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首先描述了 卢武铉时期 (03-08),对公营电视台不干涉,保障了 公营电视台 的独立性。
然后到了 李明博(08-13), 朴槿惠(13-17) 时期,青瓦台(以下代指韩国政府首脑)对公营电视台的管控日益变严。
青瓦台操纵权力机关,对电视台高层进行撤换,扶持自己的鹰犬,作为电视台台长等关键职位。
对于批评政府的记者,主播,导演,青瓦台对电视台施压,通过把相关人士,调职到非采编岗位,或者解雇,来进行打压。例如一些人被调到了滑雪场,电影院等。 (见://movie.douban.com/review/10154481/ )
同时,员工的反抗也在进行,三大公营电视台的工会接连罢工,然而并没有挽救电视台的独立性,反而遭到无尽的报复。
而在民间,电视台的名誉也快速下降 (图片来自://movie.douban.com/review/8854372/)
而在 朴槿惠 时期,朴 要求电视台报到有利政府形象的新闻,而同时压制了负面新闻。
到了世越号事件中,表现尤为严重:
11时整,“中央灾难安全对策本部”向青瓦台报告说:“没有人员伤亡”[55]。11时01分,文化广播公司(MBC)开始报道“全员救出”,宣布所有世越号上的学生都获救了,这则消息被其他新闻机构不断报道,一直到11时26分韩国放送公社(KBS)还在报道“学生全部安全获救”[89]。这项严重的错误资讯足足传播了49分钟,并以快讯方式被多家媒体报道,形成大规模误报事件[76],一度让民间误解事故的严重性,影响了救援时机[182]。11时09分,京畿道教育厅向新闻记者和学生家长的手机发送简讯,声称所有学生都获救了[76][183],这则政府公告显然得到檀园区警察局一位警官的证实[182]。由于灾难,政府机关的发表将作为第一个正式文本,应是灾难报道中最可靠的来源[76]。韩国政府最早的报告指出,“救援人员从冰冷海水中救回368人,因为当世越号开始下沉时,乘客(主要是学生)已经跳下船”。被揭穿是错误资讯后,“中央灾难安全对策本部”根本不知道船上有几名乘客、有几个人获救,只能不断说着“确认之后再回复”,使公众舆论迅速恶化[89]。3个小时40分钟后才纠正这一声明,改称295名乘客仍然失踪[184],29名船员中有22人生还[185]。根据有线电视新闻网及其附属机构YTN报道,确认6人死亡
这时,MBC 并非没有一线记者,一线记者也如实发送了消息,但是 MBC 的报到仍然是 “全员救出”。
2016年11月16日,根据中央东洋广播公司的报道,前青瓦台秘书室首席秘书官金英汉持有一份33页的报告书《世越号文件》,是由韩国国家情报院针对总统朴槿惠撰写的,该报告形容这起事件“只是一个客轮事故”,指示“要控制以客轮事故为借口的抗议活动”、“要加强与中立倾向的家庭对策委员会的关系,扩散友好舆论”,甚至强调要利用保守团体积极进行应对的集会游行,并提出“捏造舆论”的必要性。2014年6月19日,《世越号文件》由民政首席室呈给朴槿惠,当时正是对12名失踪者进行搜救工作的时候,但是在该报告中,有关于事故原因、救援失败、打捞船体或协助遇难者家属等重要议题都没有提及。在关于该报告书的会谈中,讨论话题也只围绕在“控制反对派藉客轮事故的名义进行抗议,并提出一个让政府组织能够操作示威舆论的可行办法”。中央东洋广播公司表示:“当时政府对世越号事故的态度,如实反映在这份文件中”
可以说是集中了权力机关的力量,去试图操纵舆论。
而后到了崔顺实事件,三大台竟然一直在报道无关痛痒的新闻,而对正在发生的,最终导致 朴槿惠 下台的新闻没有报到。
结语:
回归一个基本的问题,公共广播是什么?
公共广播的主要任务是为公共服务,以公民的身份发言与参与。
公共广播运作独立于政府,保持政治中立及有独立的编辑权。
公共广播,是公民的眼睛和耳朵,帮助公民行使知情和监督的权利,而绝非某个政党的喉舌。
一般来说,主要原则为:
因为无限挑战停播事件,知道了金泰浩PD的罢工,又因为豆瓣一篇文章,坚定了我将这部片子加入到想看的片单,也在第一时间看完了这部片子,这里要感谢 TSKS韩剧社 的翻译。
这部片子不像想象的那样“好看”,一是要补习韩国近15年的政治历史,从卢武铉,李明博,再到朴槿惠,或许很多对朴槿惠不再陌生,但是对前两位,可能需要一段时间熟悉,二是对韩国公营电视台KBS,YTN,MBC的认识,看韩国节目多的人可能会很熟悉 MBC,毕竟无挑就是属于MBC,三是这部纪录片本身拍摄和剪辑的视频材料本来就不是高清相机拍摄,在片中能看到很多片段都是手持相机,或者干脆是手机录像,画面像素和抖动在有些地方非常严重。但对于这样一部关于“记录”的纪录片,这些记者、PD用青春、人生、血泪换来的“胜利”,还需要什么理由不来推荐这部片子。
或许在这里,可以先将现实的结果放到这里:MBC 的PD 们 从 2017年 9 月 4 号起,发起了新一轮的罢工,要求 MBC 社长辞职,经过三个月的罢工,社长被停职,本片的导演被推举到 MBC 社长职位。或许在外人看来可以看做一次胜利,但我想对于他们来说,这只不过是长期抗争的开始,以后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
> 有些事比娱乐更重要,有些事比笑容更重要。 ---- 金泰浩
回到这个纪录片本身,回头想来,这部片子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占领,反击,三流记者,从开始权利开始渗透电视台开始,到PD,记者自发组织工会,再到电视台完全沦陷,其中穿插了疯牛肉,世越号惨案,到最近为大多数中国人熟知的崔顺实案,完整的记录了从03年到17年,这近15年间,KBS,MBC 两大公营电视台的动荡,以及处身其中的PD,记者们的反击。
政府利用公共电视台操纵舆论,欺瞒大众根本不算什么新鲜事,如果身处高位,也能够掌握舆论空间,试问哪个独裁者,专制政府不会利用这么好的工具来宣传自己? 片子的最后韩国大众不再相信 KBS,在大街上向 KBS 的车扔蜡烛,唾骂 KBS 的记者,再到不再相信 MBC,底层民众对高层的变动感知可能是最慢的,因为权利的渗透是层层往下的。而幸而韩国还尚存这样一批正直的记者和PD,他们即使为了生计,离开电台之后只能在滑雪场铲雪,也会为了正确的事情发出声音。很多时候我往往不想拿他们和我身处的这个畸形“环境”做对比,红黄蓝事件刚刚过去不久,一篇通告结束,就像这件事情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我坚信着每一次的热门事件就是对这个畸形的社会的一次修正,可是我错了,我们现在似乎就像是到了癌症晚期,一点的伤风感冒已经无法掀起波澜。就像那个在 FacebookLive 做直播的员工妻子说的那样,“如果做到这个地步了,还只有你一个人,那你就真的是个疯子”,于是在我们这里这个疯子被关进了疯人院。
在回到片中权利是怎么入侵电台的,而我们是从来电台都是权利的,如果不看电台,我们可以看微博,微信公众号,看各大视频网站,看歌曲的发行,看出版行业,说删就删,说没就没。片中提到的,各地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情,电视台却在放着高温烤熟培根的事情,放着朝鲜实验导弹的新闻,我们难道没有发生过吗?国内某地些大事情,我们的记者却跑到别的国家去报道。那些在和平游行队伍里混入的便衣特警,把群众的肋骨踢断,难道我们没有遇到过? 电台误报重大事故伤亡人数,难道我们没有遇到过?韩国的媒体人永远在拍着给自己看的片子,可却适用于他边上的国家。
片中我记忆最深的一个镜头就是,导演去采访李明博,问这位前总统说,有人说你毁掉了媒体,毁掉了国家?李明博没有正面的回答,也匆忙的上车走了,导演在后面的旁白中说道,“没有人承认这是自己的责任”,从上到下,每个人为了自己的地位,一直在这个的体制中扮演这一个齿轮,当然不再承认是自己的责任,当然上层的也不会看到底层的境遇,当然也不会认为是自己的责任,可是这个社会就是变了,错在哪里呢? 总统走后留下了导演一个人默默地驻足遥望。
> 我们抗争的意义吗?
> 我觉得光有记录就已经很有意义了,至少在那种黑暗时期,我们并没有沉默,光是这一点,我认为就足够有意义。当然在这几年里,许多抗争的人,青春啊,人生啊,都消散了,都是不得已的牺牲,但至少在那个时期,我们并没有沉默。
推荐两篇文章:
- <//theinitium.com/article/20171212-mainland-zhenjianghua/>
韩国的人民抗争意识是我羡慕的,之前看过一篇文章讲韩国的电影自由也不是“政府扶持”这么简单,也是经过民众们的抗争“剃头”所以还是值得人敬佩的。
整个片子看的我哭了一次又一次。
他们坐在雨中、冰冷的大街上高喊着“死守文化放送,一定要!”
电视台的车被扔蜡烛、一位员工在电视台里高喊“快倒闭”,世越号的误报、美化总统的各类报道……
甚至片中还夸赞我们中国汶川地震时的各类报道,是啊,那个时候真的好呢。我们不仅有很多及时的资讯和报道,还有很多基于灾区人民的调查报告……前不久在bilibili看到一位up主说,那个时期的很多优秀的记者和报刊由于媒介更迭以及其他不可说的原因都改行了、去了很多大厂当公关之类的……
不让媒体提问,结果国家就会完蛋。
而纪录片的意义是没有美化的结局,清醒点人才是疯子,优秀的导演们被边缘化 ,或者直接改行去滑雪场,还有一位导演在老家每天饱受癌症病痛的折磨,但他依然会每天写文章。
结尾 《导演手册》的导演们的合照更是让人唏嘘,
“很多工作本身就是需要信念和热情去支撑的,被记录下来就已经足够了”。
另一部影片也再次安利给大家 《华盛顿邮报》 讲述的是媒体将白宫关于五角大楼和越南战争等4000多页机密曝光,
最爱结尾时的那句话
新闻时为民服务而不是为执政者服务。
看到很多的评论说,韩国用三任总统毁掉了韩国的调查记者。我有时候会觉得我看到的记者都是单枪匹马的,优秀的记者对事实的揭露者总是独立出现在公众面前。能叫的上名字的媒体人,屈指可数。但在这个纪录片中,我看到了韩国媒体人的群像,我看到的不是单独的媒体人在坚持而是一批人、一群人。
纪录片中有两个我认为的高潮部分,一段是MBC、KBS、YTN的记者联合起来罢工,民众上街游行。他们要求金正哲下台,要打破政府联合对新闻的垄断。他们带领着街头上的人高呼“唯有国民,才是主人!”这部分让我觉得人并不是逆来顺受的,人们也是可以与政府与权力争一争的。可是最后,激烈的游行运动还是被层层瓦解。又一批人被迫离职、换岗、降薪。本该在一线的记者、导演被调到了千里之外。
“我们的抗争有意义吗?”
“只是被记录下来就已经很好了”
第二段高潮部分在片尾,金珉植在去上厕所的路上突然大喊“金长谦下台吧!”随后他还在Facebook上开直播大喊“金长谦下台吧!”。我看到他在Facebook上的视频觉得很好笑,他用一种很幽默的方式调侃自己没什么能做的事,然后喊了好几遍金长谦下台吧。看的时候觉得这个人好搞笑又好勇敢,被压迫久了用一种诙谐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不满。可是,后面看到他在采访中哭了。我好像能体会到那种悲凉的无奈,做什么都是徒劳唯有直接的呐喊。他没有办法去改变国家对媒体的控制,只能去呼喊,只能用身体去反抗。还好,他也不是一个人有很多人效仿他在MBC的大厅里直播呼喊“金长谦下台吧!”
他们一直在抗争却没有争取到太多的东西,自己反而身陷囹圄。媒体是国民的,不该被国家权力操控,成为他们的宣传工具。希望更多有良知的媒体人站出来,去监督政府报道真相。
没想到,韩国媒体界的抗争会如此的厉害。
从李明博上台开始,控制媒体舆论成了政府的主要工作。三大公营电视台(KBS、MBC、YTN)接连被撤换台长,亲政府的空降兵接任,裁撤新闻报道节目、政论节目,非法解雇大量员工,激起电视台工会、民众的强烈不满。而这种反抗浪潮一直持续到朴槿惠、文在寅政府......
这几年改变韩国社会的公共事件不少,从09年的“疯牛肉事件”到14年的“岁月号事件“再到”崔顺实事件“。但是在政府操控主流媒体之后,便屏蔽了让民众知道真相的权利。
“崔顺实事件”爆出后,三大台心有灵犀地用三胖发射导弹的新闻作为头条;岁月号沉船报道,三大台又统一口径说船上学生全部获救,无人死亡.....电视台每天的新闻都是政府宣传,总统的宣传,每个台都在播首尔高温能烤熟鸡蛋的“破事”,而那些真正应该关注的却无人问津。
纪录片刻画的韩国媒体人似乎永远是不妥协的。不满空降兵,举行罢工游行;想做真正的新闻,便成立了由市民资助的独立媒体“爆破新闻”(breaking news),甚至是被政府诬陷,被检察官戴上手铐带去调查时依然大义凌然。真的,这些特性可能只有韩国媒体人才会有。
一名MBC的员工在总部大楼里通过FB直播,高呼空降台长下台。回到家里妻子哭着对他说:“如果你都做到这份上了还是只有你一个人,那你真的是个疯子。”
没想到第二天,总部大厅里聚满了电视台同事,都在通过SNS直播,喊着让台长下台的统一口号。总有一种力量让人泪流满面可能说的就是这个场景。
KBS、MBC、YTN可能是之前斗的最厉害的三家电视台,但是之前的竞争都可以说是良性的,也得益于此三大台都有自己的王牌新闻节目,敢说、敢播。
而当新闻自由彻底丧失后,三大台又联手统一了战线为了同一个目标而抗争。这种惺惺相惜,让人敬佩。
影片最后本片导演崔胜浩记者堵到了前总统李明博,质问他是否承认自己毁了这个国家的媒体,前总统只是问了问他的近况后扬长而去,只留下崔志浩记者一个人在寒风中伫立着。
”新闻属于国民“,这句KBS报道局的slogan,对于整部电影中记者们做的所有事情,是一个很好的注解。
当然这部片子里有一些地方是不太赞同的。比如记者采取强采的措施,往往居高临下用质问的口气采访政府官员,这种方式可想而知只能展现官员的窘态而无法得到想要的信息(也可能记者们想要的就是这种窘态吧)。还有最后崔记者一上来就问前总统这样大而且难堪的问题,感觉只是在泄愤。如果能够问点具体而柔和的问题,也许前总统会好好地聊一下,影片也会有个更好的结尾吧。
9月韩国新政府上台后,KBS和MBC依然在为新闻自由进行新一轮罢工至今。
最后再推荐一下刚刚完结的韩剧《Argon》。
曾经的人们共同追求一个目标,因为那时我们都相信世界上有一个正确的客观事实,人们都在拼命向那个事实靠近,想要真的知道背后是什么。可是现在我们反过来想想我们的生活,好像生活不是之前那样吧,现在生活的时代没有什么客观的事实了,之前可能确实有一种主流的,但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跟着主流又改变了,到头来只是幻觉而已。人们永远都在“制造”真相,而不是“看见”真相。 现在的社会分歧也挺大的,你有你的事实,我有我的事实,因为我们本来视角就不同,可是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我们这代人能做的就是超越自己的视角,去理解他人的视角,去获取他人看到的事实,没有对错,只有我们共同一起,用无数个视角,才能拼凑出一个最接近真相的事实,现在的社会处于一个后真相时代,寻找让不同视角相互融合,去构建属于我们这代人庞大的视角才有可能真正看到埋藏在...背后的真相。 各位,我们的前景已经很灰暗了,但不代表我们就要心灰意冷,去记录吧,改变前景的机会就要靠我们了。
以为是简单的政治斗争,没想到讨论了媒体责任权力边界的问题,值得看看,全当借镜。毕竟是编导个人反抗体制的作品,剪得有点碎,但节奏还行,从个体的愤怒转化成群体的对抗炸点越来越密。主线之外还能看到韩国社会的日常,比如基层组织、假大空的表达习惯、执拗的秉性。此时韩国电视台又在罢工,祝好。
韩国成为亚洲乃至于全球民主推动的重要力量,平民功不可没。政治丑恶,权力腐败,哪里都一样,关键看人民行不行!韩国哪届人民都不弱呀!
这就是站队,是媒体与政治间,是良心与生存间。电视人看着自己为之奋斗的家园被霸占,自己的梦想被摧毁,自己的使命被践踏,要多么的痛心。不光电影国人应对韩国而汗颜,如今电视人也该如此!韩语中喜欢一个词“守护”,如今众多站队良心的电视人正在守护着“电视“
这个世界泛娱乐化真是太严重了。人类哪怕有一分一秒是好的都是安慰,不过还真是从来没有过啊。
韩国要是有半个中国那么大,民主和自由的尺度,会缩减目前程度上的百分之九十吧。
我是学广播电视编导的。看了这个,真的很受冲击。对于韩国记者,编导们,我就一个字,服!头一次我知道了作为一个新闻人原来可以这样活着!为了新闻,为了真相!
在歎息和思考中看完 和《潛水鐘》一樣 意義大於形式 其實都不能完全說是部電影 充其量也只是個新聞節目記錄 立場其實也不能完全算是客觀 畢竟製作者們也是受害者 但是 還是那句 敢說真話的都是勇士 能說真話的地方都讓人羨慕
这个电影在韩国是可以上映的。
最想哭的一段是 他们在大厅在广场喊出了下台吧金长谦 支援了第一个站出来反抗的人 他们没有让他变成一个“疯子”
韩国几个主要电视媒体也是国家控制的,是国有的。从根子上讲就是逃脱不了被控制的命运。看这个片子最直接的体会就是:相由心生,尤其是到了40岁之后,而且年岁越大越能够从面相上看得出人的品行、善恶,以及过往岁月的作为。韩国的媒体还是有一定独立性的,我们连这个都没法跟人家比。
比较厌恶强采这一招,明知对方不会有什么回应,就是要看对方这个态度,来一点是可以,都这样就会显得像没有办法的无赖。中间偶然兴起的fb直播呼吁,及“世越号”事件牵出的问题,才是好的点。
在韩国生活了8年,这些年这个国家给我的印象让我对这个国家的情绪很复杂,爱恨交加。但是每当看到这样的电影出现,总是对这个国家肃然起敬。
看得痛哭流涕。想起了自己放弃做记者的时候:社会新闻部,接到太多热线电话,却不能采,不能写,不能登,三个月实习期一到,夹着尾巴灰溜溜的走了。正因为如此,更觉得这个纪录片里的媒体人都是壮士,十年饮冰,热血依然未冷。
我们常常高估了“民主国家”的民主,低估了“民主国家”控制舆论的成本。
东亚三国手牵手,谁先平权谁是狗都是孔老二的孝子贤孙啊
纪录片的最后有同仁问一位当时参与抗争后来罹患癌症的媒体人,“我们的抗争有意义吗?”他回答:“我觉得光有记录就已经很有意义了,至少在那么黑暗的时刻我们没有选择沉默,光是这一点我认为就足够有意义。”
勇气额外给一星。虽然不喜欢棒子,但不得不承认人家文艺界真的是有种,电影各种叫板政治就罢了,公营电视台居然直接调查总统,总统要任命自己的人吧,这些媒体还动不动就罢工游行。所以没事别辞退记者啊,因为不知道会挖出什么来,现在可好,全球都知道韩国政坛一团乱。
觉得韩国人的骨头真的好硬好硬……能拍出让我们只有羡慕的电影,如今这纪录片也是拍的,如此的直面问题,真的太有勇气了,要给十颗星
记者总在报道各种“一代人的悲剧”“时代的牺牲品”,终于有一天被点破自己也是其中一员,十年就是一代人了,一个记者只有一次青春。
不带任何立场是不可能的,但发出抗议的声音才是最艰难最可贵。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