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梅尔的幽魂

HD中字

主演:马修·阿马立克,玛丽昂·歌迪亚,夏洛特·甘斯布,路易·加瑞尔,阿尔芭·罗尔瓦赫尔,拉斯洛·绍博,伊波利特·吉拉尔多,雅各·诺勒,凯瑟琳·蒙切特,萨米尔·盖丝米,梅洛迪·里夏尔,布鲁诺·托德契尼,马克·伯曼,菲利普·索丹,伊莎贝尔·萨多扬,雷米·罗巴汉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17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伊斯梅尔的幽魂 剧照 NO.1伊斯梅尔的幽魂 剧照 NO.2伊斯梅尔的幽魂 剧照 NO.3伊斯梅尔的幽魂 剧照 NO.4伊斯梅尔的幽魂 剧照 NO.5伊斯梅尔的幽魂 剧照 NO.6伊斯梅尔的幽魂 剧照 NO.13伊斯梅尔的幽魂 剧照 NO.14伊斯梅尔的幽魂 剧照 NO.15伊斯梅尔的幽魂 剧照 NO.16伊斯梅尔的幽魂 剧照 NO.17伊斯梅尔的幽魂 剧照 NO.18伊斯梅尔的幽魂 剧照 NO.19伊斯梅尔的幽魂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伊斯梅尔的幽魂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伊斯梅尔·维亚尔是一位法国电影导演,他正在拍摄一部以外交官伊凡为主人公的影片。与他的师父兼岳父布鲁姆一样,伊斯梅尔一方面仍然沉浸在丧妻之痛里。然而与此同时,他已经与西尔维娅开始了新的生活,西尔维娅成为了伊斯梅尔生活里的一道光。后来卡洛特突然回来“起死回生”,在西尔维娅离开之后,伊斯梅尔拒绝了卡洛特,他被生活中的一切折磨到快疯了。他中断了拍摄,回到家乡、法国北部城市鲁贝,在那里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就像被幽魂围绕着一样。I''s Pure我是谁没有绝对安全的系统罗马假日1953摇曳百合十周年特别篇无限斯特拉托斯2爱情陷阱2022阴沉雪鹰领主破雾爱情浪漫曲尼古拉斯·尼克贝2003三时三餐渔村篇犯罪家族百年酒馆青春皇家恋曲:玛格丽特公主圣女贞德1999银之守墓人 第二季封神传说之妖狐王妃三十年胭脂泪智取华山传奇二流小说家脱衣舞俱乐部第二季悟空奇遇记竖锯惊魂1:夜魔归来海之梦法官老张轶事之倔萝卜垃圾总动员家庭派对:就在今夜情归周恩来小迪克西鬼裤衩老爷太太仆人海上孟府传奇·幻想殷商巴比伦饭店第三季打死不说我爱你轮回派对 第二季纯粹康熙微服私访记1杀人漫画叠刀,刀童年的约定大凶我才不要当王妃与你在世界终结之日

 长篇影评

 1 ) 舊愛回來後(Les Fantomes d'Ismaël,2017)

1、先引羅伯特麥基對於角色塑造的觀點。故事(Story: Substance, Structure, Style, and the Principles of Screenwriting,1997),第十七章、人物,人物維:

「維」是關於人物的一個最不被理解的概念。一名演員,會被導演要求表現出「圓形的」、「三維立體的」人物。對此,我舉雙手贊成,但我會問:「維」,到底是什麼,怎樣才能創造出一個維?姑且還不論「三維」,演員一聽到這問題,就會支支吾吾,叨叨一些關於排演的過程,然後溜之大吉。

……維不是用一些怪癖的性情來裝點主人翁,這並不能展現其性格的真相而引出觀眾的移情心理;相反的,荒誕不經的癖好可能會將人物內心關閉,而使觀眾敬而遠之。……比如馬克白,就是一個性格獲得充分展現與發展的人物,其精采的表現在他一方面具有野心、一方面又負疚之間的矛盾;他的激情、他的複雜性和他的詩歌正是來源於這一個深刻的內在矛盾。

維,就是矛盾:無論表現在單就深層性格之內而言(如負疚的野心),或是在人物塑造和性格關係之間(如魅力四射的小偷);把一個人通篇塑造成好人,在某個場景中安排他去踢一隻貓,並不能增添這個人物的「維」。試看哈姆雷特,他是有史以來用文字寫出的最複雜的人物,他不僅是三維,而是十維、十二維,甚至數不清的的維:他既有信仰的表現,又有瀆神的特質;對奧莉雅來說,起初他充滿愛心,溫柔體貼,然後又鐵石心腸,甚至有虐待之嫌;他既果敢又怯懦;時而冷靜謹慎,時而衝動莽撞,根本不知道誰藏身布幕後卻可以一刀刺死;哈姆雷特既無情又深情、孤傲又自憐、機智又悲哀、倦怠又活潑、清醒又迷茫、明白又瘋狂,他是純真的世俗者,世俗中的純真人,他是一個活生生的矛盾體,幾乎包容了我們所想像的所有人性特質。

……從本質上而言,是主人公創造了其他人物,其他人物之所以能在故事中出現,首先是因為他們與主人公的關係,以及他們每一人在幫助刻畫主人公複雜的性格維度方面起的作用。

2、舊愛回來後(Les Fantomes d'Ismaël,2017)原名伊斯梅爾的幽魂,側重刻畫男主角伊斯梅爾的精神面貌。如果以伊斯梅爾作為宇宙中心,將故事人物關係(岳父、前妻、情人、紅粉知己、弟弟、電影製作人……,他作為一個編劇筆下所創造的文學角色,以及他未出世的孩子)整理出行星圖系,從譜系中再分析所有相對應的矛盾性格,我們可以深刻的理解男主角在多重維度之間的拉扯。電影中有一個繪畫透視法分析的場景,與其這麼看待,還不如說這場景展現了男主角內在性格多重的維度(圖1)。

3、一開始我們以為失蹤的是外交官(主角的弟弟),後來我們得知這不過只是劇本的創作的情節,來自於劇作家的一段記憶(主角的妻子),可是,當我們仔細審視,才真正發現消失的那個人正是主角自己,他不但從電影劇組中消失,自我精神也陷入迷茫之中。這裡,我們也看到一個創作者是如何創造的,一如羅曼波蘭斯基在真實遊戲(D'après une histoire vraie,2017)中的情節。

 2 ) 戏如人生(影评,Les Fantomes d'Ismaël)

每次观看法国电影,总有一丝很奇妙的感觉(难以用语言形容),一种由“文化差异”而生成的“奇妙魅惑”,或许这就是法兰西作品秉承的独特风味。

法国电影《Les Fantomes d'Ismaël》(伊斯梅尔的幽魂)

作品类型:剧情

主要演员:Mathieu Amalric(饰演Ismaël)、Marion Cotillard(饰演Ismaël失踪多年的妻子Carlotta)、Charlotte Gainsbourg(饰演Ismaël的情人Sylvia)

故事概述:讲述电影人Ismaël在创作新电影时,所经历的迷幻人生

上映时间:2018年3月23日将在美国上映

“戏如人生”、“良莠不齐”、“精神食粮”,以三个词汇,开启本作点评。

“戏如人生”篇

Ismaël就是Arnaud的幽魂

Ismaël:影片的主人公(一名导演)

Arnaud Desplechin:本片的导演

通过对比,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两人的共通点。

a,都是“导演”。只不过一个是现实生活中的导演,一个是虚拟影片中的导演

b,都来自于法国城市鲁贝

c,两人(Ismaël+Arnaud)都拥有电影人的怪异特性——癫狂、孤寂、好色、不羁

三点比对,让我们不难看出,影片中的Ismaël,实际就是现实中Arnaud。导演将自己化身于Ismaël其人,并赋予这个角色特有的属性(即:本体属性),在荧幕中随性、随意,豪放洒脱,尽显癫狂本色。

“良莠不齐”篇

演员优良

Mathieu Amalric+Marion Cotillard+Charlotte Gainsbourg

三位大牌齐出镜,为本作增添了不少筹码。

Arnaud的御用男一号Mathieu,继续展现高超演技,游走于两大女主之间,时而疯狂、时而痴狂、时而孤独、时而颓丧、时而矢志、时而静默,彻底演活了Ismaël这一角色

曾在《间谍同盟》中与Brad Pitt演对手戏的性感女星Cotillard,依然有出位表现,演绎Ismaël失踪多年的妻子Carlotta(全裸出镜),姣好的面容、完美的身材,法国“性感女神”完美回归

被誉为“法国最有气质的女人”Gainsbourg,在片中出演Ismaël的情人,一个一心照顾自己残疾的弟弟、随意交际(迷恋已婚男子)的女人。角色所散发出的隐忍、坚守、温暖的气息,让观众记忆深刻。

线索散乱

影片由两条线组成

第一条,现实版。讲述现实生活中,Ismaël的境遇,他与两个女子之间的纠葛,与岳父、制片商的牵连。

第二条,戏中戏。讲述Ismaël所构思的作品中,一个精通六国语言的神奇外交官的故事。

两条线索,出现的频率、出现的时机,都十分怪异,两者之间的切换也是相当随意,如果不仔细看,或者稍不留神,一定会有种“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导演执念

导演Arnaud一直试图将自己华丽的梦境、浪漫的心绪、及现实的压抑结合在一起,转化成实体影像展现在观众面前,但是很可惜,这次尝试并不成功。散乱无序的叙事风格、凌乱无章的线索交替,令观众看得晕头转向,整部作品基本上依靠三个演员的极致演绎托了起来,剧情啥的就如浮云一般,亦像幽魂一样。(其中深意,自己体会)

“精神食粮”篇

①秀色可餐

盛世美颜,风流倜傥的Amalric+性感泼辣的Cotillard

②咬文嚼字

字字千金,精美的台词+巧妙的语言

③海天盛宴

风景如画,迷人的光影+自然的色调

④精神粮食

探讨“关系”

a,Ismaël与两人女人的关系

b,Ismaël与岳父的关系

c,Ismaël与制片人的关系

d,Carlotta与父亲的关系

探讨“期待与理想”

a,影片导演Arnaud对于本作的期望与理想

b,片中主人公Ismaël对于自己所创作影片的期望与理想

c,前妻Carlotta对于Ismaël的期待与理想

d,情人Sylvia对于Ismaël的期待与理想

e,情人Sylvia对于自己未来的期待与理想

探讨“差异”

a,艺术人生与现实人生的差异

b,幻想生活与真实生活的差异

c,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

三个词,三段信息,这就是笔者对于这部作品的简单解读,下次见。

导演★★★☆☆(过于个人化的执导,有些设计欠妥)

演员★★★★★(主角太出彩,个人魅力惊人)

剧情★★★☆☆(两条线索,絮絮叨叨,略微散乱)

视效★★★★☆(镜头语言、用光艺术,都值得褒奖)

音效★★★☆☆(与同类题材作品相比,本作在配乐方面明显稍逊风骚)

推荐度★★★☆☆(推荐观看“导演剪辑版”,更容易领会影片意图)

更多影评+推荐首发于微信公众平台“floyd与helen的旅途集锦”,谢谢

 3 ) 伊斯梅尔的幽魂

人生还在不停的到来

被工作、被情人、被失踪21年后又出现的妻子、被岳父搞得焦头烂额,他终将自己流放故里只为重拾平静。混乱的时间线和戏中戏的故事包含了三角恋,编导的创作危机,间谍活动,家庭关系,童年回忆等诸多元素。即使不知道下一站会是什么,他依然需要更多的人生。马良的正面全裸出境真让人猝不及防。

 4 ) 《伊斯梅尔的幽魂》:过度表达的优质电影

第7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开幕影片 胤祥 发自戛纳 http://cinephilia.net/57195

找一个对本届戛纳开幕片最准确的描述,大概就是“优质电影”这个词了。该片导演德斯普里钦的口碑极好,卡司则包括马修·阿马立克、夏洛特·甘斯布和玛丽昂·歌迪亚,男神路易·加雷尔也只能出现在四番位,四个人加起来拿过N个影帝影后了;同时影片剧作具有高度的文学性,制作精良,可谓优质之作,但观感……德彪西厅的媒体场反正没有掌声。

影片主要讲的故事是电影导演伊斯梅尔与现任女友西尔维娅和失踪了21年又重新出现的妻子/前妻卡洛塔的三角关系,所谓“鬼一样的前女友”——这里是妻子/前妻,因为她已经失踪得足够久且被宣告了死亡。谁说德斯普里钦借的不是《盗梦空间》的梗啊?挑了玛丽昂·歌迪亚演这个“幽魂”,真是令人忍俊不禁。不过情感线上的重点就在于,一旦“悼亡”行为完成,生者实际上已然接受了爱人的死亡,或者“在心里杀死了爱人”,无论是对伊斯梅尔还是他的岳父都是如此。即使八十三岁的岳父会在深夜里歇斯底里地给女婿打电话来抒发自己对女儿的痛苦思念,但当女儿真正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候,他的反应看似不近人情但实际上是极为准确的大喊“你走开”。伊斯梅尔的反应也是如此,所谓“你TMD早干什么去了,为什么现在来打扰我的生活”。西尔维娅则更悲剧,她甚至无法表达自己的嫉妒,因为她所爱的男人吸引她的最重要的地方正是他用情至深(他甚至精确地记得妻子失踪的时间,精确到天),或者说是她迷恋的正是这个男人身上的悲剧气质。问题在于妻子/前妻的归来,完全抽掉了这一切的前提并否定了这一切的意义。

但有趣的是,影片对此并没有过多地解释,或者说影片引人入胜的/优质电影的部分主要集中在阿玛利克搬演的导演伊斯梅尔的事业上,他处于一部间谍片的拍摄之中,这部间谍片是根据以他的弟弟伊万为人物原型塑造的。导演并没有写完剧本(!!!),并且本来就乱成一团的拍摄又被狗血的家务事搞成了一场灾难,执行制片人各种追债式的催稿下导演玩消失,终于找到了导演后,处在神经刀状态的导演又以常人无法理解的逻辑讲了一个故事——是的作为观众完全看不明白这个故事的逻辑是什么鬼尽管场面看起来蛮high的。片中片和影片叙事的主部之间的关系并不甚明朗,尽管德斯普里钦尝试用对视觉艺术的分析来表明——片中导演向制片人展示了他的研究成果,《阿尔诺芬尼夫妇像》和另一幅文艺复兴绘画之间的“毛线关系”(确实是毛线啊哈哈哈),通过人物的视线、镜子和窗户之间的毛线(真的是毛线啊!!)在探讨文艺复兴空间的形成,进而展示叙事与其材料之间的关系,而这种毛线关系正好是……片中导演创作那个以自己弟弟为原型的故事的方法(尽管这个弟弟完全没有在片中片意外的部分出现)的——是的制片人确实没有理解,然后导演还给他……放了幻灯片……最后情绪激动的导演一枪击中制片人的胳膊,在医院导演被注射了镇静剂,然后被拖去拍电影……

总之影片就是由这两个没有那么明显关系的部分组成的,好在德斯普里钦的招牌风格是干脆利落的伶俐剪辑,加上该狗血、该逗乐、该脑洞的部分都有,所以虽然不明觉厉但被片子带着走的话还算观感愉悦。究其原因,恐怕不外乎导演的表达过度。这个故事的框里装着的除了“不靠谱的导演”和“鬼一样的前妻/妻子”之外尚有一堆可以用来展开写论文的有关影像与叙事、影像与生活和影像与记忆的关系的片段(某些地方还颇有值得分析的影片内部的自指性),这里不仅体现着德斯普里钦的作者性同时也体现着他的趣味(这部片子简直可谓是“极多主义”了)。而表演上近乎放任的做法又让影片的某些段落近乎失控,片中片某些地方几乎变成了片中导演的自High——某种并非日常的、属于创作者自况的“非理性逻辑”。当然某种程度上这种非理性确乎难拍,而这种尝试表达非理性状态的想法,与影片“优质电影”的形态之间产生的张力,恰是《伊斯梅尔的幽魂》走向过度表达,乃至某种意义的过载和失控的真正原因所在。此刻我大概理解为什么德斯普里钦今年又木有挤进主竞赛了……

 5 ) 伊斯梅尔的幽魂,其实就是导演德斯普利钦本人

阿诺·德斯普利钦永远都在用电影讲述关于自己的故事,无论他故事的主人公在《现代法国艳史》和《青春的三段回忆》叫保罗,还是在今年开幕戛纳电影节的《伊斯梅尔的幽魂》中那样换了一个名字,他的御用演员马修·阿马立克其实都在饰演德斯普利钦他自己。

《伊斯梅尔的幽魂》

就像伍迪·艾伦因为年事已高,每年的新电影都请一位年轻男演员当主角,却让总让人觉得在演他自己。作者电影的印记并不仅仅体现在导演艺术风格的持续性,更多的体现在导演个人的人生体验与思考在作品上的投射。

虽说德斯普利钦多次在采访中否认作品中的个人印记与作品之间的持续性,按他自己的原话来说“这一部电影是对上一部电影的推翻”,但是难以忽视的是他之前作品中的元素再次在《伊斯梅尔的幽魂》中出现:三角恋,间谍活动,艺术家的创作危机,家庭关系,童年回忆等等。

这些元素在电影的前半个小时里就得以一一呈现:一串法国情报工作人员的快速剪辑伴着令人紧张的弦乐开场,他们谈论着一位背景神秘,自学成才,会讲多国语言的年轻人Ivan( 路易·加瑞尔饰 )神秘消失在了世界的另一端。

而在展现了当年Ivan是如何被收编为情报工作人员之后,话锋一转我们发现这只是导演伊斯梅尔( 马修·阿马立克 饰)正在写作与拍摄的一部电影,Ivan是他多年未年的兄弟。

伊斯梅尔把自己沉浸在无尽的酒精和安眠药片之中,以忘记自己的过去——21年前他的妻子Carlotta ( 玛丽昂·歌迪亚饰 )突然人间蒸发,经过近10年的寻找无果,伊斯梅尔不得不亲自在文件上签字声明妻子的“死亡”,而这把他自己和他岳父留在了无尽的苦痛之中。

此时的他已经遇到了新的爱情Sylvia(夏洛特·甘斯布饰),在她的帮助下渐渐走出过去的阴影。不过两人在岛上度假的一个甜蜜周末,却被突然打破:伊斯梅尔失踪20多年的前妻Carlotta 如同“幽魂”一般突然出现在了这对情侣面前。

其实电影的标题在故事上有一定的误导嫌疑,其实妻子Carlotta并没有死亡,她还活着,而21年前与伊斯梅尔沉重的婚姻生活正是促使她不辞而别的原因。

伊斯梅尔很快发现自己夹在新欢与旧爱之间无法选择:妻子Carlotta热情似火,情人Sylvia柔情似水,但是她们身上却都有着类似的致命吸引力,一个是难以忘怀的过去,一个是让人神往的未来。

不过就在Sylvia因为难以忍受他对前妻的留恋愤而离开之后,伊斯梅尔也很快发现了自己的心之所属:与过去的断离才能真正开始改变,这也是德斯普利钦电影作品一直在试图回答的问题,我们该是否可以改变自己,甚至于拥有更好的自己?

前妻的神秘归来并不是伊斯梅尔生活中唯一的“幽魂”,他拍摄的电影主人公Ivan以另外的一种形式干扰着他的现实生活。

我们同样也能找到诸多Ivan和伊斯梅尔的共同点,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同一个人:在进行间谍活动时,Ivan拒绝使用手机,而现实中伊斯梅尔打电话也得向出租车司机借;Ivan很年轻就结了婚,而伊斯梅尔和Carlotta结婚时也才20岁出头;Ivan出生在法国的一个小城市Roubaix,而伊斯梅尔在电影的后半段陷入人生危机之时也回到老家Roubaix,试图从童年回忆中找到救赎。

电影之外,小城Roubaix也是导演德斯普利钦的出身地,他曾多次以这座充满了童年回忆的城市为背景拍摄电影。这两个本为一体的人物,其实出发点还是德斯普利钦自己。

导演试图以电影的形式重新创造自我,完成改变,所以才有了《伊斯梅尔的幽魂》,而电影中的人物也在做同样的尝试,创造出了Ivan这个角色,以求改变自己的人生。幸运的是伊斯梅尔最后完成了改变,情人Sylvia回到了他身边,他们一起在等待一个孩子的降生。

电影的最后一段:夏洛特·甘斯布饰演的情人Sylvia对着镜头向观众代替伊斯梅尔讲述他的转变,“人生还在不停的到来”,正如《阿甘正传》开场著名的一句话来解释,“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颗巧克力是什么味道。”当情人Sylvia最后问仍在不停创作的伊斯梅尔在干嘛时,他回答”还在工作”,我们永远还想要更多的人生,即使我们不知道接下来的际遇是苦还是甜。

为了入选并开幕今年的戛纳电影节,德斯普利钦不得不把《伊斯梅尔的幽魂》剪到了两个小时以内,但是很显然他想表达的内容的复杂性,用不到两个小时讲清楚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在全法国同时公映的,还有一版导演剪辑版,只能在法国巴黎一些艺术电影院才能看到,而在导演剪辑版里多出来的几十分钟内,也许会更清晰的让观众明白德斯普利钦的理想诉求,而且在此之上的,让我们明白自己真正的人生追求。

撰稿/牛腩羊耳朵(戛纳) 编辑/余小岛(上海)

更多戛纳相关内容,点击进入>>

 6 ) 面具-情绪的左冲右突

背叛有理,疯狂无罪

整部电影满满都是疯狂,一声不吭离开父亲和丈夫,远走他乡的放荡妻子;因为妻子出走而趋于疯狂又本性风流的导演丈夫;被残疾弟弟拖累,耽误青春,和有妇之夫纠缠的情人;抵抗过纳粹,爱女如命的犹太父亲。这几个人生都有了裂痕的人物构成了一部画面昏暗的电影。但我看到这部混乱的电影,感受到的只有踏实。好像飘在半空的身体终于接触到了地面。体验到了电影里的苦闷和茫然,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感受好像也被人分担了,一切荒谬感都在观影中被合理化,所有苦闷被赋予了意义,在电影里找到了一个镜像,得到少许安慰。

这部电影里演员对情绪的把握还是很到位的。

每个人的内心,都得不到满足。偏去横生许多波折,才能拨开迷雾。

每个人都干尽疯狂的事情,并且在疯狂之后若无其事理直气壮地继续生活。抛开一切道德评判,电影里每个怯懦的人都活成了自己的上帝。

老婆失踪了,老公可以一脸呆萌地和老丈人往事如烟;老婆抛弃了老公和父亲,却又能满脸单纯地回来要求丈夫回到她身边;情人和婚姻内的男人发生婚外情,能够毫不在意地对下一个情人说“我喜欢已婚男人”。

虽然我们迷路了,但我们依旧能轻盈地踏上回途。

惊讶!

惊喜!

电影里的每一个人,都戴着厚重的面具。时间久了,忘了自己是谁,任恐惧蔓延滋长。

外人看来快乐爱笑的夏洛特,母亲早亡,在父亲的宠溺下任性长大。有一个在自己面前唯唯诺诺的丈夫,却抵抗不了内心的不安和莫名的恐惧,只想自己永远消失,坐上了一列火车,从此一去就是21年。直到她在印度重新结婚、丧偶,她选择了回到了丈夫身边。“我已经不年轻了,我要回到你身边“ 看到妻子说这话时两眼扑闪扑闪的单纯和坚定,没有什么能够更加轻描淡写,她真的不再沉重了。

可惜,人可以回来,但感情再也回不到从前。

至于丈夫,我看影评里说道丈夫是因为小时候性侵了弟弟心生内疚,所以精神失常。虽然丈夫跟制片人手舞足蹈地讲电影接下来的情节的时候确实有说到电影里的人物被哥哥强奸,但是我不觉得这是在映射他自己做过这种龌龊事?

他看起来是那么无公害。本来就是一个带着面具生活的人,也一直都不是情绪稳定的人。是甘斯布饰演的情人出现后才撕掉了他的面具,让他回归了正常的精神状态。丈夫和妻子都是脆弱的,他们无法相互支持,但是坚强的情人不同,她可以做丈夫灵魂的主心骨。

妻子的父亲是犹太人,抵抗过纳粹,战后成了著名的导演。性格强势古怪。但是放到犹太人这个身份背景下,那些强势也不过是弱者强装的姿态来自我保护。

这部电影甚至不需要剧情,光是这些人的情绪就已经足够撑起两个小时。导演很自然地在两个小时的电影里把这些情绪释放出来。光这一点,就比很多万分突兀的奥斯卡入围影片要强。

当然电影最后情绪有点串了,本来正沉浸在那份压抑和疯狂中,突然就被戏中戏里有点无厘头的剧情和喜剧式的表演给打乱了。

温情的结局很尴尬。不破不立,向死而生,可是最后整出一个“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结尾也是哭笑不得。最后20分钟可惜了。

 短评

S'inventer lui même et s'en débarrasser

9分钟前
  • 牛腩羊耳朵
  • 推荐

本片导演也是这次平遥节的评委,慕名看了他的这个新片。看着几位法国老戏骨尽情飙戏还是挺过瘾的事,只是剧作的庞杂、臃肿,导演的过分用力、炫技毁了影片的节奏和叙事。还不到六十岁的导演,一旦成名被宠之后,为什么总是会如此自我膨胀、不知节制呢?中外都有不少例子,值得思考。

14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还行

所以...是一个被透视弄疯的导演的爆笑喜剧?心疼戏内外的制片人各三秒。虽然从第一秒尴尬到最后,但至少给人种烂片套烂片就谈不上烂的感觉——类似于看阿马立克和他对面一团由几十人组成的连体人在黑洞般的滚筒洗衣机里甩来甩去。安慰自己至少get了两场阿马立克和马良/甘斯布的辣眼床戏。

17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快叫Ismael把锅匠裁缝士兵间谍拍完咯!!!

20分钟前
  • 朱马查
  • 推荐

何止是混乱,部分桥段得和大卫·洛维的《鬼魅浮生》对着看才能发现一些有趣的点,从这个角度出发两位导演就像是拿到同一命题作文却选择了截然不同的思路,跑题不跑题的就再另论吧。

21分钟前
  • 柯里昂
  • 较差

马良和爸爸的片段挺美,即使只是站在窗下远远看着也很感人。

23分钟前
  • vivi
  • 较差

题材,类型,风格元素的混合,加上本身是戏中戏的。遗憾还是情绪也混了,时而喜剧,时而深情,时而疯狂,看下来有些莫名其妙。不过,甘斯布仍然很有魅力,有属于她年龄的魅力,也有小于她年龄的魅力。

2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比之过去“两面镜”或“三面镜”的互指渗透,德斯普里钦这次将影像进一步割裂编织了一张空前繁杂的自省网络,过去的纠缠,创作理想的不达,身份定位的迷失,这些繁杂造就了提炼表达主体的无意义,毕竟生活的灵感来自参悟的一切。阿诺以创作“回忆”见长,难得展现一次当下心境,没想到娱乐性还这么强。

32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力荐

“世间最后的真理,戴著透明的爱的面具。”21年的空白绵延成因想念而生发的恐惧,再进一步缠绕为驻扎在心里的执念,「幽魂」是念念不忘,是自我选择流放,是无法越过刀锋;创作受到现实的滋养,并反哺现实,当假象成为真实;打乱时间线的叙事,让影像成为情感流动的容器。

35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具有法式精神崩溃的爱情戏剧,我个人很喜欢两个女人争夺一个男人的不妥协,当然中东间谍部分的戏中戏也很精彩。在巨幕上能看到马良正面全果,真是满足哈哈……

37分钟前
  • 幻影刺客
  • 推荐

我是福茂我也不选这片进主竞赛……闪光点有,比如“film as brain”,马修阿马利克在制片人压力下疯狂构思电影那段很high,结构也蛮有趣;缺点也很明显,首先是表达过量,其次是大明星太多导演控制力不足;总之最终观感一片混乱,有些诡异的笑点。不过该逗该甜该虐的地方都有,三星。

42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我不确定自己看懂了这部电影,时间线非常混乱,真实和虚构各种交叉,再加上人物心理的主观想象,导演把这个故事讲的异常复杂。不过风格上还是非常的作者化,请来了一堆大明星,导演却只顾着自己high了,不顾节奏和叙事,看着挺累的,也许以情绪见长,用情绪串联故事的电影都比较难看懂吧。

43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伊斯梅尔的间谍电影拍到瓶颈,他恨弟弟童年恃宠;西尔维娅与伊斯梅尔的关系走到平淡,她焦虑如百万星河;布鲁姆与生命的关系走到尽头,他的记忆亟待急救。卡洛特从始至终都没有回来,她失踪在一具空棺里,幽魂却折磨着与之相关的每个人。对过往无奈、当下犹疑、未来恐惧,哪怕记忆回归,情感依旧失踪。

46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轻与重,虚与实,你可以恍惚于世,但切不要嫉妒鬼魂。

47分钟前
  • 战将波舰金
  • 还行

阿诺·德斯普里钦的电影就像某种奇迹,一闭上眼睛就会消失不见。

50分钟前
  • 把噗
  • 力荐

幽魂就是德斯普里钦的创作噩梦也是他的灵感,当导演掏心窝子想要把自己的那些表达告诉观众时对于喜欢的影迷是莫大的享受。故事里只有归来的亡妻是真实的,缠绕的其他是迸发的虚幻思绪用各类型混搭拼贴不在场的生活,类似于人到中年的总结像老朋友追着你倾诉,混乱的段落佳句频出。法盟加长版强行入十佳。

52分钟前
  • seabisuit
  • 力荐

很怪的开幕片,一言难尽。一条线是疯癫导演和他的间谍戏中戏,另一条线是他和女友及失踪21年又突然出现的前妻三人间的狗血抓马,中间穿插交叉剪辑和闪回,最后是甘斯布间离交代结尾。情绪转换猝不及防,个别段落惊悚感,总体观感很跳跃。但又不得不承认,片中一些段落和台词拍得很动人。马良全裸出镜

54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还行

本质上类似一部高清版的《内陆帝国》,角色的噩梦诅咒映射电影碎片鬼怪的结构,电影创作的主题、淡入淡出剪辑又不断透露着亦真亦假的感觉,而猜测真假亦不再重要,从影片的开始我能强烈感受到一种激情澎湃的创作,一种无理性的情感冲撞。

57分钟前
  • TWY
  • 推荐

「她做爱时总是哭,而你现在在哭」导演要创造消失感,而观众只需去体验,阿诺在此证明了演员不在场的状态成立,人物只是充当着情绪的载体,所有情感被不断力推向顶点,现实的血肉之躯随之沦为虚无的渺小魂魄,不断被掏空最后瓦解;可以用能想到的任何词语形容这部电影,杂冗、矛盾、深刻、垃圾、伟大…

59分钟前
  • ChrisKirk
  • 力荐

感叹路易加瑞尔还是在他爸的电影里最帅啊。电影整体比较乱,有种想到哪说到哪的随意感,不过几个演员都是喜欢的,而且好像都被挖掘出了别样的魅力。戛纳竟然放个非导演剪辑版,也不差那几分钟,为什么呢?

1小时前
  • 米粒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