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新中国建立的前五十年,响应伟大领袖“人多力量大”的号召,中国大地上到处都是多口之家,一家人其乐融融围坐在一张桌子前吃饭的场面令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记忆犹新。九口之家的老赵家正是这些普通家庭中的代表,父亲赵宇初(毕彦君 饰)耿直固执,带着点儿自以为是的劲头。母亲敏容(吕丽萍 饰)又有些男尊女卑的封建主义旧思想,七个儿女也是秉性不同,各有主见。这其中,因被父母人为脑子笨的长女素春(陶红 饰)无疑是全家的顶梁柱。她亲切善良,忠厚随和,虽然时常受到弟妹的欺负和父母的打骂,但她始终以一张笑脸面对着她的亲人。
三十年的岁月中,傻春承担起家里大部分的家务,尽心照顾好每一个人,尽心去建设他们赖以遮风避雨、充满温暖的小家……
剧名取的很正确:傻春,不仅傻,而且惨,我很同情她。一个家就靠大姐一个人维系和支撑,其他人都不管不顾,各种任性,找麻烦,然后歌颂大姐人性伟大,不是有病吗?是想宣扬什么观念?大姐就活该承担更多?就因为是家人所以不管是吃了多少亏都要和睦要容忍,这种家有必要待下去?可怕的是现实中还是有很多这样的人,承担着一切,偶尔夜深人静时会想一想为什么自己会过成这样,但是这种电视又告诉你这样的老大才是楷模是标杆是伟大,我要吐了。
有可能就是想写实吧,告诉我们千万不要想她妈一样重男轻女,像她弟一样蛮横不讲理,像她二姐一样自私,我这么想才舒服些。
虽然这个剧假假的,但是人物设定也太符合那个年代了吧。我姥姥是地主家的,不懂事的时候就被抄了家跟着老姥改嫁,吃了很多苦,后来嫁给我的农民姥爷也没享福,生了一群女儿和一个儿子。我舅舅就是被宠大的不争气的那个儿子,高考复读三年没考上。我大姨因为是长女,姥姥姥爷很疼,所以让念完了高中。我二姨就很惨了,傻春起码念完四年级,我二姨二年级就辍学了,至今都不怎么认字,在家里任劳任怨照顾一家老小饮食起居。我二姨简直就是现实版的傻春:在家被父母忽视,没文化被兄弟姐妹欺负,结婚被家暴,临老了还得头疼啃老儿子结婚买房,最后还得盘算女儿嫁妆搞得母女离心。哎这种剧简直是在美化苦难,穷苦妇女少看。
好多人看了这部电视剧都说自己有这样一个任劳任怨的大姐就好了。无非就想要一个不要钱不要在法律上承担赡养责任的老保姆而已。人性真的很自私,凭什么剧里大姐不能读书不能结婚只能任劳任怨。我一问凭什么,就会有人说,你知道什么,大姐乐意着。这种回答最恐怖,社会主流观点是大姐乐意吗?
天涯上一个帖子,姐弟从小父母双亡,大姐从小辍学把弟弟拉扯大,辛辛苦苦靠卖菜买了一套大房子,帮着弟弟结婚成家。弟弟成家之后就认为,姐姐任务完成了,应该离开他们家。他大姐凭什么要他们夫妻赡养,他大姐从小帮着他是肯定是乐意的,是愿意的,最后他大姐应该默默无闻的离开。完成英雄一般都会壮烈牺牲的结局。然后若干年后,他可以教育他儿子,他曾经有多么好的一个大姐。大姐没有地方去不愿意走。弟弟说他大姐天煞孤星。他大姐最后自杀,终于完成圣女的仪式。
我身边真的有好多这种情况。我可以说,大姐们不是乐意的,至少要给她们尊重。一对夫妻四十多,养二胎,他们理所应当认为这个孩子应该是老公的大姐的责任, 老婆大姐的责任,反正不是他们的责任。他们做的就是等孩子长大了,吃果子。他们第一个孩子就是这么带大的。现在第二个,两个大姐都不乐意了。双方亲戚既然都去抨击他们的大姐。什么大的就应该帮小的。快五十了,不是孩子了。
总体而言很不错,好的我就不说了,重点在于吐槽。 1.首先,傻春本人,这也太圣母玛利亚了吧,年轻时全家拿他当佣人使,导致让她上桌吃饭还不习惯。①农场时,她要这么惹祸真的很没脑,场长好心给你吃住,帮你见你爸,哦,你倒好,不顾人家会不会被拉下水,一而再,再而三,你好了,人家呢?②后来开小吃店,最后拱手让人了,有一就有二,开服装店,妈妈又劝给弟弟弟媳了,哦,能有点骨气吗,看得生气。③办工厂,真的很冤大头,虽说最后赢了邻里情,但这剧情太圣母,看你想开工厂,一改冷漠态度跟你说想投资,他们钱赚了,你根本没得多少,人家嫌你拿钱多。他们赔了,嚷嚷着让你下台,工厂要卖了,你可倒好耳根子一软,心想:诶,大家都指望我咧,我得处理好邻里关系呀。哗啦,充冤大头自己付了18万。大家好了,你呢?是,想着带动群众致富没错,但考虑别人的同时能不能也考虑考虑自己!④最后,赵素觉成植物人,刘茜走了起诉离婚,最后赵素觉醒了,刘茜回来了,她一改往前厌恶的态度,想着,哎呀,我们这个家不能散呀,我们的第四代传人可怎么办呀。嘿,我就想不明白了,就非得是刘茜吗,找不到人了?好了伤疤忘了疼?总之,傻春人如其名是傻愣愣的,一根筋,她无怨无悔,她一人撑起全家,她是伟大的,但她也是悲哀的,以前为了爸爸放弃爱情,后来为了一大家子放弃婚姻,呕心沥血,最后全拱手让人。她对妹妹们好的同时占据主导的仍是她不察觉的重男轻女的思想,弟弟有事,妹妹靠边站。忙碌了大半生,最后仍未摆脱一方天地。
②其次,许敏容其实就是这一切事情的导火索,在全剧中一直重男轻女。好吃的给儿子,衣服只给儿子洗,好工作作弊给儿子,小吃店给儿子,钢材给儿子办,服装店给儿子,做饭她不会只会使唤女儿,孙子她不带嫌累,全程PUA女儿们。
③最后,这剧情其实真的有点毁三观。女主真的真的很圣母,剧情想凸显奉献的思想,可这不觉得太过了吗。全剧贯穿着重男轻女的思想,最后反转,我也没看到重男轻女带来的危害,主要人物傻春从始至终都体现着重男轻女。所以剧情这一思想还是没有正确表达。主角的一系列付出最后还是成全大家,泯为众人。剧终强行大团圆,就这样了还能接受刘茜我也无语了,别说娘家逼迫,迫不得已,天天以泪洗面,反正有心之人不做寒心之事!
小时候跟家里老人一块看的《傻春》,近日大学放假无聊,想重温一遍,刚刚看到傻春非法集资开服装厂。
剧拍的很好,只是有些桥段过于浮夸、热闹,像是话剧一样。
这部剧中,马大婶是我看来很重要的角色,简单说一下我的看法。
这个角色第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瞬间,是许敏容要把小楚送人,傻春离家出走去何叔叔家抢人,马大婶发动全院人去找傻春。当时正是赵宇初被打成走资派的时候,赵家落了难,揭不开锅,马大婶没有像别家一样看他们笑话,而是主动拉了一把。说明在改革开放之前,人们的生活虽然有差距,但相差几乎不大,还远远没有到嫉妒的程度。
第二个瞬间,是傻春开早点铺。马大婶因为会做豆腐脑,傻春雇她去做饭,她在家跟马大叔商量了半天,最后统一口径说是去帮忙。这里也能看出文革时期姓资姓社的问题在人们的心里留下了很深的烙印。后来马大叔喝多了骂傻春,她没脸再去早餐铺,早餐铺也被许敏容强行送给了素觉,她另起炉灶被素觉两口子挤对关门了。这里就是马大婶对傻春态度的转折点,因为素觉两口子的不地道,她对赵家一家都产生了怨恨。这说明改革开放的遍地黄金不是谁都有能耐捡,而马大婶恨屋及乌的态度也充分说明了其小市民的心态。
第三个瞬间,是马家对赵家嫉妒心理的集中爆发表现以及开厂前后对傻春态度的极大反差。素觉两口子故意呛她,她故意说赵家只有傻春有本事,人家买了辆新车,才有了后来素觉两口子盯上服装店的事;傻春去找她借针,她阴阳怪气的说你家那么有钱怎么不买一箩筐啊;小妹的夏利停在门口,马大叔哼哼一笑说摆阔呢……而傻春开厂之后,马家对傻春的态度又有了180度大转弯…希望发财能带他们一个,利用傻春的愚善坐上改革开放的列车。这时,贫富差距明显增大的趋势已经显现,人们的嫉妒心理也越放越大,金钱成了衡量事情好坏的标准。许敏容说,现在这个年月,就是嫉人有,笑人无。
马大婶对赵家的看法,生动的反映了国家政策对个人影响之深远。马家都是好人,不然马大叔不会在院里这么有威望,马大婶在开头也不会带头去找傻春。然而,小市民的眼界却限制了他们,赵家儿女因为有个有学问的爸爸,所以见得多学得多,还懂得运用关系,自然在改革春风来临的时候能把握住机会,而院子里的其他人,则是随波逐流,眼界狭窄,在别人已经开始开店时还在犹豫姓资姓社,只能眼睁睁看着机会流失。
最后想说说许敏容,许敏容是个传统的女人,重男轻女的思想在她心中已经根深蒂固了,难以破除。她无疑是爱她的每一个孩子,但她一直认为儿子才是最终给她养老的人,女儿则是都要出嫁的,所以她总是偏向儿子。吃苹果儿子吃一个,女儿们一人半个,早点铺、服装店,全抢了给儿子等等行为都让人恨的牙痒痒。然而,素觉的不成器,不单单因为许敏容的溺爱,傻春的圣母心泛滥也起着很大的作用。一方面,傻春被封建礼教熏陶的冥顽不化,她一直秉持着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认为她妈说的话都是对的,即便有争执,她妈一耍无赖,她就转头去劝妹妹们去了;其次,因为她从小把妹妹们管到大,妹妹们都对她言听计从,再加上刘欠揍屡屡找事使坏,就导致这两口子的奸计屡屡得逞,气坏观众了。也正因为素觉两口子的不地道,马大婶才开始记恨赵家。
所以,无论今天性别对立闹得有多么如火如荼,人们都该坚持,重男轻女一定是错误的思想。
马大婶的态度映射出了国家各个时期的特点,这部剧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好剧,相当真实。
我喜欢看
真挺不爱看圣母感化天下苍生皆一心向善的电视剧 妈妈喜欢看所以陪陪妈妈 因为比较喜欢大陶虹所以也就将将就就看了 不过还不错 虽然还是老套路没什么新意 但贵在真实吧 老五老六都挺漂亮 特别是老五 我喜欢的类型啊!!!
孩子们为什么会自私?因为她们认为自己得到的太少。 为什么会觉得自己得到的少?因为母亲的长年偏向——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有恃无恐。 与其称道大姐的自我牺牲,倒不如审视母亲的不公。 其实爱从来就不是平等的。 化妆减分
国产剧里老有一种挺无良的设定,就是一劲儿赞扬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牺牲,为此不惜生生的造出一个看似褒奖的鸟词:传统女性。
除了结局不太喜欢之外
很温暖也蛮搞笑的
我他妈居然看过这个,永远都记得憋屈死了!!!女主到最后还是一个人!!!其他角色真的……太操蛋了!!
大姐,就和具一喜在一起了吧
傻春一点都不傻。
傻春不是真的傻,而是爱着这个大家庭。
开眼界了。 这个是四合院吗?这个四合院的人很奇怪,充满敌意。小时候不是各家孩子都各家乱窜的吗。这个儿子可以没有吗?觉得傻春和具一喜很配。这对父母真不是人,竟然让女儿当全家8个人的佣人。去农场为老爸,风风火火开小吃部,服装店,制衣厂,很看得开,钱重要,还是亲情重要。赚钱为家人
只能说傻人有傻福...
我觉得挺好看的
放假回家和我妈一起看的一部电视剧,其实说真的还挺喜欢的,可能是和自己的家庭有那么多相似之处,也可能单纯是因为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哭了
今年唯一看过的大陆电视剧。
好久没有这样感怀了。想念的不只是感情,还有属于那个年代的所有味道。
外婆,妈妈,舅妈,表姐..我们全家都爱看。
吃亏是福
这家人怎么活到这么大的?除了傻春还有个别几个,其他人收拾收拾去世不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