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起眼的片子,没想到最终却呈现了佛理,不可思议。
《大乘起信论》的精华,一切从“心”开始。
这影响了中国隋唐主要佛派的思想,也延及于此。
池坊专好,在丰臣秀吉杀死利休的阴影下,排除杂念,用心插花。
从他出道时的“九五至尊”,霸气的龙腾虎跃;到最后一战“花战”时的万象更新:池坊美学所坚执的主、客、副;真、行、草,都在,但是用“心”的言说,产生了动人的力量。
:一朵之趣,更胜于繁。
用我们的心,到花的心,到万物的心,最终都合于一理。
由此来看,利休与秀吉的故事,足以为“戒”。
池坊专好的天真,好花不厌,足以为“法”。
长谷川等伯“无尽斋”之女,足以为“鉴”。
触到了“心”,就是及于本了吧。《起信论》云:“ 以无虚妄心念故,当知真如自性,非有相、非无相、非非有相、非非无相、非有无俱相,非一相、非异相、非非一相、非非异相、非一异俱相。 ”
我这里援引的诸般法相,或法或戒,都可以涵盖本片的现象了吧。
因为野村的表演,还多了一层狂言味。
是为推荐。
完全是衝著野村萬齋,才看這部《花戰》。從1997年晨間劇《亞久里》飾演女主體弱多病的丈夫角色後,就愛死野村萬齋,那時而嚴肅時而搞笑、時而正經又時而輕佻的演技。此後,就瘋狂追他的狂言、電影、舞台劇等作品。尤其是紀錄羽生結弦揚名作《陰陽師》,在比賽前還特別跑去請教野村狂言及能劇身段的紀錄片,更是讓我愛不釋手。 這部以池坊流為主的電影,不但是理解日本花道最好的範本,偶爾穿插千利休茶道內涵,很值得喜歡日本花茶道人士一看。不過整部電影拍的很沈悶及拖沓,比較像NHK時代劇風格,僅有在池坊專好對決豐臣秀吉那一段,才比較緊湊有趣。 因為集合二大傳統藝術大家演員(歌舞伎及狂言師),導演特別著重二位大師的眼神特寫,讓我們可以近距離欣賞到,傳統戲劇實力派演員的「眉目傳戲」。 #去京都不下十次但都沒去過六角堂 #野村是第一個申請到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讀一年書的傳統戲劇演員 #現在加入池坊還來的及嗎 #想學花道了
这两晚看了以战国时代为背景的《花战》,虽然说主角是池坊专好,但我还是想谈一谈千利休。 知道千利休,是我在本科时候开始真正喜欢喝茶之后,逐渐去了解的一个历史人物。从冈仓天心的《茶之书》,到一部叫《寻访千利休》的电影,再到我在大阪城看到了千利休画像,再到《花战》这部电影,一个很立体的千利休慢慢浮现在脑海里。 执着于自己的美学,立足于大众的艺术,不畏强权的精神。可以说是利休人生的概括。 被秀吉踩在脚下,也一直坚持“金色与黑色,各有所长。”可秀吉这个猴子,一个到处贴满金子的暴发户,怎么能理解黑色的美? 但是池坊专好可以,因为他见花如见佛,同样不擅长迎合他人的喜好,他所乐意的,是让插在花器上的花草,仿佛仍在原野上绽放,自然,悦动,如花在野。 花似佛祖,普渡众生。 千利休至死也不愿意向秀吉道歉,毕竟他坚守的,是自己的立场。记得在《寻访千利休》里有一句台词『世上只有美好的事物,能让我低头。』他不是狂妄自大,他不是不谙世故,他是在守住心中的净土,守住『美』这一能让世间安宁和平的事物。 那位叫无尽斋的画师,以及他的女儿,也都是如此。绘画,也是让世间祥和的事物。 但是秀吉,却对茶师、画师、甚至平民百姓大开杀戒,连小孩都不肯放过。 大阪城下,曾经血流成河吧。 池坊专好终于坐不住了,他带着他的花出发了,借助花的力量向秀吉谏言。『菖蒲有菖蒲的美,莲花有莲花的美,金色有金色的美,黑色有黑色的美。猴子也有可爱之处~』 秀吉在那一瞬间定是有所触动。 艺术,到底是为谁服务的?为权贵?为百姓?为政治?或艺术只是艺术本身,不为谁谁? 这样的历史问题,放在当今也值得思考。 可我们,还在封杀艺人,还在删改电影,还在下架图书。 说到底,猴子还是没有醒悟。艺术却不停地走下坡路。 大阪城始终乌云密布。
近日上映的《妖猫传》是由日本小说家梦枕貘的小说《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改编的。
这一点大家应该知道。
但要说梦枕貘最著名的作品,那当是赫赫有名的《阴阳师》。
不仅被影视化成为同名电影和同名电视剧,
更是被国内某公司制作成一款爆款手游,风靡一时。
不过我想,要是问起大众心目中最符合的安倍晴明形象,绝对是影版《阴阳师》中的。
影版《阴阳师》中的扮演安倍晴明的演员是野村万斋。
这位演员因为他的主要职业狂言师被誉为日本的未来国宝。
他极具标志的带有东方风情的丹凤眼和类狐狸的窄脸,被人戏称为玉面狐狸。
而且在电影表演中加入了狂言的表演风格。
因此将安倍晴明演绎成狂放不羁清高慵懒的鲜活形象,甚至给人一种“野村之后,再无晴明”的感觉。
去年这位日本国宝又贡献了另一部电影,他那狂言式的演技无疑又是给人深刻的印象。
这部电影就是《花战》。
片名带有“花”字,当然和花有关,野村万斋饰演的角色僧侣池坊专好就是一代花道宗师。
其实不仅仅是花道,这部电影充满了浓厚的艺术和文化气息。
主演野村万斋是著名的狂言师,另一位扮演丰臣秀吉的主演市川猿之助也是著名歌舞伎演员,在电影的表演中也加入这两种表演形式的特点和风格,极具富有特色。
其中对日本传统艺术的展现,更是不只有花道,还借由日本的“茶圣”千利休展现了日本传统的茶道以及日本的绘画技艺。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本片的配乐是由久石让操刀的,也让人感到愉悦和满足。
电影的主要人物池坊专好、千利休、丰臣秀吉其实都是真实人物,但这个故事却是脱胎于池坊专好在前田利家的家宅向丰臣秀吉展示自己的插花艺术“大砂物”。
据说这个插花作品中悬挂了四副猴子的画像,而据说丰臣秀吉极其讨厌织田信长加于他的“猴子”的绰号。
公然嘲讽粗鄙的当权者,看来无疑是壮举。
于是小说家鬼冢忠对这个故事做了大胆的改编,塑造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池坊专好是个对花道十分用心的花僧,太过痴迷于花道,甚至忽略了人情世故。
一次向织田信长展示插花艺术的茶会,专好的同门师兄弟都害怕难以讨枭雄的欢心反而得罪他,纷纷推辞不去。
只有他听说有能完成大型插花艺术的机会,欣然前往。
他制作的“飞龙在天”的插花得到了织田信长的赏识,他也就喜形于色。
不过还是出现了一点小插曲,他的大型插花因为承重问题部分脱落了,不过织田信长最后没有惩罚他,还是赞赏了他。
经过此事之后他暴得大名,加上自己高超的插花技巧,原本寺院的住持在圆寂前甚至将住持之位传授给了他。
对专好来说,这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
当住持忙于俗物会耽误艺术上的修行,他自己还是个脸盲,处理寺务既困难又煎熬、
而且时常接受王公的供养,少不得要创作王公贵族喜好的作品,限制了自己的艺术表达。
他在河边超度死者时捡回来一个女孩“莲”,这个女孩画的莲花折服了专好,被他称为花中有佛祖的画重新点燃了他的艺术热情。
他重新开始创作。
这个时候,曾经在织田信长聚会上碰过面的千利休再次见到了专好的插花艺术,深受感动,邀请专好来饮茶。
专好果然记不得千利休,但是随着两人艺术交往的深入,互相钦慕而成为至交。
池坊专好(左)、千利休(右)
这对知己同作为宫廷艺术家,接受贵族的奉养,有着相同的烦恼。
不像已经去世的织田信长那样看重花道和茶道,继任的关白(也就是宰相)丰臣秀吉显得粗鄙。
他极其喜欢金色,不仅茶具要用金色,甚至还用黄金砌了一间茶室。
这背离了千利休“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和他晚年对黑色的喜爱,迫于强权,他几次向丰臣秀吉屈服。
在丰臣秀吉举行的茶会上,众多茶人同会较技,秀吉也开始和利休暗暗较劲,普通民众虽然一开始被金茶室吸引过去。
但千利休在树下展示茶道,专好在旁插花,两大艺术的两位宗师的合作当然极具美的冲击力,人们也纷纷聚集到他这边。
专好有个喜爱做俳句的门徒,做了带有“猴子”绰号的俳句来嘲笑秀吉,秀吉大为恚怒。
这时秀吉的部下又发现了大德寺立了千利休的塑像,位置高过了秀吉的官轿,秀吉当然不乐意了,想让利休拆除塑像并道歉。
这次利休选择不屈服,面对专好的规劝也不听从,为了免辱于是切腹,但秀吉还是枭首示众。
因为利休的死,专好也无心花道,周边的人们为了纪念利休兼规劝专好继续专心花道,在利休的四十九日祭上采集了大量野花送到池坊寺。
专好有感于花和饮茶都瞬间即逝,但其中就包含了生命和永恒的意蕴。
此后不久,利休的独生幼子夭折。传言就说是逼死利休的报应,谤议和流言让他决定杀鸡儆猴,先后处死了专好做俳句的门徒和一个在池坊学花艺的老头那口无遮拦的小孙女。
他捡回来的孤女也被发现是因为是专门画猴子而被处死的画家无尽斋的女儿,也被抓走了。
丰臣秀吉甚至怀疑民众要暴动,恐怖的气氛在民间流动。
面对统治者的暴政,专好决定挺身而出,平息这一恐怖的风波。
直到此时,题目“花战”才真正明朗,专好是要用插花的艺术来说服丰臣秀吉放弃暴政。
而他也确实一步一步地引导着丰臣的思路,问他喜欢什么花?
丰臣只得说菖蒲和莲花各有所长。
说到各有所长丰臣秀吉立刻回想起千利休反复向他进言说黑色和金色各有所长。
这个时候专好放出了大招,放出了“莲”画的四幅猴子画。
专好无视侍卫的屠刀,问丰臣秀吉猴子有什么长处。
见他不避刀刃,前田利家提议秀吉回答他,秀吉就说猴子很灵活、喜欢争强好胜、自不量力时又很可爱。
专好就补充说猴子还很聪明伶俐,并阐发到万物皆有优点,莲花菖蒲如是,黑色金色亦复如是。
说着从怀中掏出了千利休的黑色茶杯,丰臣秀吉陷入了对这位手下但也是故友的缅怀。
最后专好玩了个花样,重现了十几年前织田信长茶会上那起事故,插花里的松枝断裂了,他又跑去扛松枝,引得全场哄笑。
丰臣秀吉也笑出泪来,一场屠杀民众的危机就此消弭。
整个故事连贯通畅,虽然全片长达两个小时,但给人的感觉并不闷。
而且电影中穿插的插花和绘画完全把电影变成了一场审美之旅,十分赏心悦目。
不过最吸引人还是这个故事,本质上是童话的一个故事。
用艺术和美打败强权向来是很浪漫的故事,比如像大名鼎鼎的“巴黎没有烧”。
这在我们国家是罕见的,艺术往往是屈从于强权的。
虽然这个故事有虚构成分,但很美很难得。
也但愿艺术能和强权间永远有条不可逾越的界限。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李小军的电影日常」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吼~
是美到震撼人心的好电影。
当然最令我感到心满意足的是今年又看到了野村sama的电影,而且有幸还是在大银幕上。然而又存着私心,并不觉得野村sama成为多么成功的演员是重要的,关键是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角色,偶尔出现就好。感谢他让人相信如此单纯友善包容专注的人是存在的。也感动不谙人情与世无争的他在决心为重要的人们做点什么时的坚定无畏。
(果然写得很像粉丝向观后感……哼
花战:花的战争,技术的战争,
觉悟的战争,能力的战争,
每个人内心的战争!
身居高位,织田信长算是通透的。在池坊第一次进贡插花,树枝的突然断落,这无常发生的时候,丰臣秀吉,通过他对织田信长的了解,及时解围,显示出来了他的机灵,织田信长虽然知道丰臣秀吉的话是奉承他而说的,但是他看到了猴子的聪明,不过聪明不及智慧,高位者不由发出感慨:“所有人,身为武将,也要将茶,花,以及人的内心,当成宝贝来珍视,只有如此,才能走上高位之路”
茶、花里面,是需看到人心才会有道,才有道之深意。所以住持圆寂之后,在大家看来是出乎意料的把宝座传给了专好,其实住持在收到织田信长寄来的花道器具之后看明白了,专好是真正把花的生命视为宝贝,是传承的不二人选!
“大日光芒照遍黑暗,万物运转皆在其中” 在战乱之后的凄凉状态,池坊专好保持着本真,对大自然万物的尊敬,珍视着花的生命而插花,以此来祈求世间太平,祈求生活的希望。在他对当权者杀生予夺的威势一无所知的时候,只因听说花材是松树,就毫不犹豫地接受指派去完成为织田信长的奉花作品。应邀去千利休茶舍的时候,先是被茶舍外面的牵牛花所吸引,再为茶舍壁上的插花所倾倒。在池坊专好的心里,地位、权力、名望,都不及他对任何花草的热爱和关注。
池坊专好很清楚自已喜欢什么,他能从插花中得到快乐,而所插的花不是为了取悦别人而插的,而是直接完全展现花的本真,所以他觉得当住持而不能教别人插花,对他来说是一种煎熬,千利休请他喝茶,“所谓茶,不过是刹那之间,正是在刹那之间,才展现出了生的意义”。他突然被触动了,更清楚地知道,把自已身为住持应该的事好好做,心念就突然改变了。环境的变化虽然变了,可是他照样可以插出生动的花作,这样的他更自在了!
因为丰臣秀吉的自卑心理,对友人千利休的嫉妒乃至到最后赐死千利休,又波及到普通百姓。只要跟千利休有关,只要跟丰臣秀吉被嘲笑成猴子有关的人,全部被处死。池坊专好在面对一次一次的死亡之后突然觉悟,人的死也就在那一刹那。契入了无常的认知,更为珍惜所有的生命,使得他心里的承担力变强大!非常智慧地运用了“各有所长”来解开丰臣秀吉的心结。猴子有猴子的机灵可爱,菖蒲有自已的独特优点,红色有红色的美,黑色有黑色的美,万物有着各自的美好,各有各的展现,尊重才能发现这至纯的真相,至纯至真才是真的美。
小女孩莲,通过“嘭”花开的瞬间,看生命的的生灭,转变消极而正视生命的存在,珍爱生命的因缘。
花僧专好,在一次次无常事相的撞击中,见无常,见佛祖。给莲吃的饭里有佛祖,花里有佛祖,莲用心画出来的画里有佛祖,利休用心点茶的茶里面有佛祖,用花能够唤醒佛祖,所有的这些跟环境都没有关系,只要用心观照,就知佛祖的真意!
原本可以拍成一部艺术精品映画,最终却拍成了NHK时代剧SP...
明写16世纪的池坊专好,暗写利休的老套。专好曾为织田插了个飞龙在天。救女孩“托嘭的福”真是印象深刻。被茶头利休感动到哭,悟到:一朵之趣,更胜于繁。金茶室。
#SIFF#本片是野史中的小故事重新写的,所以我们看不懂只是因为不是日本人罢了,其实电影人物性格是还原的,织田信长的暴虐独断,丰城秀吉的哗众恶俗,千利本的死,前田利家的忠也还原了。另外这部剧也是为了17年池坊家的花展的花搬到电影里,光光野村万斋和市川龟治郎同框就是开心的事
片中插花作品里最被打动的是‘’跃入仲夏‘’。池坊赠予利休的梅花也很不错。
换个名字又让我买了一次,干
淡淡的感觉,如同一朵花盛开在坟墓上。
时代流水账,很多东西其实不需要说。
很好看呀雖然大道理只看懂了插花和收劍入鞘/茶會上的插花+齋叔在樹後的那一幕想截下來當壁紙(然而電腦還在Genius Bar裡躺著)/看完出來發現雨停了 世界很乾淨
花很好看,胖贵戏份真他妈少
野村萬斎的脸部表情真是太多了啊~~ 好喜欢看他弄花
“花里面也有佛祖,能够传达世间万物的美妙,以及生命的每一次努力和感动,这就是花的力量。”表白小画伯葵葵❤
可能是最帅的一个佐藤浩市,森川葵敲kawaii
电视电影质感。
面白かった!古い日本語、それも京都弁って分かり辛かったなあ〜京都に住んでるけどww全然慣れてない 。っていうか、「おおきに」の使いすぎ!こう見れば、秀吉ってほんまクソ野郎やな。最後のシーン、凄く綺麗!ちなみに音楽はメードバイ久石譲だよ!
万斋好像一直不太会演电影,恐怕是本片最大败笔
野村万斋再次贡献了堪称年度最烂的表演,这位老艺术家至今还没搞懂什么叫“演电影”
人物源于野史传说,所以性格略显扁平;野村万斋的狂言式表演跟其他人不在同一个次元里,也成个问题。不过故事本身太棒了,结尾让人大吃一惊。同样是传统文化片,花战对观众的要求极高,因为其内核就是审美的,而且追求的就是某种“侘寂”的氛围,往往不用任何音乐修饰带动。黑泽明拍会完全不同吧
野村桑的面部表情丰富得可怕,每一个褶子都能表演,超大特写也给了好多好多。插花和茶道的过程趣味十足,我没想到会这么有趣。节奏倒是和预想得一样慢,但今次我没睡着哈哈哈。映后还有导演见面会。
三星半。插花绘画和茶道,都是能净化人心灵的。影片出色传达了作为艺术家的困境与迷茫,身陷政治争斗的利休曾感叹他已经忘记茶道给他带来的快乐。而池坊则一直有意避世,试图坚守艺术的纯净。当他放下坚持决定以花为战,又恰恰传达了一种艺术的慈悲与爱。一朵花有一个世界,用美唤醒每个人心中的善念吧
野村万斋的表演风格只能用“喜欢的人自然喜欢”来形容。剧场里全是大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