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7分多?豆瓣文艺青年们果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能和“小清新”沾边的臭狗屎!
【简介】【【小攻小受的父母是多年的好友近邻,小受一家不追名不逐利守着庄园过着宁静的日子,小攻家为了金钱地位在小攻十二三岁的时候举家搬去巴西。
后来小受当影视化妆师、公开同志身份。小攻前途光明地在生物研究生工作、伪直男地找了个女朋友。
青梅竹马、两情相悦(小时候有过肉体接触、互相喜欢)加上小受母亲有腐女倾向。这种条件下,两人都没有刻意去寻找对方,但一旦重逢,自然再难分离,小攻经过一番挣扎,最终选择回到小受身边。】】
看简介,是不是想立即冲去看?但!看完是失望的!全片看下来,你会发现,(1)成年后的演员cp感甚至不如两个小演员,(2)无cp感又不能全怪演员,因为剧情实在空洞!电影把很多青梅竹马能联想到的“情愫”像小学生写作文一样“摘抄借用”入电影,导致每一幕都像在走过场!
把好多“情愫”凑一起走过场的电影,优点是简单易懂、能满足懵懂少年的各种幻想,所以评分一般都不会太低。
电影投入的真情和心思近乎为0。你非要说你已经看得很嗨和满足了,我也没办法,推荐你去小学当语文老师,批改小学生作文都能让你高潮迭起!
马蒂亚斯(Ignacio Rogers饰)和杰洛(Esteban Masturini饰)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友,甚至有着超越友谊的关系。但就在两人互表心意后,马蒂亚斯的父亲接受了一份来自巴西的工作,马蒂亚斯也被迫离开小镇,跟杰洛断绝来往。十年之后,马蒂亚斯早已经有了女友罗琪(Renata Calmon饰)。女友为了给他庆生,和他一起回到了小镇。就在此时,他重遇杰洛,二人之间的爱火再度重燃,更愈演愈烈. 童年时的马蒂亚斯他与杰洛童年时便是好友,两人形影不离,甚至互生情愫。他由于父亲去巴西工作的原因,随家人搬到巴西,与杰洛失去了联系。十年后,他随女友回家乡庆生,再次与杰洛相遇。他在与杰洛相处的过程中重燃爱火。随后,他决定留在家乡,女友也因此与他分手...
看了很多的同影,有感而发写了这么一篇“可能”和剧情无关的影评。
电影里阿根廷的夏天总是那么闲适,人们的生活简简单单,躺在水池里喝着马黛茶,度过闷热的一天。饱和度不高的调色,不用过于精致处理的环境,我在看《夏威夷》和《跆拳道》时也有同感,如果把这个画面归类为小清新的话,那我确实很喜欢这种淡淡的感觉。
夏天是炎热的,也是暧昧的,男人之间最简单的肢体接触就出现在夏天了。无论是闷热的房间里都脱掉上衣,老旧的电风扇嗡嗡响,汗液从额头上渗出,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还是午后浸泡在泳池中,感受着水里的清凉,戏水与打闹,依靠在泳池边喝着马黛茶,我想,在这暧昧的空气中,不可避免地会混杂着几缕燥热的气息。
讨厌烟味的我,也总是会被电影中两人打开音乐跳舞,分享同一只烟的画面所吸引。和《世纪末》中的一样,音乐一响,在酒精和尼古丁的作用下,两人随着舞步不断靠近,感受着对方的鼻息,空气中的情欲积聚到顶点,两人只要有点感情基础都会发生点什么,一切都顺其自然。实话说,我也想拥有这样一次经历。
真的很想去阿根廷体验一下这样一个夏天。
太喜欢这部电影!刚好看到这篇英语采访。导演和编剧谈到乡村环境对于LGBT电影的重要性,提到的“环境几乎是人物的一部分”,甚是喜欢。还有提到一些选角、拍摄和剧本的细节,对更好地感受电影和编导的用心极有帮助。因为真的太爱这部,所以删了之前的个人评价,而翻译了这篇采访来尊重作品。
原文://remezcla.com/features/film/esteros-interview-papu-curotto-andi-nachon-newfest-2016/
Manuel Betancourt
在阿根廷乡村,两个男孩因萌动的性吸引暗示而紧密相连。彼此都安于两人形成的小团体,安于在家里一起沐浴,同床入眠。他们最终分开,十年之后才再次见面。到那时,Matías (Ingacio Rogers饰) 再见到旧友Jerónimo (Esteban Masturini饰) 似乎局促不安起来,尤其因为他和女朋友谈到自己所有美好的乌拉圭河畔的童年冒险时,从没提及Jero。
在Papu Curotto的首部长片Esteros中,(Esteros是对他之前的短片Matías y Jerónimo的拓展和再创作。在短片里,两个男孩目击了一起仇视性犯罪) 两个主演之间易察觉的吸引性感而真挚。这增加了两人关系的含混暧昧:Jero对自己的男同性向自在而坦诚,而至于Matías对自己被旧友吸引的不适,电影并没有加以指责或迫害。他们共同的未来以一种微妙的声色感受来处理,让人想到Andrew Haign 的Looking,考虑到Curotto对Haign作品的欣赏,这种联想不足为奇。
Esteros 展示了给电影命名的美丽河湾,使我们得以远离当代LGBT电影的都市世界。它的故事也许陈旧,但不可否认的潮热声色使电影成为一种意外的启示,这也成为了处女导演Curotto和他的编剧Andi Nachon让人印象深刻的名片。
在电影于纽约NewFest LGBT电影节放映前,我们通过Skype连线了Curotto和Nachon,来听他们讲述Esteros对童年的性的处理,乡村环境对剧情的重要性,以及为什么他们对下一部作品如此兴奋。一起来看看以下的一些精彩内容吧。
Andi:Matías y Jerónimo 的核心部分是Esteros的关键。拍摄短片时我们的工作是要尽量使这个核心部分具有独立性,我们也做到了这一点。但之后我们意识到那个暴力时刻对故事来说并不重要。然而短片中的男孩们和Esteros里的明显有一种联系。
Papu:在我们着手这个工作之前,我从没有当过导演。Esteros是我的第一部电影。所以导演 Matías y Jerónimo的过程能让我们明白怎样作为一个机组去工作,怎样去致力于电影的外观和风格,当然还有怎样与孩子工作的思考。所以这不仅是我的首部电影,还是我第一次与孩子一起工作——通过小演员来处理性议题。所以短片制作是寻找怎样与小男孩沟通的关键。
“我想要他们自己意识不到那种亲近。这是关键。”
Papu:不论短片还是长片,里面的孩子都是非专业的演员。我们是在普通中学而不是任何的戏剧学校进行选角。对我来说,找到来自这片地区的男孩很重要。因为透过他们的节奏和与空间的关系,环境能得到更好地映照。我们想要与电影环境相协调的孩子。在野外工作和表演不会对他们构成困难,我们需要他们与户外环境之间有种松散的自由,最好这种松散能进到他们的身体。过程也即是这样。首先,我们在没有告知剧本的情况下进行了一次试镜。当找到几个与成年演员外表相匹配的孩子后,我们把电影大概告诉了孩子的父母。然后有少数父母排除了自己的孩子获得角色的可能性,其他一些家长则仍感兴趣。所以我们让他们为孩子转述剧情。我们很好奇父母会怎样给孩子在性议题上打开缺口。起初,这对我们选定的男孩是一个困难,但在所有排演的过程中我们都聚焦在怎样让他们注视对方的眼睛。我鼓励他们锁定住目光并慢慢靠近,直到他们能舒适地咫尺相凝。我想要他们自己意识不到那种亲近。这是关键。
Andi:另外,在拍摄前Papu经常与孩子们在一起。并不仅仅就排练而言,而是单纯想与他们度过时间。去河边,玩球。他们认识了扮演成年Matías和Jerónimo的演员。使他们在彼此身边感到舒适。
Papu:我们的两位主演都是在试镜时找到的。Ignacio的角色很容易就定好了;Matías是个更容易分配演员的角色。即使Esteban一开始也试演了Matías,但他最后成为了Jerónimo. 这是一个更棘手的角色。我们不想他落入一个“同志”的刻板俗套。LGBT电影很容易这样。我认为“性”构成一个人身份的关键,但它不应该使人被孤立或被定义。在构建这个世界和这个角色的时候,我们探讨了很多怎样让Jerónimo跳脱出来的想法。
Papu:我喜欢并觉得美的一部电影是Tomboy。它以惊艳的简单捕捉童年的性。所以当然有Gus Van Sant导演。然后,另一部出色描绘男性的性的电影是Andrew Haigh的 Weekend。我爱这部电影,并把它作为我自己处理同性亲密性的参考。另一部我们讨论了很多的电影是Summer Storm,关于它描绘角色周围的环境和空间的方法。在这一点,我们也看了一些非LGBT电影,看他们捕捉自然的方法 (我们明显喜欢Malick,他在这方面好极了)。
Andi:在这一点,我们也会想到诸如The Last Summer of La Boyita等的阿根廷电影。
Andi:对我来说,剧本真的与它息息相关。这有两条线:一条是两个男孩的爱情,但关键在于这种爱发生在这一特定的背景中。但谈到阿根廷电影,我认为离开城市去探索不同的外围地区至关重要。在这一点,风景就变得很重要——他几乎是角色的一部分。它是Matías向往的地方,某种失去的天堂。然后这些无垠的景色也是令人窒息的。环境也许是朴素的,但它如此鲜活,我认为这也是电影传达地很好的部分。
Papu:当然,另一点是在大城市里很容易迷失,公开同性恋身份也就稍微容易一些。在小城镇里可不一样。同时,电影也在呈现时间逝去的方式,我们看到偏见似乎被冲走了一些,社会变得更加包容。
Andi:在这个意义上,婚姻平等法也起了作用。
Papu:我们目前在马德里,因为我们赢了一个奖金,一个竞赛实际上,名叫 “Concurso de Desarrollo de Proyectos Cinematográficos Iberoamericanos”。这是一个Ibermedia和Carolina卡罗莱纳州基金会合作赞助的项目。(*Ibermedia大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促进伊比利亚和美洲间视听媒体创作的项目)。这也是我们拍摄Esteros期间赢的基金。三年前我们在这儿写出了电影的剧本,所以现在我们在筹备一部名叫Leonciña 的新作。我们希望它能像Esteros一样,由巴西和阿根廷联合制作。再一次地,我们不想写公开性向的叙事,我们想要它和家庭有关。
Andi:不仅仅是那样,而是希望它关于第二次机会。故事跟随Julia,一个在阿根廷生活的巴西厨师展开。她已与另一个女人Barbie在一起几年了。她们一起抚养Barbie的儿子并共同经营一家餐厅。她们现在处在抉择工作和彼此关系的十字路口,但她们真正爱着对方。之后,Barbie遭遇中风(?),Julia需要决定她是否想保持与Barbie共同创造的生活——你知道的,继续经营餐厅,当Barbie儿子的第二个母亲,如此种种。我们很高兴在这里工作。剧本有点挑战,因为我们不想要一个冷峻痛苦的故事。我们想要一部关于爱和生活的电影。我们很兴奋。
该采访原为西班牙语,后由作者为Remezcla翻译。
最后补充一点,就是很多人认为这部LGBT电影的故事陈旧老套。但看完采访才发现,老旧的故事却可以与LGBT的去身份化并行不悖。
1913年在伦敦剑桥E.M.Forster 写下《Maurice》,直到他死后第二年1971年才出版。作品只在寥寥至亲好友间传阅。74年后的1987年,导演James Ivory把他拍成电影,更多的人知道了Maurice。电影里Maurice问了Alec一个问题,与其说是问题,更像是自言自语, “Did you ever dream you had a friend, someone to last your whole life?"
看完Esteros (我更喜欢“河口”这个翻译),这个问题一下子就蹦出来,毫无征兆的,仿佛潜意识里早就为每个困惑不解的问题准备好了答案,在某个瞬间遇到答案,就未经同意的自我match。作为意识的主体,我们表现的好像醍醐灌顶一般,哦,原来这就是答案呀。好像《夏威夷》中马丁走后,欧亨尼奥的耳边突然响起“anana"(菠萝)提醒他去寻找答案。
最近把西语电影集中都看完了,马可伯格的《夏威夷》《Plan B》《金发男子》等名作就不用说了,只有这部Esteros每天反复想起,反复观看,反复和Maurice碎片交织在一起。后来才明白这部电影是一百多年前Maurice问题的答案,或者另一个时空中的版本。
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什么?
寻找爱?寻找Mr/Ms.Right?寻找能完整自己的人?还是其他?
Marti望着party上的人群,疏离和悲伤,画着僵尸妆的脸都无法掩盖。讨厌人群,喜欢安静,永远记得河口的一切。10年过去了,连2人小时候照片中嘴上是蓝芝士而不是泥巴都记得,回到河口后,熟练的帮Jero拉开窗帘,就像10年前每年夏天Jero的母亲做的那样自然。这是身体的记忆。和女友谈论河口的一切,就是从不提起Jero。为什么?
有没有曾经一段记忆,是你永远无法忘记的?里面的人,树,房子,河流,还有瀑布都记得清清楚楚,你轻描淡写的谈论着一切,唯独将里面的人轻轻的用假装遗忘覆盖,生怕提起他的名字,回忆翻江倒海而来,而身边却空无一人,心里的痂被掀开,露出血淋淋的未完全愈合的伤痕。生怕提起,是因为那是属于我们两人的私密回忆,无法也不能对外人说起。 对于完全悲伤的事情/人,普通人的本能是逃避、是遗忘,是不敢提起。每当念头闪过,也只能想起“蓝屋发出微光,羊齿丛摇曳着,他的朋友在剑桥校园里朝他招起手来。朋友沐浴在阳光下,散发着五月这个学期的花香与喧哗”。
从不提起Jero,是因为他承载着只属于两人的性启蒙回忆,僵尸电影,歌曲,嬉闹,和无尽的夏日里什么都不做的安静与陪伴。
故事其实发生的时间很短暂,一个周末。10年前的记忆一个周末的时间就全然复活了。会太快了吗?太drama了吗?不会的。你看经年累月中两人走过各自人生,遇到不同的人,Marti永远无法适应城市中喧闹的人群,身边的女友永远都感觉他随时会离开。而Jero兜兜转转还是回到了家乡小镇,房间里满是僵尸狼人玩偶,破旧的车,把手一拉就坏的旧冰箱,还有一直都在吃的蓝芝士。你看,这个男人身体已经长成大人,但是还是活在孩童的世界里。有人说,当你执念够深,量子力学的平行世界中你想要的就会发生。
兜兜转转这么多人,美丽的,性感的,到最后还是抵不过我们只想要个friend to last your whole life. 每天起床看到他,给他买喜欢吃的蓝芝士。Marti和Jero会不会是平行世界里的Maurice和Alec。Maurice终于找到了可以last his whole life 的挚友。而E.M.Forster在晚年也找到了伴随他后半生的挚友和家庭。这算不算是一件美好的事。
爱是什么?柏拉图说是对一切美的渴望。现实中人们对爱赋予了极高的自我投射,希望爱是永恒炽烈的,永远是进行时态。而更多时候,爱是瞬间的,是微小琐碎中透出的萤火,或一瞬间的烟花。《夏威夷》创造了一个世外桃源的童话,2个男人1座有水塘的大房子。没有外在环境的干预,爱可以在童话世界中无限滋长。而走出这个大房子呢?没人知道会发生什么?现实可以残酷到毁灭一切爱情,这个无需质疑。那些滋长的爱情,那些童话,我们就留在世外桃源吧。不需要炽烈,安静的陪伴,细水长流就很好了。
寻找到可以相伴一生的挚友,这还真不是努力就能做到的。世界上总是有极少数人有这样的幸运,他们足够勇敢的抓住了。这真的令人羡慕啊!
-----------------------------------------------------------------------
《Maurice》原文小说中的那个问题,Maurice原话:
Did you ever dream you'd a friend, Alec? Nothing else but just "my friend", he trying to help you and you him. A friend, someone to last your whole life and you his. I suppose such a thing can't really happen outside sleep."
十分喜欢阿根廷电影《是爱非友》,那美如油画的阿根廷水乡景色,自儿时而起的最纯粹最清澈的竹马情,含蓄而一直流溢着的淡淡情感,自带风情的男主角。看完已过去了很多天,仍不时在心中回味,忍不住再写几句。
这其实是一部带着淡淡忧伤的电影,那忧伤真的极淡极淡,淡得让人几乎感觉不到,却在不经意间激起我们内心阵阵涟漪。就像我们的生活,上班,下班,就餐,与朋友出去娱乐……我们每个人都努力着,对着同事笑,对着上司笑,对着客户笑……认真工作,关爱家人,关爱朋友……但在不经意间,或在夜深人静时,会有一种淡淡的不知名的忧伤从心底升起。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就是这样的一种忧伤。
这是一部爱情电影,关于分离和相聚。
十年前,马蒂亚斯匆匆离开,在他下意识地吻了杰洛之后。那吻,极轻极淡,不过在清晨鸟鸣声中醒来,看着一旁杰洛的睡颜,下意识地凑上去,碰了碰他嘴角而已。
这是多年少年情意的自然流露。
这不经意间的流露,让马蒂亚斯惊慌失措,他在杰洛回吻前落荒而逃,任由杰洛在原地不解痴望。甚至在杰洛后来找他说话时,故意假装兴致勃勃地与他人谈论女孩子们,无视杰洛,任由杰洛一人落寞离开。
在杰洛再次找过来后,轻描淡写地告诉他,他要跟随家人离开阿根廷到巴西去。
这一离开,就是十年。
十年后,马蒂亚斯带着女友归来。变得高大成熟,但却没有了少年时不知世事的纯粹笑容,总带着说不出的忧郁。女友很体贴,想让他开心,安排了化妆师,化妆成他最喜欢的僵尸,参加化妆舞会。
其实喜欢僵尸的不是马蒂亚斯,是杰洛。
马蒂亚斯一直没想清楚自己的心意,在这分离的10年里,他喜欢着杰洛的喜欢,不时跟女友说起了夏天农场、沼泽、池塘……,那些曾与杰洛共处,度过无数快乐时光的地方,却从来不曾说起杰洛。那是他不能碰触、不愿与他人共享的少年心事,即使那人是自己的女朋友。
哎,我们需用多长时光,才能想清心中所爱;需经历许多故事,才会知心底真正渴望。
你是否已弄清楚自己真正喜欢的人是谁,此生想全力付出去做的事是哪一件?
有时候我害怕自己是在蹉跎时光
上帝(导演)对马蒂亚斯足够温柔,马蒂亚斯足够幸运,他重逢了杰洛,并拥有了一天与他的单独共处时光。
在这一天里,他们重游旧地,重温往日嬉闹,划船、戏水、晒太阳、淋雨、吃东西,吸烟,小心发泄着对对方与他人交往的不满。
雨天留人,心意留人,滂沱的大雨使得马蒂亚斯决定在杰洛家的农场过一夜。
他们换下被雨淋湿的衣服,修冰箱,碰杯,共舞。
然后马蒂亚斯如十年前,轻轻地碰了碰杰洛的嘴角。
这次,杰洛终于抓住了时机,他变被动为主动,热烈回吻,顺理成章地,发展到了身体的全然接触。在沙发上来了一次,半夜被吵醒后,在床上又来了一次。
缘,妙不可言,如果没有这一天的共处,如果不是杰洛的父母被耽搁晚到了一天,或许马蒂亚斯会再次匆匆告别,然后一生郁郁寡欢,不知缘由。
或许,杰洛应该更勇敢一些,他一直清楚心中所爱,他一直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但或许是10年前的勇敢让他收获了冷落和分离,10年后的马蒂亚斯归来带着女友,他不敢勇敢,也不能勇敢。他的勇敢,是在马蒂亚斯碰触他之后。、
这种勇敢,凝聚着10年的期待,却是头顶道德利剑,使得它分外脆弱。一夜激情后醒来,面对马蒂亚斯躲闪的目光,它消失无踪。
杰洛送马蒂亚斯回城,他对马蒂亚斯说的是:“别担心,我知道那里有你的全部生活,你的女友,你的工作,我不想应付他们。”爱得卑微、克制而绝望。
还好,马蒂亚斯终于弄清心底所爱所求,终于清爽地回来,与他相拥相吻。
导演给了他们一个幸福结局。给了我们一个圆满落幕。
我写着马蒂亚斯和杰洛的故事,想的却是我自己。人生不过数几十年,世事难测,或许还有许多年,或许今天已是最后一天,我真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了吗?现在过的真的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吗?
其实三星是给风景的,电影本身的剧情还算是及格,影片讲的是从小长大的同伴,在十年后再次相遇相爱的故事,做为同志电影而言,能有一个HE的结尾是皆大欢喜的事,但电影节奏太过于沉闷,情节上没什么高低起伏,如果不是双男主颜值挣场,我估计会睡着。
真不错 风景少年美如画 和那些妖艳贱货一点都不一样;二刷,导演深谙自古红蓝出cp之道
"Now are you going to tell me that you dream of growing old with someone?", "Of course, Tom Sawyer. And of buying blue cheese for him."
自古红蓝出CP。天下老妈最知情。
以青梅竹马的好友为主线,用儿时的相处点滴和十年后的重逢交叉叙事,把少年间朦胧诗意的情愫纠缠刻画的生动美好,把再见后的回忆萦绕拿捏的恰如其分,爱的因果早已种下,只待时间的萌芽,一切恍如昨日,熟悉感依旧契合度满分,情感如山洪倾泻,却埋藏在池塘沼泽蓝天碧草间,越过艰难阻隔,爱火一触即发
唯一有趣的信息是 阿根廷经济不景气,年轻人都跑到巴西工作了。
互攻好评!HE好评!胡子浪漫性感,高的拘谨禁欲,甜的不要不要的!
阿根廷似乎很擅长拍此类温情脉脉的同志文艺片,推荐《B计划》《夏威夷》,同类型阿根廷片,但是更优秀一点点。
两个男主和他们的小时候的演员颜值过高。。特别是两个卷毛演员。。
小男孩比主角演的自然,画面挺美的,结局有些牵强,如果是男主自发的去找他会更好
有颜值有肉有剧情,夫复何求😌
节奏拖沓 水的不行 结尾又匆忙 看到两个人滚沙发的时候都没高潮 就知道这个电影谁也救不了了 摄影的取景和构图 恐怕是唯一亮点 另外卷毛那双湿漉漉的眼睛很勾人
和《夏威夷》很像,暧昧了一个多小时,激情终于在最后爆发。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真的美。
被两个小朋友偷尝禁果吓到了,不愧是拍过“兄弟情人”的阿根廷。从懵懂的青梅竹马到经历成长的恋人,中间隔了整整十年。虽然结局很好,可如果能再展现出这十年的绵长感就好了~~~
剧情不够抓人,套路满满,小时候的剧情更胜于长大之后的,高潮和结局部分过于套路和无趣。
如果我叫得出每一种动物的名字,如果我在意每一株植物,如果我记得和你分享的每一种味道,如果光的温度雨的湿度都出现我梦境,那么这段好时光一定会把远走的我带回来。
补一发。
好雨知时节,天公来做媒
没有什么是一场啪啪啪解决不了的,如果不能那就两场…
结尾翻了一个巨大的白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