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中的男性角色主要就四个:Old Nick,Joy的父亲Robert,Joy母亲现在的伴侣Leo,当然还有Jack——但他还是个幼儿,一头长发也模糊了性别,作为“男性”在前半部分影片中的重要性不高。 一切因Old Nick而起,男性是这场悲剧的始作俑者。男性的残忍和无情在Old Nick身上表露无遗,他面对追求女性的无能(=不能正常结婚生孩子只能靠绑架=不会沟通只会用暴力表达),除了生理需要在精神方面低标准要求;对自己亲生骨肉的不在意,包括杰克假装生病时他不急着及时送医,假死时也没表现出一点悲伤,倒是马上想到草草埋葬了事。 这其实是男性一种非常原始的表现,甚至可以说是男性的本性。现代社会男性的进步,其实就是学会一定的女性化。学会让步、包容、怜惜,学会爱。因为残忍和无情适用于在远古时代活下去的需求,而现代社会不仅要活下去,还要高质量地生活。可是Old Nick没有这些品质,他的生活就是简单地“活下去”。他是男性不堪一面的极度夸张。 Joy的父亲Robert,要比Old Nick进步得多。他是一个中产阶级的丈夫和父亲,如果没有绑架事件,他的人生算是美满幸福。可是他的致命伤在于“逃跑”:女儿失踪后不堪打击逃离妻子,找回女儿和外孙之后却不愿直视Jack,在Joy和Jack后期疗养的时间里也再也没有看见他露面。可以说,他的能力只够保全自己,所以每一次他都选择靠牺牲家人来渡过难关。 暴力和逃跑是远古时代男性的必备生存手段,从这一点来看,Robert仍旧没有洗去他身上原始的色彩,也不算一个合格的现代人。 而Joy母亲现在的伴侣Leo,展示的是一个理想的男性形象:内心柔软,善于沟通,富有爱心。影片在他身上的着墨并不多,但都是积极的描写。从Joy的母亲,以及回家的Joy和Jack最后是由Leo——而不是跟他们有血缘关系的Robert照顾这样的剧情设置来看,可以理解为他是我们追求的一种男性形象,是我们的美好愿望。 最后说到Jack,前半部的时间里,他都是仅仅以儿童形象出现的,包括一头长发、哭泣、需要喂奶等等,在房间里囚禁的日子使他成为了一个会说话的婴儿。但在他决定剪掉长发那一刻开始,他的男性特质就显露出来了:他开始接受母亲不是总在身边,他交了同年纪的小男孩朋友;最后,他与房间还有个告别仪式,他堂堂正正地进入了新生活。 在Jack身上,他没有遗传到Old Nick的残酷无情,也没有遗传到Robert的懦弱胆小;他是母亲生活的曙光,也是母亲逃出房间的动力,我们可以理解为,他是我们对新一代男性的希望和寄托。
昨晚在房间里看《房间》,第二期观影,感觉好值!本片作者有着超乎常人的敏感度,笔触细腻,以5岁男孩杰克的视角,把一个长达七年的非法囚禁和性虐待故事写成了现实主义的童话……在这样肮脏的事件里,我看不到暴力、折磨和恐惧,我看到的是一个充满母爱的房间,母亲乔伊在极端环境中给孩子带去快乐和希望。 by the way,除了结尾杰克认真和房间里的家具一一道别之外,还有个细节也超有泪点的,就是乔伊策划出逃,把儿子卷在地毯里反复练习时,他不能明白地对妈妈扯破嗓子大喊“I hate you!”……瞬间被戳中
女警察询问那段。。热血沸腾
终于明白为什么纵然逆天如卡罗尔里面的女王大人,今年影后的赔率还是不如 Brie Larson了,演得真好。虽然后半段节奏有瑕疵,但故事说得挺完整 #向过去告别才能拥抱新生活的开始,否则就永远是个阴影#
用孩子视觉掩盖一个冰冷世界,第二次走出“房间”说byebye才真正的走出了房间。“我是个坏妈妈”“但你是妈妈”。世界险恶,但还是很美好的。故事不煽,依然感动。
3.5入;被小主角打动好多次,那个在成人眼里充满黑暗龌蹉的“房间”,却是他童年梦幻的乐园,可以和光影追逐,可以和家具嬉戏,孩子无穷的想象让密闭空间变得无穷大,前半部拍得既美丽又残酷;融入外界后线索较芜杂,没有处理好,“你又救了我一次”和告别仪式真催泪。
后半段差了点,仍然是个不错的故事,主要是两个演员太棒了。某场戏太催泪,哭得不能自控。
小演员没提名最佳男主角,一定是为了把小金人让给莱奥纳多。
多伦多人民眼泪奖吧。Room是牢笼,母子俩一直都在逃脱,前半部是身体逃脱,后半部是心理逃脱。前半部有噱头博眼球够精彩,母子第一次在外面世界拥抱时无比催泪。但之后对心理上的转变的处理有点软塌塌,能感觉已经克制煽情,但试图从小孩儿的视角来描述心理上的微妙转变似乎难度过大,没拿捏好。
被偷走的岁月,被伤害的生命,被禁锢的灵魂,终将被希望和善意救赎。
克制而细腻,在基于母亲的事件论述和儿童视角中获得了平衡。前半部分和后面的节奏把握都很好,小演员的表演令人震惊,一个孩子的真实而纯洁的灵魂,大美。
在房间里你是我的全世界,走出房间也不会害怕,因为我们依然在一起…这句话是孩子说的,但同样适用于母亲,甚至可以说其实是孩子拯救了母亲!片子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看似容易接受些,但实则更让人觉得残忍,男孩的独白好多地方直戳泪点,无耻弗兰克来演外祖父很出戏,最后这条线也不了了之了
真人真事改编,可惜拍得流于表面了,完全没有被打动到。顶着锅盖说一句:小男孩演得其实比妈妈好...(第一次看女人在电影里素颜这么久)
小男孩才是真正的主角,故事站在受害者的视角上,讲心理自救,母亲努力让儿子和同龄的孩子一样,故事选择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切入点,环境改变到内心改变,一切都以小男孩的情绪展开,很有难度,所幸小男孩的演技是奥斯卡级别的,剧本是模式化的类型片写法,前一个小时非常完美,拍的工工整整。★★★★
获救或创伤治疗的故事本身俗套,杰出之处是对那个孩子经验的世界的展示,我们都曾独有那个先验的经验主义的特异时空,却最终被这个符号的单一世界取代,有人温柔告别有人没有告别有人甚至忘了它的存在。问题不在于world解放了room,而是我们应该将room扩展至world,如果这真的是德勒兹的世纪。
Babadook 2.0.娘送我一颗烂掉的牙,我还娘一头秀发,这母子情的信物把那些男女,男男,女女,各种爱情全比得没影了。最爱的角色其实是奶奶的丈夫,是要多温柔善良的人才能耐心去慢慢抚平脆弱的小心灵。
小童星的演技天分闪耀,令人惊叹,不是该给个表演奖的问题,是险些威胁了小李子。故事讲述了两次出逃:一次是物理性、空间性的;一次是精神性的“心牢”,说导演后半段跑题走偏的,大概心理预期只满足于看个惊悚片。原声音乐的作者是谁?中间高潮部分完全照搬<点球成金>的一段旋律,听得也是出戏。
#LFF2015# 前半程在room里是有趣博眼球的地方 但后半程逃脱room之后才是决定该片是鸡汤还是严肃戏剧的时候 然而后半部分表面化了所有实质性问题 两位主演都一级棒 可惜沦为了亲情鸡汤
电影开场一个半小时:卧槽原来这孩子是男的!!!
“我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所以每样都试试…这世界上有那么多东西,有时候还很恐怖,但是没关系,因为还是你和我在一起…”缩小的房间,变大的世界,2015像《阳光小美女》一样的惊喜黑马之作。结尾和房间再见有强力泪点:“再见盆栽,再见椅子一号和二号,再见桌子,再见衣柜,再见水槽,再见天窗…”
没想到是这样一个故事,小男孩扮演者雅各布·特伦布莱的表演实在太让人惊讶了!以小男孩的童趣视角来推进一个悲惨的故事,屋里屋外,成年与童真,既对立,又统一,“我本该高兴的啊”。最后小男孩跟那些物件告别的时候,太揪心了。但有一点不太通吧,施虐者为什么抛下了小男孩儿?
确实好电影,低成本,无炫技,本以为会很无聊,没想到俩小时里基本没有走神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