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的旧上海,各方势力云集于此,鱼龙混杂,动荡不安。这里是政要富豪的博弈场,是穷苦百姓的炼狱,是当之无愧的魔都。三毛(孟智超 饰)是一个身形瘦小、脑袋圆圆、只有三根头发的男孩。他自幼丧父,为了寻找外出谋生的母亲,这个未经世事的男孩来到上海。在这个云集着大资本家、军阀、投机商人、洋人、流氓、骗子、小偷、舞女、妓女以及千千万万穷苦百姓的都市里,三毛品尝着酸甜苦辣,见识着这个混乱时代的光怪陆离。他柔弱的臂膀担负着太多与这个花季年龄不相匹配的东西,但即便如此,三毛仍然保持着善良正直的品性……
本片根据张乐平同名原著漫画改编。
长这么大才第一次看三毛流浪记的电影。发现原来三毛有这么多美好的品质,勇敢坚强,即便经历多少苦难也还是自力更生,不愿偷不愿抢。还积极的观察生活,寻找谋生的手段,简直就是一个小英雄。
电影当中人物的悲惨和背景音乐的轻松愉悦形成鲜明对比,倒也反映出了三毛的积极乐观。还有中间一段儿童节游行中所宣称的要保护儿童,与三毛实际遭遇的强烈反差,也让人深思。
原来老电影这么有看头。
它恐怕是中国电影诞生以来最经典的儿童影片了,至今无人能敌!但从它精彩的故事和影像表达以及深刻的批判意识来看,它又不仅仅是一部儿童电影,更是一则成人寓言~儿童电影要做好的前提就是尊重儿童的智商和情商。小时候看的漫画版《三毛流浪记》可是我的启蒙书啊~中国电影发展史课上看这部电影,发现所有的情节我都记得(除了最后加上的幸福大结局)。演员选得都不错。其实,放到现在,孤儿也不见得能活得多好~看到了赵丹~剧情上有些小漏洞,富婆既然真心想领养个孩子,怎么会打发佣人随便上街找个孤儿来?不会去孤儿院挑?四分之三都是实景拍摄,可以看看当时的老上海~很经典 而且给我造成不小的心理阴影 看这部动画片的时候太小了 里面三毛的遭遇很让我同情 但是我又没有办法帮助他 所以内心一度很难过
上小学的时候看张乐平的连环画三毛流浪记,觉得他好惨,天天披着长满虱子跳蚤的麻袋片四处游荡,好不容易遇到好人,不是被抓就是被杀,要不就是在骗他,那么大的上海,哪里有天理。
电影中的三毛正直,善良,勇敢,又孩子气,他天不怕地不怕,敢和地痞流氓一决高下,他同情弱者,把偷来的钱还给了用钱救命的失主,为了谋生,他愿意做任何事情,他又十分独立,重情义。宁可舍弃富贵生活也不愿意抛弃小伙伴。这些特点让他脱离了上海街头混混的形象,成为了有希望的年轻人。
现在看起来,很难把上海街头混混和正直的小朋友联系起来,他们之间似乎有巨大的不可逾越的鸿沟。但是他们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都是孩子。电影中有两次游行,一次是六一,一次是解放。六一的时候,三毛看到别的孩子能够敲锣打鼓庆祝,于是他也把自己的小伙伴组织起来,准备热热闹闹的庆祝一下,结果被警察无情的驱散了,到了解放,人们载歌载舞,三毛看着热闹的场景,又按耐不住,但有了上次被驱赶的阴影,始终不敢上前,但经多方鼓励,他终于融入了大家庭。这一段表演同在解放前看儿童游行那一幕一样令人印象深刻,他跃跃欲试,但又小心翼翼,他充满希望,但又不得不面对现实。
这一段电影生动的刻画了一个在解放前社会底层摸爬滚打了多年的但心中仍然充满童心的孩子的形象。
三毛是一个令人同情,喜爱的儿童形象,是当时上海街头小混混中良知的代表。
果然大陆人的思维是一脉相承,要比香港1980版的三毛流浪记看着要舒服许多,尽管这部电影拍摄于1949年。(大陆和香港的文化断层原来都已经存在这么长久且这么大了嘛?突然意识到1980年香港还是英属) 感慨于上海在五六十年前许多配套设施变便已齐全,内陆中西部城市要想追上上海这座城市的发展速度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领先于其他城市不是一点半点。但一百年后,五百年后又是什么样呢?谁也说不准。曾经的西安、开封、洛阳、南京不也是风光无限吗?这也才仅仅过了几百年而已,但那近的来说东北工业基地便可充分说明风水轮流转的定律了。 结局现在看来很是突兀而哭笑不得,硬被导演加上去的上海解放的结局,有骨气的三毛及他的一帮朋友迎来了春天。三毛大闹Party时,弹幕里很多人都在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三毛活该要饭。明明都已经成高富帅走上人生巅峰了为什么还要和自己的那一帮狐朋狗友交往断送了自己的前程。然而,那个年代的人们或许完全不这么认为吧,他们觉得资产阶级的腐化生活即是社会的毒瘤,哪怕身体上受冻挨饿,也要保持精神上的纯净与自由。 现在的我们却不这样认为,觉得三毛的行为愚蠢之至。为什么我们会这样想?是社会在倒退?阶级依旧存在,普通人与上层社会依旧有着看不见的藩篱。 六十八年前的上海啊,与今朝倒也并无两致。 弹幕蛮有意思的,截取了几句: “我现在比三毛还惨” “三毛太可怜了,我好想进去帮帮他” “小孩子就是好,笑一笑什么都过去了” (所谓不打不相识,又是友谊从冲突开始的情节) 看到爷叔的时候我就在想,这演员浓眉大眼,虎背熊腰,身板很是壮实,然而那时他正值壮年,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 看完后我查了查这位演员,是我国著名的表演艺术家关宏达。1914年出生于黑龙江省,是满族人。35岁,正值壮年,他饰演的爷叔很有感染力。我想看看他如今的模样查找岁月留下的痕迹,却未曾想到他却愿意亲手断结了自己的生命。文化大革命中,因不满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迫害,与1967年跳楼自尽,将生命定格。 源于满族人血液中流淌的骨气吗? 1967年,要知道这时候文革才刚刚开始呀。 还有老舍,还有穆旦,还有郭沫若那个最疼爱的儿子。 今朝依旧有,不叙。 你与我,也只是时代大潮当中一颗小小的沙子啊。 今朝有酒今朝乐,罢了。
在别人地头上讨食吃上交点钱就一副谁都欠他的跩样,这都是遇上好脾气的哦...吃饱了穿暖了到该干活的时候还敢一脸理直气壮"我不干!". 无言。又脏又白痴,苍蝇一样往人家训练好了的欢庆队伍里钻,他命也是大.
解放前夕国内腐朽的资产阶级分子、流氓恶霸的代表,和徘徊在死亡边缘的下层人民。一边是衣食不愁大鱼大肉,一边是露宿街头饿得眼冒金星。现在看来结尾直接切GCD确实比较突兀,但内容直指旧社会残余的压迫和丧失良心的人性,特别是在喜剧效果之下格外被放大。
其实,放到现在,孤儿也不见得能活得多好~看到了赵丹~剧情上有些小漏洞,富婆既然真心想领养个孩子,怎么会打发佣人随便上街找个孤儿来?不会去孤儿院挑?四分之三都是实景拍摄,可以看看当时的老上海~
小时候看到三毛屡次被欺负又不屈的反抗,当时我就哭了。实景街头,太具新现实主义了,这应该是中国的《偷自行车的人》,伟大的左派电影。8.2
儿童社会问题片的巅峰之作了,小演员演得非常棒。此片诞生于新旧中国交替之际,事实上,中国的许多好电影也正是诞生于这一阶段。一来由于人们看到了胜利的希望,不再苦大仇深地拍摄说教味浓的电影,二来政府尚未稳固,审查相对清明,因此,49年前后的片子艺术成就都非常高。此片改编于漫画,通过一个流浪儿童的经历,揭示了底层社会的残酷与无奈。同时也表明了,贫苦人民对善良与正义的崇尚,以及社会将他们推向罪恶的深渊。最值得反思的一段是,三毛参加儿童节游行,漂亮的口号与残酷的现实对称之下,令人悲愤。解放军的来临,让该片有了完成度。
新现实主义在战后的上海,可平行对比文华的流浪儿童题材影片《表》,得益于张乐平的原著漫画,表达更本土化和有地方特色。漫画改编片,自带一种重回吸引力电影的原初魔力,如此纯真,如此动人,带领观者再次回到童年的大千世界。昆仑出品与左翼的显露,最大的讽刺是儿童节那一天蒋介石放送的“儿童是未来的主人翁”广播演讲。这不是一个儿童乐园,在中正小学的校园里,这是一个儿童的炼狱。客串阵容强大,能认出来的有刘琼、黄宗英&赵丹夫妇、汪漪、上官云珠。最后的一个“流浪儿攻占大公馆”的桥段,仿若一个政治的预言。
很经典 而且给我造成不小的心理阴影 看这部动画片的时候太小了 里面三毛的遭遇很让我同情 但是我又没有办法帮助他 所以内心一度很难过
完整重看这部1949年黑白老电影《三毛流浪记》,猜想:要么是小时候看过但如今印象模糊了?要么可能儿时就看过2006年动画片《三毛流浪记》和1996年电视剧《三毛流浪记》。——《三毛流浪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部公映的国产故事片。影片于1949年开拍,摄制进入尾声时正是上海解放前夕,社会局势不稳,摄制组决定停机,保存好全部胶片,全体人员分散隐蔽准备迎接解放。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三毛流浪记》恢复拍摄。创作人员日夜加班,昆仑公司动员多位导演帮助他们进行后期制作。为了抒发欢庆解放的欢乐心情,剧组补拍了三毛参加庆祝解放大游行的结局。这也使得该片成为了中国电影史上前所未有的一部跨越了两个时代、拥有两个结尾的影片。-百度百科 —— 来自导演的自传: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5545760/
很经典的一部剧,反正了当时的现状
一点都不喜剧,都看哭了,小时候看的时候觉得三毛好可怜。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公映的故事长片,竟然还是漫改题材,而且还是儿童做主角的电影。拍摄过程拍摄新旧两个时代,故事本身又切实贴合时代背景,属于中国的新现实主义作品。
特别经典的一个剧,看的让人很心疼,很感动!
建国后第一部儿童片,小演员实在太有灵气了。把经典的漫画形象转化成了难忘的银幕形象,电影也在现实主义的基调上带有漫画感。是喜剧但格外令人心疼,在那样艰难的日子里,三毛也能坚守最基本道德底线,为此甘愿放弃不愁吃穿的生活。这也让片尾欢庆解放显得极为真诚,因为孩子们真心盼望新社会的到来。
虽然画质很渣,现在也大概忘了具体讲了什么,只记得每次看都特别心疼三毛,印象最深的就是三毛的大鼻头。
拍得相当有意思的一版,叠印神马的有点儿魔幻的感觉。可惜虎头蛇尾,如果时间线能拉长到十七年电影之后,就更有趣了
49年昆仑厂还没合并,大名鼎鼎的《武训传》还没问世,战后左翼电影的基地。剧情和漫画一致的辛辣,和谐圆满结尾。
饿着肚子看三毛流浪记真是别有一番同理心啊~那么多粗口的儿童片怕是再也没有了~PS.上官云珠母女好灵!
宁愿睡大街,不做富二代。并非自觉的阶级意识,而是儿童间最质朴的情谊,这种情谊却也是一种江湖侠气。三毛这个看似可怜的小孩,因这种不卑的侠气而让人同理让人欢喜。party场景中的众人都演得极好,整个场景设计相当完美。
在心疼三毛的同时也会为他微小但不放弃的信念感动
喜剧的涂层下是漆黑的现实,虫豸般努力活着的孩子们映射着比晚宴大闹剧更荒唐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