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发现了宝藏的感觉
打破了中国战争片几十年一贯的打击侵略者,歌颂英雄好汉,弘扬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狭隘格局。规避几近僵化的简单功利主义,廉价乐观主义和肤浅英雄主义在此类影片的泛滥。从人性的角度审视战争。指出了战争既彰显人性善的光辉,又呈现了人性恶的巨大悖论性。
将常见的枪林弹雨搏杀场面转换为表面平静内在充满爆发力的心理对峙。演员的表演突破了常规的生活化,戏剧化模式,塑造人物摆脱概念化,脸谱化的倾向。
凸显创作者的主体意识,强调影片的社会反思批判,注重影像结构的创新突破,也忽略了观众的娱乐审美感受。
大多数人对于吴子牛的印象最早来源于《贞观长歌》这个大型历史剧,虽然后来被人诟病,但是当时播出的时候,还是引起了轰动的。
后来大家对于他的了解就更少了。因为他的大多数作品都是电视剧,而且是我们不是很喜欢的正剧。
所以,渐渐的,吴子牛本身就没多大关注度了。但是谁还没有个曾经,谁还不能说个曾几何时。
吴子牛完全有这个资格,这个资格源于本片,《晚钟》。
这是一部反战题材的战争片,好像很多的战争片除了讨论人性就是反战,这是既要纲领,而且是毫无疑问的。
吴子牛执导的本片也是如此,而且本片最终获得了银熊奖,如果是要以奖项来衡量的话,倒也贴切,如果非要用关注度来进行度量,本片默默无闻。
豆瓣上点击了观看过的人不过六百多。国人估计对于此类型的电影并不是很感冒。
究其原因,对比一下《红高粱》你就会明白。
《晚钟》的故事发生在抗战末期,那个时候的日本人投降了,而八路军的一个排,最终只剩下五六个人,这五六个人在当地执行任务的时候,却发现了一个重大的秘密。
他们从一个奄奄一息的日本兵口中得知在不远处的山洞内,有一个日军的军火库。
而看守的三十多名日军此时还不知道日本已经投降了。排长带着战士们来到了这个山洞门口,然后对看守的日军摆明了现状,并答应提供给他们粮食。
后来这些人都投降了,但是有一个军官却依然坚守,并想要炸毁这个军火库。
最终,他疯了。排长接手了这个军火库之后,毅然将它付之一炬。
如果你对比本片和《红高粱》的话,你就会发现很多的端倪。
《红高粱》是在1988年,柏林电影节获金熊奖的国产电影,而第二年,本片也成功入围并最终斩获银熊奖。时间有先后,但是整个故事逻辑都很清晰。
张艺谋的《红高粱》出众在于美术以及寓意,而且他的寓意在国人看来是无聊且乏味的。
因为那是一种一眼可以望到边的寓意。丝毫不具备国人对于寓意的深刻理解。
无独有偶,本片中的指代或者说寓意跟《红高粱》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日落,老人砍掉鬼子的碉楼,各种画面闪回,遍地的坟茔,漫山遍野飞舞的纸钱以及老乡们看到鬼子战败后的眼神等等。
这些寓意在我们看来是非常低端的,甚至于任何一个导演都能将这些寓意做的很出色。
但是国外的电影节喜欢的恰恰是这种简单直白的寓意。这就有点说明问题了。
如果说《红高粱》获奖是一次意外的话,那么本片继续获奖,则是一种非常明确的肯定。彼时彼刻与此时此刻是完全不同的。
现在我们看到的那些获奖电影,片中出现的寓意都是深刻且需要仔细发掘的,但是当初的那些获奖影片们其实都具有一致性。
他们在意的往往是一种表象,一种简单明了的洞察。
而这些是当初不了解你的时候,需要你供给的。这一点有情可原。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你刚刚认识,你能不能完全的通过他充满深层含义的下意识动作或者表情来洞察他的内心活动?
显然不可能。如果你真正的深入了解了这个人之后,他的一颦一笑,你自然会有兴趣深层次发掘。
从简单的认识,到深刻的洞察,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而第五代导演们本身对于这种时代机遇把握的非常好。因此,本片获奖就是证明。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之前的影片质量普遍不高,获奖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以及时代机遇。这显然是不对的,因为时代进行选择的时候,总需要有人站出来,然后引领这个时代的。
当时那些敢于站出来的导演们个顶个的都是厉害的角色,敢于吃螃蟹的人是值得我们尊重的。
即便是现在的观众们站在历史的大局观角度去看待这些人和这些事情,然后认为这些影片其实也不过如此,但是在当时看来,这种“不过如此”的电影,本身承载的时代性和历史性都是史无前例的。
因为我们现在有迹可循了,所以认为这样的影片中的比喻或者是象征都是非常浅显的。
但是如果让你在那样的时代面前,做出来这样一个作品,估计很多导演都不愿意进行尝试。成功总是小概率事件,饭碗要紧。
对于宣扬的主题来说,本片毫无疑问,达到了。对于象征意义表达来说,本片做的很好,任何看到本片的人,即使是不通过台词分析,也能很清晰的看出来本片所表达的意思,这就是这部电影成功的地方。
对于那些对国产电影一无所知的国外观众,这样口味的电影一点问题都没有,
当然,你想要获得国内观众的认可,显然就困难的多,毕竟,熟悉就意味着挑剔。
……
你好,再见
一个都不能少,第五代的泛红色寡妇电影也是值得一谈。
3.5 剧情比较简单,但是场景韵味有点意思,像一个人性的红色暴晒场。
抗日题材杰作:丧钟为谁而鸣。
第五代的烙印
展现了一个好的反战片的基本素质和意识批判的视角选择。日军内部和共军内部都有对照的描写。内部的情绪化和理性对待的对比。反战的本质是反暴力。共军发现将要饿死的日军士兵并没有报复,后面矛盾激化也理性制止了妄图暴力解决的行为。而日军那边,是一层层递进的悲凉的渲染。战败国的撤退、士兵的饿死,奸淫中国女性、吃中国人,这些都变成梦魇一般摧毁了最基本的人性。排长最后第二次救出了那个日军。你说你是不是还有希望,只要你懂得反省懂得反思。
在电影博物馆看的。2¥。
你们皇上都投降啦埋尸人这个设定堪比《斗牛》
看了个头,看了个尾,罪过,我睡过去了。。。。。
慢是慢得嘞……點抓得其實是很好的,緊張感也很努力在造了,但老實講,是真不好看……
资料馆好久不见!这也是另一种幻灯片电影……
是谁砍断了道火索,又是谁重新放了把火?那个小日本兵像鬼一样,还活着么?
零拷贝
对敌人仁慈的电影不要放了
中日战争电影中 的杰作
中国最牛逼的战争片之一
92、93年某一天,在CCTV1看的,记得是中午。
导演的最新作品竟然是《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真的细思恐极,比电影本身更具思辨性、先锋性和美学价值……电影大概是个逻辑混乱小家子气版的现代启示录,如果守望塔(?)没有倒塌的话。
真的好,这种影片为啥没被赞扬呢,还是我以前学习遗漏了这个呢……战争的异化、人性善恶观、在地的真实感,真的很棒。
韵高才短吴子牛,横眉冷对空镜头
谁都没赢 吴子牛借晚钟的抗日战争反思道出了鸽子树里想表达的一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