了人性上殊途同归的一点。当你辩解粉饰说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园子温用现实直接扇你两耳光,谁管你这么多,你就一傻逼。
(电影故事原型取自1993年震惊日本的琦玉爱犬家连续杀人事件: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91022788.html)
1993年,琦玉县熊马市。关根元和妻子二人经营着一家犬类宠物商店。经济冒泡破裂后,生意的大不如前,加上扩建饲养场地和自家住宅,夫妇二人欠下了高额债务。于是他们开始在商品上做手脚,随之而来的是顾客们的抱怨和投诉
第一位被害人是废物处理工厂的社员。当时,急于开发新事业的他在关根元的劝诱下对狗贩子的生意产生了兴趣,于是一口气花了1100万日元。但随后他得知这样的买卖大概只需数十万便可,而是年纪太大的狗也不适合繁殖生产。发觉自己被骗后,他立即向关根夫妇要求返还现金,深陷经济危机的夫妻二人决心杀掉他。1993年,4月20日。关根元以还钱为借口把第一位被害者约了出来,将装有毒药的胶囊作为营养剂混入被害人的饮料,将其杀害,并以家人的安全威胁一名店员帮他处理尸体。
第二宗谋杀案发生在同年七月。当地黑社会的小头目远藤察觉出关根元夫妇非常可疑,于是二人再度密谋将其毒害,并同时杀掉了与远藤同行的司机。一个月后,关根元和妻子再次陷入买卖纠纷,在骗取了一位主妇270万日元后,将她残忍的杀害。
1995年,二人被警方逮捕。在审讯过程中,他们向警方坦白了四具尸体的销毁手法,极其残忍。被威胁的店员将尸体运送到位于群马县的饲养场,在那里夫妻二人用菜刀将尸体的肉、骨头和内脏分离,然后把肉和内脏剁成小块,撒在深山的河流中,而骨头和被害者的随身物品则烧成灰烬。
又忍不住重看了一遍,人性的两面性每次都让人矛盾无语,一味的顺从,你会失去尊严,一败涂地;学会反抗,你自己就成了恶人。怎么办?帮自己没胆量动手的人拿起刀子,送其一程,再解决掉最厌恶的自己,于是这个世界彻底清净了,被治愈了,正可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就是善与恶的极致。★★★★
7.9分,不是在沉默中暴发,就是在沉默中灭亡。老实人爆发,你连求饶的机会都没有。男主到底经历了怎样的童年,才会养成这样逆来顺受的性格啊!一个成年男性,被老头与女人威胁,单挑不敌老头子与疯女人。他如果稍有点血性,不会沦落到这地步,大部分人遇到他这种情况也绝不会落到这地步。不过电影中有一句话说得很对,生活充满了痛苦。
A片,Cult片和清新的老好人mix在一起之后。。。。
选择去当园子温作品的演员都是勇气可嘉的……
完全能猜测男主角这种性格的人 最后能做出什么事情.以及结局.
确实重口,各种虐+各种强奸+各种血肉模糊……结尾,村田的女人抱着刚刚被自己亲手肢解的村田的残骸,乃是全片最骇人之画面!此外,园子温对结局的处理,很不简单,按照他的设计,故事结局分别依次呈现了好莱坞式结局、悲剧结局、艺术片结局和Cult片结局,但最终,他竟然选择的是,库布里克式结局。。。
“恶和暴力却仍然仅仅揭示了表层的东西”
第一次见识园子温的功力。虽然重口程度令人咋舌,但绝非简单的情色与暴力奇观秀,而是深刻体察了人性中进退维谷的困境:男主身不由己地陷入一个麦比乌斯带式的圈环,毒艳的恶之花四处盛开。选择懦弱与服从,便认同了邪恶,选择抵抗与惩戒,自身便堕入永恒轮转的恶之宿命之中。ps:宗教嘲讽。(8.5/10)
キモい
好像園子溫的电影总是少不了家庭关系和童年阴影,只是做各种离奇血腥的变奏,依然血腥暴力加情色诱惑,略有些审美疲劳。
我是一个孤独的人 一个失爱的丈夫 一个懦弱的父亲 人生挚爱就是能和家人到天文馆眺望星空 直到有一日 2个僭入者彻底改变了我死水一潭的生活 它由平静变成恐惧 由恐惧变成绝望 我最终举起了利刃 纵然血流成河 家破人亡我也没有遗憾 因为那璀璨夜空中的蓝色的星球啊 我终于能永远睁开双眼只对你微笑
邪恶如同一个陷阱,你顺从它,忍气吞声,就成了帮凶;你反抗它,以眼还眼,就成了它。这不仅仅是一部以刺激感官为目的的CULT电影,我们从中看到的是,人面对邪恶时的两难处境。园子温对人性之恶的思索,已然接近哈内克。
《冰冷热带鱼》把我看兴奋了,比《爱的曝光》逊,但立意很猛,重口味外壳包装下的治愈系不逊于《拜访者Q》。一个敏感脆弱、内心浪漫却被社会和家庭屡屡伤害的父亲,在被动的暴力中获得治愈和救赎,宗教继续被开涮,结尾很牛。在三池崇史不玩重口味之后,园子温继续接力,日本电影总是充满奇迹。五星。
又见圣像、血泊和割喉。现在我很讨厌如下套路:以日语“人生就是……”开头的句式,所有角色都是神经病,以及男主角从弱鸡变成屌炸天。开头很好,大雨天,热带鱼店,时间,阴冷而且可疑。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对了,女主角喊“不要”太有AV即视感了,园子温肯定经常在家玩各种play。
在偌大社会家庭压力下的日本中年危机电影,大多时候,其叙事能量都依靠长时间压抑后的爆破。作为主角的卑微中年男人,也总在观众的无望里,等着一个有扬眉吐气可能却最终被糟蹋为下一番窝囊的悲剧。相较《东京奏鸣曲》,此片以极度血腥带来一个你死我活的尴尬结局,还不被追认为反社会英雄。
“生命就是……疼痛。你活著,就要感受疼痛。”可以说是一如既往的“园子温”,依旧的血腥暴力与性爱夹杂,只是这次立意更加深刻。看园子温的电影总能感受到可以用“信仰”来形容的那种情绪,只是,就我个人而言,依旧更喜欢《爱的曝光》与《神秘马戏团》★★★☆
看來園先生真的越來越懂如何招待他的觀眾...!
很想装大尾巴狼,从宗教,精神弑父,心理弑母以及说烂的弗洛伊德切入。但,更想说,每次看园子温,罗宏镇等都超兴奋,而且是生理上的,特别是那些血渍呼啦的镜头,内心的小变态啊( ¨̮ )
日本当代家庭生活的危机在园子温的影片中似乎被无限放大,阴暗的变态人格如何在现实社会的多重困境之下突然显现。园子温的叙事能力算是他这批日本导演中比较出众的,所以除了展现自己的世界观之外,他在故事性上也下了不少功夫,当然对于性和血腥场面不加节制的呈现也让他的影片具有极强的视听快感。
这是一部神奇的电影,因为它能让你勃起又让你阳痿;这也是一部教科书式的电影,它教你怎么躲过黑帮和警察,教你怎么杀人,甚至还教你怎么毁尸灭迹。唯一的疑问是,作为一个正常人,难道不应该把老头杀了,然后占他钱财、睡他老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