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说王晶炒冷饭的大概没明白这次王晶到底要讲什么。
同样的ICAC斗雷洛跛豪,今时今日,时代环境变了,古天乐代表的法律对决吴镇宇代表的警察(郭嘉机器的秩序维护者)的意味自然变了。懂的观众自然懂。
也多亏大陆语境的距离感,如此敏感的时期,如此敏感的港片才得以过审。
2.沿着上一点说。
看到许多人说本片是《追龙》的续集,个人不认同,历史、演义永远是拿前朝的戏讲本朝的事。
本片的调性与之前任何一部有关雷洛和跛豪的港片都截然不同(甚至是正剧气质最足的《跛豪》)。从一开始第一幕配乐中就展现出的悲,替代了过往同题材插科打诨的喜。
如果说大半段都因为审查在70年代躲躲藏藏、遮遮掩掩的话,那片尾曲的点题无疑是昭然若揭的,王晶已经把他想说的,都唱给观众听了。
3.林纪陶老师曾经说《踏血寻梅》是第一部特区电影。
那时候大概没有人会想到,短短几年,从《拆弹专家2》到本片,香港电影完成了社会主义电影化。一向以题材丰富自由而不同的他们,有一天要以《让子弹飞》的方式讲述他们最擅长的类型片之一——警匪片。
两部片子语境太过相似,以警匪片讲一个“被制度化”的社会。
影响主角破案最大的阻碍,永远不是匪,而是体制。这也是大陆很难拍出真正警匪片的原因,体制的障碍是必须缺席的,只能寻找暧昧的变体,如《亮剑》里的政委。
4.今年的HKIFF,翁子光的《风再起时》被技术原因取消了放映。 龙无被擒处,风无再起时。
优酷首页老给我推,显示分数是7.2,我以为是豆瓣评分就看了,心想着7.2应该是一个中庸分数吧吃饭看一看也没什么,结果怀着极其无语以及不理解为什么居然能打到7.2这种分数心情看完了,最后才知道他是优酷内打分。 我奶奶的,以后选电影看一定要先来豆瓣。 我就来稍微讲一讲剧情吧。 剧情表面上看很简单,是打击贪污,成立了一个专门打击贪污的廉政公署,这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其中有无数的枪战刀战以及缉毒剧情(没有恋爱剧情真的是感谢天感谢地) 最最最离谱的是,这个廉政公署要打击多少黑恶势力香港不清楚吗?他们前期真的看不出来有一点点军备实力,既然警察贪污腐败,军队去哪儿了?军队呢?一小撮老弱病残西装革履的直接跑到人家贩毒窝点?你打击谁呢?你要收取什么情报啊?影片中都没有交代。
一群律师(注意是律师,他们不具备任何的武装条件,只是在开头的时候交代了一下有教他们打枪。)西装革履的去贩毒窝点居然都生还了,就死了一个探员头子,还反复用这一桥段来强行煽情,草了,你们腰杆挺得笔直的穿着连褶皱都没有的蓝色西装,去一个百十来号人的毒品窝点而且他们都有刀枪棍棒,你们不死绝了就已经是上天格外开恩了好吗?
剧情的硬伤还有非常非常多,整部剧的逻辑根本就连不上乱糟糟的,这里来一点,那里来一点,哪一点都没有交代清楚,还强行让一个女探员被强奸了,这有必要吗?
在招募人手的时候,一个在黑道混了几十年的三言两语就变成了自己人,而且他们还不用受到任何法律上的制裁,这合理吗?
再说结尾,那两个大贪官,一个是警界大贪官,一个是毒贩头子,怎么把这俩人塑造的这么有英雄光辉呢?前期铺垫了警察头子不讲义气谋杀了手下,怎么结尾他对手下那么好呢?而且两个骰子之间有矛盾,反水的时候,毒贩头子特别生气的扔了东西,那他做了什么吗?他什么也没有做,他只是扔了个东西来泄气而已。他没有去打击报复,也没有黑吃黑。这合理吗?一个贩毒贩了这么多年的大佬,在警察来抓他的时候,让小弟先跑,自己留着被抓,这合理吗?
总之整部电影就是胡搅蛮缠,乱七八糟,打分5.0都是抬举他了,如果没有这些老牌港片演员我两星都不想给。
介于还有人说“哎呀,港片爽不就行了吗?”,这部电影西装革履,站的笔直,用脚踹开一个门的生硬镜头反复播放。一点都不爽,真的,一点都不。
《追虎擒龙》讲的是“时势造英雄”的故事。时代之交的两代人对“现实”与“理想”的不同诠释。对于徐乐来说,警黑勾结是英国殖民统治下不得不做出的选择,适度的腐败有利于社会良序有效地运作。
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陈克有着不一样的见解。他与白松安所代表的廉政公署秉持公正的理念,以铲除贪污不法分子为己任,与警察、黑帮展开了斗争。
相较而言,陈克比白松安走得更远、更为理想。白松安曾劝说陈克适可而止,廉政公署的责任是打击贪污,而非缉毒,陈克不听,坚决斗争到底。
说到底,陈克是新时代的徐乐。年轻时代的徐乐没有理想吗?他也有。不过他最终发现,在他所处的社会环境里,警黑勾结是维系社会稳定的有效方式。适度的腐败有用,这样能让每个人都分到他的利益。
电影里有一幕是陈克与徐乐的交锋,极为精彩,反映出两代人不同的思想观念。与陈克为理想所激扬的情状相比,徐乐对现实有更加清醒的认识。
他问陈克,为何英国没有反贪部门,而要在香港成立廉政公署?和谐与平等,是虚伪的口号还是美好的谎言?进而提醒陈克,年轻人有理想是好事,但小心不要被坏人利用,去做不理想的事情。(这会是下一集的内容吗?)
徐乐无疑苦口婆心,他其实很清楚现实是怎么运作的。他所做的虽然不是普通公民所期望的,但却是对公民有利的。这是统治者该做的事。而且,在与手下的交往中,他也展现出了情义。
尤其在结尾,他知道自己日薄西山、离死不远,话音里透露着一股对往昔的缅怀之情。他清楚“时势造英雄”的意义,是时候退位了,现在世界属于像陈克这样有着远大理想的年轻人。
但能说,当年的徐乐就没有像现在的陈克一般有远大理想吗?或者说,陈克以后不会遇到像徐乐曾经面对过的现实困境,从而改造理想。一枚银币的两面。
王晶对此作出了自己隐晦的阐述,而非一味宣扬公平、正义等崇高理念的价值(也可能为了在大陆公映,选择主旋律的思路),这很难得。
只有腐败,才是现实世界运作的法则。因此,大多数电影都在撒谎,它们让我们相信公平、正义等理念,而没有告知我们世界的真相。这导致了年轻人堙灭在虚无中,做出了无谓牺牲。
4分是送给几个超级大咖演员的,影片本身也就值1分。剧情平平无奇,打斗普通,也没什么过激刺激的镜头,不知道在看什么。也就全是大咖,看看热闹吧,怪不得被称作烂片之王,当然,他盖那么多学校还是非常值得称赞的。看看这种电影,就当是支持古校长了。香港电影拍得是非常的公正,画面,道具,着装,镜头感什么的,好像一个非常听话的孩子,所有都在预料之中,没有任何的惊喜和意外。
我在家看完了《追虎擒龙》,没看别的因为是古天乐主演的,我也是知道他是一个影帝,电影一般都会不错。但我觉得这个电影稍微逊了点,虎头蛇尾的感觉,电影中抓到黑帮的亲信,就得到证据,有证据直接抓人,但是被抓的人都没有过多的反抗,并好像默认了没有翻身之地,那毕竟你也是黑帮首领,能伸手遮香港的半边天,有了证据一下就被一锅端了。电影中的演员表演的还是可以的,几个影帝一起同台演,还是很有看头的。电影告诉我们的就是徐乐和跛豪的被捕,说到底是一个时代结束了,旧秩序不再适合新时代的大众利益,只能被淘汰。就这部电影来说,这部以廉政公署为视角的讲述当年香港由乱到治的电影,本应该是一部反黑除恶的正能量片,结果呢,看来看去,我就只看到了其中黑帮片的风格。特别是其中那场查仓库的情节,就像是黑帮之间的火并。看得人很尬的。并且双方打斗时演的比较假,主角光环太明显,没太多意思。总体来说这部电影谈不上好电影,但不至于很烂。
从小就特喜欢港剧,这次也是非常典型的港剧风格。由古天乐饰代表廉政公署对抗吴镇宇饰演的徐乐进行激情对抗。古天乐一直演技在线,无论是内心戏还是打斗戏,尤其是用锤子砸开大门铁链还是在女朋友住院后的内心挣扎表现的淋漓尽致。完全冲着古天乐来的,果然古仔出演,必出精品,大爱。很棒,强烈推荐的一部剧非常好。
第一个悲哀:这个题材拍了多少次了?怎么拍、以什么角度拍都拍不出新意来。光王晶自己从09到现在都第三次拍这个题材了吧?炒冷饭没意思。第二个悲哀:香港影坛没新人了,来来去去都是那几个面孔,尤其是涉及到警匪题材的。看看那几个面孔都老成什么样了,还要拍年轻角色,不尴尬吗?!哎。最后回到电影本身,太多尬演的桥段了,毫无逻辑。
好看🐔🐔🐔🐔🐔🐔🐔🐔🐔🐔🐔🐔🐔🐔🐔🐔🐔🐔🐔🐔🐔🐔🐔🐔🐔🐔🐔🐔🐔🐔🐔🐔🐔🐔🐔🐔🐔🐔🐔🐔🐔🐔🐔🐔🐔🐔🐔🐔🐔🐔🐔🐔🐔🐔🐔🐔🐔🐔🐔🐔🐔🐔🐔🐔🐔🐔🐔🐔🐔🐔🐔🐔🐔🐔🐔🐔🐔🐔🐔🐔🐔🐔🐔🐔🐔🐔🐔🐔🐔🐔🐔🐔🐔🐔🐔🐔🐔🐔🐔🐔🐔🐔🐔🐔🐔🐔🐔🐔🐔🐔🐔🐔🐔🐔🐔🐔🐔🐔🐔🐔🐔🐔🐔🐔🐔🐔🐔🐔🐔🐔🐔🐔🐔🐔🐔🐔🐔🐔🐔🐔🐔🐔🐔🐔🐔🐔🐔🐔🐔🐔🐔🐔🐔🐔🐔🐔🐔🐔🐔🐔🐔🐔🐔🐔
同样是王晶拍的跛豪与徐乐的故事,但远远没有《追龙》亮眼。与《追龙》所聚焦的两人波澜壮阔的霸权创历史不同的是,《追虎擒龙》所关注的是两位的末日时代,但是作为终结其霸权的廉政公署却没有任何大展拳脚的戏份,突破全靠敌方的内讧,连悲壮都是以牺牲智商(杀人先杀王)为前提的。另一方面两位枭雄的霸业也拍的过于小家子气。只能说句时也势也。影片最后逮捕时两位的表演倒是足够加分。
除了梁家辉稍微展现出了一点点🤏演技之外,其他人的表演都跟古校长的脸一样僵。王晶为啥这么爱这种过时的枭雄题材?那点余晖明明都黑了还要被他紧紧攥在手里不放,任谁看了不说一句香港电影惨?
从白松安(林家栋)死了之后的剧情和节奏就开始一泻千里,古校长瞬间智商升级,ICAC突然就毫无征兆的牛逼了起来,然后就像流水账叙事一般把梁家辉和吴镇宇给降伏了,这…也未免太草率了吧,扯犊子呢。
一个题材翻来覆去的拍,没意思
终于看了。扯淡有点扯的太大,最后全都变成枪火厮杀。王晶可能是拍给下一代的人看的?
雷洛当年一定想不到,他贪污的那点小钱让全港警匪影视界有了万年不倒的撒手锏素材,唉,要是知道如此,他当年会不会乖乖就范,出狱后写回忆录,卖故事搞垄断一样可以赚钱哈哈哈,不过当下资本的运作恐怕连这个所谓的五亿探长都会感到吃惊呢
香港电影其实有一条是没怎么变的,什么赚钱拍什么~变的不全是他们,也有我们。
可憎的不只是背叛全世界,還要欺騙自己也背叛過去。一直認為《追龍》和《金錢帝國》系列不只是IP,更可視為王晶對青春時代的另類重寫, 無關善惡好壞,僅存於舊時代的梟雄傳奇成為一種鄉愁,用他粗野的敘事帶觀眾回到已不存在的過去,那一個任何人以為可以改變世界的時代。由四大探長轉向ICAC成立看70年代本無不可,ICAC 出現為香港走向現代化的標記,是各種改革中不可或缺一環,最終透過法律和制度完成「靜默革命」,而不是以暴制暴將壞人打倒的警匪片,一大班行政人員化身職業特工隊殺敵救同伴,我以為這只是一個發生在名為「香港」的平衡時空。既然舉起反貪之名,那正義的事更要顯出底線和道德感嗎? 戴上純屬虛構的頭盔,怎可能借電影製作視歷史如無物、放飛自我。更可悲在當王晶也要擔起主旋律任務,過去香港導演們信守市場法則的信念正式玩完。
廉政公署在一個無法治無公義的時期承擔了除暴安良維護社會理想的功能,對戰場景意外地激烈。畢竟是合拍片,大概只是該怎麼拍怎麼拍,但是很多場景比如法律系男主角在校友會上質問警長為何放走前夜街頭混亂的滋事者全員,還是忍不住認為這其中有些metaphor。「不是因為有希望才堅持,而是因為堅持才有希望」。
拍马屁的烂片
全程傻眼——ICAC專員(古天樂)向正在台上發言的呂樂(吳鎮宇)大喊:「講人話,唔該!」?一段群毆戲不知為何就拍成了喪尸片,最終靠姜皓文出動火魔救下眾人?全片最後一句古天樂的內心獨白???全片一半以上完全看不出是拍70年代⋯⋯
湊活能看,為了古天樂去的。但是劇情太單薄,臉譜化十分嚴重,好人壞人都很假,只能說幸好影票價格不貴。
五一档最工整的电影 王晶还是有点水平的一个题材不同角度都能讲出不同的故事 虽然不如追龙亮眼 但看几位飙戏还是很爽的
仓库逃跑那段简直把我智商按在地上摩擦..
太无聊了,甚至远远不如当年的《金钱帝国》,一部毫无灵魂的电影,聚齐了四个影帝,结果每一个主角都是扁平的,情节写得和过家家一样。以为王晶现在是好一部烂一部,没有想到还是变成了烂一部烂一部,故事顺拐的程度仿佛是《反贪风暴》系列的好兄弟,假得和梁家辉饰演的跛豪的鼻子一样。
多一星给“讲人话唔该”
好一般。男主演们沧桑的我都心疼了。
王晶啊,不行就是不行
尴尬感,如坐针毡,如鲠在喉,如芒在背。王晶把怀旧黑帮类型片,拍成了不伦不类的廉政公署大型宣传片,不如不致敬。这水准,甚至不如30多年前港片。这大概就是香港97回归后,文化形态呈现出的新趋向吧。毕竟,内地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票仓。片中公署职员牺牲桥段,莫名其妙,且牺牲得毫无价值,面对的那群匪徒,宛如丧尸般的工具人,只知道往前冲,不知道拐弯。该片在某种程度上,也极度物化所有女性角色,完完全全男频向视角。她们像是没有脑子,似乎只会尖叫,大惊小怪,和在老男人们面前,跳舞献殷勤。古天乐被绿,未婚妻被玷污的桥段,有头无尾,握手言和,也是荒诞可笑,王晶,怕不是有厌女症。唯一可圈可点的,应该是美术场景道具,做出了网红怀旧茶档铺的高仿感。求求香港制片门,不要再试图效仿黄金一代的港片视听语言,扎扎实实发挥过审优势。
“黑社会”的改写,东莞仔和Jimmy当初没有加入社团,而是去公署当了检察官,联手对付大D和吴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