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摘录自:《安魂曲:帕索里尼传》pp.598-599
早在1967年就首次提出过的另一项工作,由帕索里尼与其他人共同合拍一部由几个故事组成的影片(这次依然是法意合拍),其中包括利扎尼(他也是制片人)、贝托鲁奇(他用了生活剧场)、戈达尔和贝罗奇奥。一开始这部影片则做70年的福音(呼应帕索里尼的《马太福音》),后来改为《爱情与愤怒》。帕紧里尼的部分是1968年春天拍摄的,最早叫《单纯的无花果》,无花果则暗指女性生殖器,后来改名为《田野里的花》,最后改成《纸花系列》。这部电影仅长12分钟,是根据普乔·普奇和皮埃罗·巴达拉西的初步设想拍成的:
最初它只是罗马民族大街上拍的一个长长的镜头,持续的时间达12分钟,但我后来插进去两三个别的镜头。《70年的福音》本来应该根据《福音书》的故事或片段拍摄,所以我那一段就选了单纯的无花果——你知道,耶稣基督想摘些无花果,但那时正值3月,树上还没有结出无花果,所以他就诅咒了它。我觉得,这一段很神秘,对此有很多相互矛盾的解读。我的解读差不多是这样的:历史上有些时刻是不可理解的,应该理解它们;不理解它们就是罪过。所以我让20岁的尼内托走在民族大街上(拿着一大束红色绉纱纸花)。他在街上走着,完全不想世界上的事,不理解所有的一切(穿着牛仔裤,没有系扣子的衬衫,戴着经典的罗马伯格塔罗德金项链,还戴了“避邪”的牛角)。他在银幕上走着,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一些重要而危险的事情的影像掠过:这些事他确实不理解,比如越南战争,东西方关系等等。这些只是一些在银幕上显示出的影像。突然,他听到了上帝的声音,在街上穿梭的汽车轰鸣中,听到了上帝的声音,一上帝督促他要去了解,要去理解。但是,像福音书中的无花果一一样,这个年轻人不懂,因为他不成熟,他还单纯。于是,上帝最后惩罚了他,让他死去。
尼内托表演的那一段是彩色的,纪录片的胶片是黑白的;音带是“帕索里尼式”的——巴赫的《马太受难曲》。他还拍了一段字幕后的片段,后来剪掉了;五位导演关于他们各自职责的一次圆桌讨论——利扎尼负责《善良的撒玛利亚人》,戈达尔负责《浪子回头》,祖利尼(后来被贝罗奇奥代替)负责《耶稣受难记》,以及帕索里尼的《单纯的无花果》。
这部影片于5月发行,没有吸引批评家们过多的关注,很快就销声匿迹了。
这是部很难一句话讲清楚的电影,5名导演都是政治电影的吹鼓手,但电影拍出来后却没有拖泥带水的感觉,里扎尼的部分是对纽约代表的自由主义的嘲笑——一个失衡了的世界,强奸没人管,通缉犯救人还得继续逃命,所有人只关心体育转播,目瞪口呆;贝尔托鲁奇的那个段落惊为天人,从此不能再轻视他了,那些舞蹈演员的表演很到位,结合了宗教和死亡的神秘及绝望的主题,主角是《俄狄浦斯》里的特雷西亚,全段绝对堪称是先锋电影里的极品,戈达尔的段落一上来就证明了他绝世无双的蒙太奇能力,再加上热带风情,忽略掉过多的废话依然很出色地谈论了爱情;帕索里尼的段落中尼内托达沃利还是奉献神来之笔,与他那那不勒斯式的天真对比,导演很准确地加入了战争纪录片,音响运用完美,童声的质问:“我是你的上帝,你凭什么无知?”回味无穷;压轴的是帕氏的大弟子贝罗奇奥的《给罗马大学来个特写》,尖锐地给全片剥掉了外衣:所谓政治理想不过是闹剧。所以多说没用,还是自己去看吧,会有更好的理解。
每一段都狠好,五十年前的新浪潮就这么有范。纪录片《美国工厂》里,美国工人来中国工厂观摩学习,看到咱们的团建,看到咱们的工人只戴手套拢玻璃渣子,仰天长叹:“这个世界是分裂的。”评价这部电影正合适。
"美国"化为抽象的科幻空间,在高效之中,蒙太奇进入了它冷漠与凶险的另一面,但结尾却缺乏力度贝托鲁奇的宗教通灵仪式神似帕索里尼而帕的影像更像戈达尔,戈达尔只模仿自己:"电影"中两个人在谈论"电影",银幕外的古巴,相比之下最后一部短片则只是一部"普通"的战斗电影,立场说教战胜一切。
虽然纸花少年和Accattone一样必死,但他却不会得救了。(Lizzani这段想法不错的,然后Bellocchio这段让我心生一个疑问,它有剧本吗……?)ps 标记的意大利电影no. 600。
利扎尼只想在美国街拍追车,贝托鲁奇只想搞小剧场,老帕在混,戈达尔比较想谈电影搞meta,还是不认识的最后一个课本剧特别值得咱wg家乡看好戏:罗马红小兵与意共"修正"主流思想大论战,看来当时有很多青年认为大革命一触即发然而回头看要求触动社会结构的革命似乎从来没有蔓延到资本主义世界的广大农民兄弟那里...
就Lizzani和Pasolini算正常人,其他三位只想翻个白眼骂句神经病。
我真心受不了第二段那个。。。
看人賣弄會氣死。
现在看来,那个年代真的是最好的年代。对电影对青年都是。对哲学、宗教、社会、政治等等意识形态的狂热,对旧体制激情四溢的质疑与反驳,不论年轻人还是电影工作者都把关注的核心放在宏大而深邃的语境上,我是真的被感动了,被那个全民精神复兴的时代。而今呢,年轻人只盯着自身千篇一律营营役役的狗日子,电影以及所有艺术都沦为商业的奴婢,金融海啸也没能让每个人反思到精神的层面,如今的时代只是一幕轰轰烈烈的过场戏,什么也没有,什么也不会留下。
贝洛奇奥那段警察打学生的结尾实在是荒谬得让我大笑不止
尼玛,意大利语字幕,根本看不懂对白。但是,戈达尔“奇怪”的剪辑,好听的配乐,绝美的画面,足以让人兴奋不已。帕索里尼的轻快活泼揉进战争的残酷暴虐,叠加效果出色,他的影片充满着警示世人的正面力量。里面各导演的信息量皆巨大,难看懂啊……
五个短片组成的短片集。利扎尼的Part 1虽然没有字幕(不知道是不是使用英语的关系所以没做字幕),但故事却很简单明了,就是弥漫在社会中的一种见死不救的氛围;贝托鲁奇的Part 2则是一种怪异的宗教仪式,不知该称这帮信徒是浮夸的僵尸还是精神不正常的异装癖,看得人生理不适;帕索里尼的Part 3和他之前部分作品的表现手法相类似,都通过对比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拿着鲜花唱着歌会情人的主人公和充满着战争与动乱的世界,最终镜头停在死于战争的平民和躺在大街上的男主这一对比上,意味深长;戈达尔的Part 4则是在鲜花环绕的世外桃源谈着哲学与政治的青年男女,出现了很多意义不明的身体局部特写;贝洛基奥的Part 5倒像是马克思主义者帕索里尼的作品,情境单一,展现的是两派不同政治观点的青年学生在课堂上的争论。
grosse merde
短篇集。戈达尔真是小聪明多多。都是天才导演,相比起来帕索里尼实在是太忧国忧民、太愤怒、甚至有自毁倾向了。可就是因为这个才爱他不是吗。最后贝洛奇奥那段也不错,但像维尔托夫时期的戈达尔拍的似的。耳膜都被贝托鲁奇刺坏了!!
只喜欢帕索里尼那段...
六十年代末各种思想混乱时期的产物,五位导演拍出五段实验短片,如今看来都属无聊乏味语焉不详,在当时越追求先锋,到后世越容易过时。①利扎尼没头没尾,意大利人非拍个发生在美国纽约的故事。②贝托鲁奇比较直接,就是疯了。③帕索里尼悲天悯人,此间安乐,彼处动乱。④戈达尔不明所以,一如往常地自说自话,每个字都认得,连起来一句话都听不懂。⑤贝洛基奥闹剧革命,教室里议政辩理坐井观天。(#标记2600)
沒找到最想看的第四段,第二段讓我想起<聖山>,一股cult電影的氣息撲面而來...
杂拌糖,风格迥异,各自影迷各取所需吧。第二段行为艺术,依然可以看出年轻的贝托鲁奇深受新浪潮影响,并且对各门各派极为熟稔,外化于行内化于心,这段用了左岸派作者电影的极端手法。时间再长点就坚持不了必须快进了。六十年代绝对有星座磁场巨大压力,世界各地风起云涌的社会运动,在艺术范畴呈现的总体规律有一点可以肯定: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对于万里之外的概念化运动总是以为很好,而生活在其中的具体的个人,却可以用身陷囹圄来形容,肉体&精神皆是。
画质尚🉑 没有字幕欧洲五大导演拍摄实验性电影🎦短片合集,应该是第一次看……
意大利和法国的五位导演:卡罗·里扎尼、贝托鲁奇、帕索里尼、戈达尔和贝罗奇奥联手合导的短片集,荣获1969年柏林影展提名金熊奖。第一段挺好,戈达尔那段算是表达了他对电影以及政治的一些看法,帕索里尼玩叠印,贝托鲁奇整出个行为艺术太雷了,最后那段辩论讲得太尼玛快了。
6。左左左左左,说说说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