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人性善恶与暴力执法的残酷
本片无论在摄影、配乐、场景的调度,以及演员的发挥上都是极度的精赞,而比这些更具优势的是本片所折射出来的内容深度。 影片虽然是警匪题材,但编导却巧妙的借助了这个平常的视角揭示了道德与法律、人性善恶与暴力执法的残酷,顿时升华了片子的主题,提高了档次,显得极其不平常。几位主演均以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的角度对比讽刺了现实社会法律的漏洞,而由漏洞引发出来的一系列人性善恶着实令人发指。 本片的叙述手法不愠不火,节奏推动错落有致,剧情铺垫层层深入,以无声胜有声,以静制动,看着人心惶惶,看完内心压抑,再加上艾米莉的出色发挥,更为本片加分。
2 ) 为什么塞车戏是影史上最令人紧张的场景之一?
原文 | How Denis Villeneuve Made the Gridlock Scene in \'Sicario\' Unbearably Tense
文 | V Renee
译 | Dora Tan
校 | Solemn
故事的戏剧性来源于紧张的气氛,而构建这种紧张则依赖于故事的结构性。
丹尼 · 维勒纳夫导演的《边境杀手》中大塞车,是影史上最令人紧张的场景之一。
在这场戏中,FBI 探员凯特(Kate Macer)连同政府特遣部队的车队押送毒贩,穿过毒枭控制的墨西哥边境小镇。
到底是什么让这场戏使人神经如此紧绷呢?
电影播客 CineFix 在视频中逐帧拆解场景。
我们也做了一个一览图表,这样导演怎样构建场景就一目了然了。
构建紧张焦灼的场景并不是只有一种办法,但是一些具体的因素是需要被具体考量的,因为这里面其实都是人体生理学的运用。
时间
制造紧张的感觉全靠你给你的观众施加一些压力,同时又让他们在内心忐忑中产生各种期待,而创造这种压力的条件完全基于时间。
这样就需要你谋划一下怎样设置这些障碍,包括逐步构建紧张感所花的时间,并且让紧张感在贯穿这个场景的过程中有起有伏。
起伏跌宕
《边境杀手》中的塞车戏足足有 13 分钟,确实有点长。
但这场戏却不让人厌烦、能紧紧地抓住观众,正是因为它的波澜起伏。
换句话说,这场戏的紧张程度并不是一路直线加强的,而是带间隙的有增有减,因此观众无法准确预期接下来什么时候有新的悬念被揭开。
或许,当特遣部队转移到墨西哥监狱之后,或者之后跨越边境回到美国的时候,观众们能稍稍喘口气,但一旦镜头移到车窗外大塞车的场景,难得放松的机会就瞬间没有了。
高潮(payoff)
我应该叫它们高潮么?塞车的这场戏里其实全是高潮,但是紧张的程度又变换莫化。
比如剧情高潮的这一部分吧,在塞车戏的末尾,双方的对峙达到顶点,毒贩之一试图拿枪,但被特遣部队扫射成了筛子。
然后这并不是最终的高潮, 而这恰好就是维勒纳夫真正展示其大师技巧的地方。
对峙中的互射铲除了敌人的威胁,这标志着特遣部队外部冲突的高潮。但是,凯特探员还有一个内部冲突没有解决——从道义的角度他们的所做所为是对还是错。
她悚惶地目睹着光天化日之下车流之中的枪战,并问道 “我们他妈的在干啥?”
然而与此同时一个毒贩从车后偷袭她,她还击干掉了对方。她声嘶力竭的咒骂让内部冲突达到高潮。
至此她的内部冲突其实也解决了,她的问题其实就是她想要寻找的答案。
以下是 CineFix 做的信息图表,我们把这 13 分钟每一个场景都抽离并展示出来。在这个时间轴上你能看到维勒纳夫是如何构建这个无比紧张的场景的。
3 )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
不少影迷的2015年度十佳里都少不了《边境杀手》。老实说,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Denis Villeneuve)想要跻身像大卫·芬奇那样的超一流导演中,还需假以时日。《边境杀手》称不上完美的作品,但在乏善可陈的2015年的好莱坞,已属难得,可圈可点、值得一说的地方还很多。
看过这部电影的同学,应该了解这部电影的剧情。女主角凯特(艾米莉·布朗特 Emily Blunt 饰)是FBI探员,在美国和墨西哥边境打击毒贩,她遵纪守法、满怀理想,但是自从加入了马特(乔什·布洛林 Josh Brolin 饰)的队伍,尤其是看到亚历桑德罗(本尼西奥·德尔·托罗 Benicio Del Toro 饰)的所作所为之后,她一贯奉行的正义观发生了动摇。电影不仅在故事的设定上,一次又一次地打击女主角所秉持的信念;还利用画面构图,辅助叙事。今天我们要聊的,就是这部电影的这一特点。
<图片27>
「高调出场
电影开场,女主角带队执行任务。这个开场,是独立于后面的叙事的,主要目的,是隆重推出女主角。这时候的女主角是个“立场坚定主义真”的女汉子,所以在构图在对她的表现,要让她看起来尽量的高大。
女主角的出场镜头是一个单人面部特写,时间大约持续16秒钟左右。用这么长一个镜头意在强调这个人物在电影中的重要性,非常直接,非常清晰。
<图片1>
接下来镜头拉开,我们可以看到女主角和队友们坐在一辆行进的车中,这个时候的女主角依然是被突出的,因为镜头的焦点一直在她脸上,其他人则是模糊的。
<图片2>
到了行动现场,镜头也主要集中在女主角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女主角的表情非常坚毅,说明内心的坚定。
<图片5>
在双人镜头中,导演将女主角安置在前景,突出女主角,虚化景深处的队员。我们看,这个镜头是从地面上死人的视角往上斜角仰拍,这个时候的女主角看起来很强、很大。
<图片6>
<图片7>
接下来的室外镜头又是一个斜角仰拍,强调女主角的高大,而不远处的黑人队友则刻意矮化。同角度剪辑,很流畅。
<图片8>
这个时候,女主角是个法制观念坚定的人,要么白,要么黑,要么好人,要么坏人。所以,镜头对她多仰拍,仰拍常常表达一种崇敬的态度。
「矮化
接下来,故事正式开始。真正的边境杀手登场了,女主角高大的汉子形象开始被矮化。
首先,女主角被男二号马特选中这一场戏中,女主角进入会议室之后,所有人都坐着,只有女主角拘谨地站着。女主角这个半身镜头的角度是模拟坐着的人视角的微微仰拍。站着的人,从高度上应该对坐着的人形成一种压迫之势。这里正好相反。坐着的大佬们显得气定神闲,咄咄逼人;站着的女主角缩手缩脚,像一场新工作的面试。而且,比起坐着的人,女主角在画面上所占的比例,明显要小得多,我们可以进行一下对比。
<图片9>
<图片10>
这样还不够,导演可能怕观众没有认识到,在接下来的全景镜头里,更是把女主角挤在整个画面的深处,以传递女主角的地位的变化,与女主角的开场亮相,形成了对比。
<图片11>
不仅如此,在接下来的镜头里,女主角的个头,也被矮化。我们目测男二的身高其实跟女主差不多,甚至还要矮一点,但是导演却故意让男二比女主角高大很多。
<图片12>
去墨西哥带回被抓毒贩这场戏之前,有一个行动会议。在这个会场里,女主角对男主角亚历桑德罗的身份表示疑虑,并与男二发生了口角。女主角和男二一开始都是半身镜头,为了让男二在气势上打败女主角,男二向镜头走来,形成肩部以上的中特写时停住,面部占据了画面的中心,让女主角在画面构图上处于不利地位。
这时,男二又一次高出女主角一大截,女主角处于被压迫状态,女主角的无力感,有没有?
最后,看这个构图,你就可以知道女主角这次的质疑与挣扎肯定失败了。
「自我矮化
最后一场戏,是对女主角的信念彻底摧毁的一场戏,所以导演对画面也格外考究。
女主角在阳台抽烟,男主角像幽灵一般出现在女主角的房间里。先是一个照明度较低的布光的镜头,显示女主角的内心是灰暗与沮丧的。
<图片18>
女主角被男主角叫回到房间里,这是从男主角的视点拍摄的。因为是对着阳台,形成了一个逆光镜头,这当然是故意的,导演是不可能不知道补光的,只能解释为女主角陷入了黑暗与危险之中。
<图片19>
男主角也在一片灰色之中,看过电影的同学应该知道,男主角还没有拿到女主角的签字,之前的杀戮行动还不是合法的。但是,我们看到男主角的后面是亮的,是不是也意味着后面的戏对男主角来说是明亮的呢?
<图片20>
双方坐定之后对视,然后,男主角走位,把女主角挤在墙角,占据了绝对优势,完全控制了场面。
<图片21>
<图片22>
女主角被迫签字之后,男主角离开了女主房间。女主角拿枪追至阳台。导演先给了一个纵深镜头,这个时候,在画面中,女主角是明显占优势的。
<图片23>
但是接着男主角一个转身,切成了一个半身镜头。
<图片24>
等等, 这个镜头是有问题的,看出来没有?
这个镜头接在女主角的正面镜头之后,是女主角的人称视点。正常来说,女主角在阳台上,在高处,接一个俯拍镜头,才符合逻辑。但是这个镜头却是从低处拍上去的,男主角显得气场十足,高大威猛。
视角的变化,实际上暗示了女主角内心的变化。如果说,之前导演在画面故意矮化女主角,这里就明显有了一个女主角自我矮化的感觉。看对方是高大的,那么显然自己是渺小的。
导演让这个他很得意的形象在画面上停留了12秒钟,以一种时间的延续,增强视觉冲击力,不仅击溃了女主角,也击溃了观众。
看到这里,同学们有没有意识到,拍这种男女之间冲突戏,其实就是按照爱情戏的套路来拍的,这不就是一个征服与被征服的过程吗?这时的男主角的光辉形象,不禁让我想起张爱玲的名句:“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
所以,接下来女主角完败,她所坚守的信念也随之崩溃,是再自然不过了。
这个时候,依然是一个纵深镜头,跟刚才的纵深镜头形成对比,这一次,男主角在前景,女主角在背景。
<图片25>
女主角放下枪,男主角走出了越走越大,直到走出画面之外,把渺小的女主角留在了昏暗不明的灰色世界之中。
<图片26>
最后,我要说的是,好的电影,始终使用画面配合、加强叙事,明白了这点,看电影的乐趣又多一分。
微信公众号:电影拉片室。欢迎关注。
4 ) 导演表演5星 剧本4星
剧本:
1) Emily Blunt的角色虽然是女性,但除了和反面配角未成功的one night stand功能之外基本没有女性角色特征。影片的前半段基本以Emily Blunt的视角进行,她带着观众的眼睛,带着美国的传统三观,对程序正义的追求,审视着发生在边境上的种种。Blunt的角色实际上就是电影观众。
2) 手环的相关剧情刻意取巧,和全片强烈的现实感格格不入。为什么在可以有多种情节设置选择的情况下出现如此狗血的剧情?减分。
电影语言:
各种完美。
1) 开始爆炸前突然切入黑男闺蜜的主观视角,运用得当;
2) Emily Blunt和黑男闺蜜在会议室门口等待时室内室外声音的切换很巧妙;
3) 墨西哥警察家人第一次吃饭时小孩滚鸡蛋,然后下一个镜头小孩在室外颠球,能看出非常次要的戏也处理得很细致;
4))Emily Blunt刚到达空军基地,布置任务的一场戏,教科书式的剪辑,完全身临其境;
5)水桶那场戏科恩兄弟上身了;
6)牛逼的第一次进出墨西哥,航拍和美到爆的自然景观就不说啦。
7)不明白为什么第一次从墨西哥回来,Emily Blunt指责Josh Brolin的戏要用全远景,为什么不用中近景?
表演:
1) Del Toro这个角色就是有戏,看他在车门外虐人耳朵爽死;
2)Josh Brolin 次之,一开始的会议室戏不错;
3)Emily Blunt 受到角色限制,只能撸头发揉脖子。
5 ) 严肃影评#4: 毒品的战争,模糊的界限 8/10 --- Sicario
这是一个由始至终都需要屏住呼吸的2小时。
Sicario讲述的是FBI探员Kate(Emily Blunt饰,上一年Edge of Tomorrow的女主角,把阿汤哥的风头都抢过去了)参加缉毒特别行动组追查墨西哥毒枭的故事。其中有招揽她加入行动组却并不知道从什么组织而来的Matt(Josh Brolin饰),以及曾经是检察官但身份极其神秘的Alejandro(Benicio del Toro饰)。乍一看剧情可以说是典型的缉毒片,但是真的只是这么简单吗?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导演拍了很多暴力的电影,但是却很少人像导演Denis Villenueve一样去拍关于暴力的电影。这两者是完全不一样的。后者关注的更多是暴力发生前后的故事,那些暴力事件爆发前让人神经紧绷的瞬间,以及发生后让人无奈与迷茫的时刻。他2009年拍的Polytechnique一丝不苟地为大家重现了蒙特利尔大学枪击事件,而2012年拍的Prinsoner则以极其悬疑的方式讲述了一个绑架事件。
对于这次的Sicario来说,Denis Villenueve带来的不仅是悬疑,让人高度紧张,这些他以往影片中常有的元素。虽然可以说这依然是一部关于暴力的电影,但他这次的聚焦点,更多的在于真正正正的暴力,或者说这场关于毒品的战争上。
我本来打算大段评论这部悬疑感达到极致的影片中高水准的摄影以及配乐,毕竟这些都是使得观众能全情投入的重要元素。其中比较有趣的是摄影师Roger Deakins(曾经拍摄过The Shawshank Redemption/No Country for Old Men/Skyfall/A Beautiful Mind…12次提名奥斯卡无一获奖的大师)不断使用无人机在高空拍摄的画面,既有跟踪缉毒组的行动,也有仅仅为了显示边境干旱而又咄咄逼人的恶劣环境。配乐则由Johann Johannsson操刀,导演上一部作品Prisoner正是出自他手…你问我感觉如何?试想一下你家里那个平时都不敢靠近半步的地下室突然传来了恐怖的钉钉子声音,大概就是这样吧。
但这些都不是重点,因为在缉毒片的外表下,这实际上是一部战争片。这是一部关于毒品的战争的片子。并不是像Narcos(电视剧我就不评论了,但是强烈推荐: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25850640/?suggest=narcos)那样关于毒品交易的战争,而是实实在在真枪实弹的战争。可能对于观众来说,这并不是从头开始就能明显感觉到的事情。没有关系,因为电影中有些角色也不是一开始就明白这一点的。
Sicario与同类影片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观众们以及Kate发现自己正处在战争中央这个事实的过程,正是推动电影情节发展的主要因素。这是一部关于揭露事实的影片,这是一部通往地狱深渊的影片,然而当Kate以及观众回过神来的时候却发现,尽管很恐怖,这些情节却离我们很接近。
Kate作为影片“正义”一方的主角,实际上代表了大部分天真的群众。她在自己的部门里出类拔萃,她奉公守法,她希望用法律手段逮捕毒枭。她希望把日趋北移的犯罪团伙摧毁,因此“自愿”参加特别行动组。一开始觉得整个过程莫名其妙,甚至觉得行动有太多越界行为了,却依然希望能按程序把案子办好。随着故事的发展,事实慢慢展示在她的面前,而观众同时也开始了解到真正的情况。但即使残酷的现实就在眼前,她依然拒绝用不公正的方式来执法。正如其中一幕,她坚持要到银行里拿交易记录来立案,但Matt却给了她当头一棒。钱你可以通过立案来没收,甚至整个行动下来缉获的毒品你也可以拿去充公。但行动组有且仅有一个目标,就是把这场战争赢下来,把秩序重新调平,虽然这是贩毒的秩序。随着剧情的推移,关于与Kate终于都慢慢了解到,好与不好的界限,法与无法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了。
不得不说Emily Blunt贯穿整部电影的演出是无可挑剔的(可惜今年女演员竞争太激烈…)。对Kate这个角色而言,她受到的打击不仅仅在身体上,也在心灵上。从蒙在鼓里到深谙整个行动的实质,她不仅多次被利用,与死亡擦身而过,更从一开始天真无知地反抗发展到了最后只能无奈接受残酷的事实。当她最后把枪重新装起来指向Alejandro的时候,正正表明了她希望彻底毁灭这种毫无原则可言的无序治理的愿望。然而她还是没有扣动扳机,似乎她终于明白了要维持社会的秩序和安稳,这种无序治理是必须的。而她的存在,以及她所代表的“正义”的存在,在这场战争中是毫无用处的。
枪的另外一头是由始至终保持神秘的Alejandro。相对于Kate,Alejandro被设定成不给任何情节去发展的角色,所以他从头到尾都只是一个冰冷精确的杀手。我们只知道他也有让人怜悯的过去,妻女被杀,为了报仇而成为最后这个毫不留情的杀手。但除此之外我们一无所知。影片很好地从细节中让观众更多的了解不同的角色,比如说Matt一出场的时候穿着的是拖鞋,比如Kate每天几乎都是穿同一套衣服。但是Alejandro并没有太多这样的细节。回想起来,似乎只有他细心叠好外套那一幕。而Alejandro代表的,正正是虽然无情,却能直接解决问题的办法。当他丝毫无损闯入毒枭家中的时候,当他让毒枭一家人继续吃饭的时候,影片的紧张气氛终于到了极点。相信多多少少有些观众会希望Alejandro最后放过无辜的妻儿,但画面无情得甚至不给瞬间被杀的他们一个交代的画面。当他说出“是时间去见上帝了”的时候,我们终于明白到这场毒品的战争使得他的人性早已不存在了。
剧本实际上是整部影片质量最低的地方,很多不太合理的情节,我就不一一评论了。最让我觉得遗憾的地方,可以说是穿插在影片之间的墨西哥警察的故事。很明显,编导的意图是想把他以及他家人的故事来代表影片的主题传达给观众,也就是“纵然经过了这么一场残酷激烈的战争,但对于希望控制毒品以及毒品带来的牺牲这个美好愿望,依然是徒劳无功的”。我很容易明白编导希望传达的这个主题,但是要我对这家人产生更多的感情以升华这个主题,恕我无法做到,因为影片根本没有放太多的心思去为观众构造这个感情基础。
但是拿着这样一个质量不太好的剧本,Denis Villenueve依然能拍出这么一部悬疑感十足的电影,可谓十分难得,我也十分期待他后面的作品(Blade Runner续集!)。在这个影片总体质量偏低的9月(我的Black Mass影评: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7603437/ ;Everest影评: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7604386/) Sicario可以说是一枝独秀。至少我走出电影院的时候,感觉差点要喘不过气来了。
对于悬疑片来说,让观众喘不过气来大概就是最好的感觉吧。
6 ) 黑暗境地,恶狼扑虎——丹尼斯.维伦纽瓦新作《边境杀手》漫谈
黑暗境地,恶狼扑虎
影片开篇,黑屏字幕给出“Sicario”一词的意思,最后一句写着:在墨西哥“Sicario”的意思就是“Hitman”——职业杀手。而影片给这位有着特殊称号的杀手,设定了极其沉重的故事背景:墨西哥腹地与毒品走私交易。
加拿大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 曾说,别人给他这部电影的剧本时告诉他,这个就是你一直在寻找的故事,而事实证明那个人说的是对的。丹尼斯说,这部电影,相比墨西哥与毒品,其实更与战争有关。在越发嚣张的暴力压制下,导致人民越来越沉默,这让他觉得更有必要去好好面对这份恐惧。而在他以往备受人们喜爱的作品中,无论是《囚徒》、《宿敌》、还是《焦土之城》,他常常说,“恐惧”是他的灵感来源。
而这一次的故事历程,就像电影海报中那句:在黑暗中越走越深,得到的真相也就越来越黑暗。这一次的极端与挑战,绝不止是行走在美国与墨西哥的边境上那么简单,伴随而来的不只是国家的边界被打破,更涉及了法律的边界被挑战,甚至还有内心的原则被践踏。从另外一张北美宣传海报上,可以清晰的拿到本片的基调。由艾米莉.布朗特饰演的FBI特警Kate,在故事的发展中虽然是个开端,但是之后她却反被人利用自己的正义气节,身陷无力反击的谜团当中。她的一切:言行方式、做事原则、人做底线,都被一个一个的无视甚至推翻。
但是,她却是这个在美国与墨西哥边境上,悄然上演的战争中,关键的背景元素。有了她的加入,由本尼西奥·德尔·托罗饰演的职业杀手:Alejandro,才有了充分的发挥余地。而由乔什·布洛林饰演的任务指挥:Matt,则像极了老奸巨猾的狐狸,见惯了这样的亡命之徒和单纯探员,他只是从容的在两边拿到好处,再给出别人难以拒绝的理由,任由别人帮他达成最终的目的,当然也是大家共同的目的——端掉墨西哥腹地中的毒枭首脑。
这样的缉毒故事,在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摄影:罗杰·狄金斯 ,原创音乐:约翰·约翰森,三位大师级人物的杰出奉献下,影片堪称艺术杰作也不为过。导演丹尼斯最擅长的内心戏表达:压抑、沉重、阴郁。而这一次没有《宿敌》中那么多室内灯光的辅助,没有《囚徒》中那么多紧迫感的追逐。在《边境杀手》中,丹尼斯更多的,是把握影片的深沉基调,张弛有度的刺痛观者的内心,从开篇的虐心与惊吓,到终场的冲突不断,最后到血雨腥风前的静默。整体传达一种按耐着内心的波澜,稳扎稳打,一步一步逼近无底深渊的内心状态。
影片中几次大场景里低沉的配乐,像是来控制观众呼吸和心跳的镇魂曲。重音鼓,低音号,大提琴等等不同种类的配乐,依次出现在影片不同的重量级场景中,而配乐的音调和节奏却是一致的单调、重复。令观者的心跳速度减慢,呼吸减缓,不禁感到瞳孔的扩张,一颗心就要悬到嗓子眼,气氛环境的营造,可谓是到位至极。
而影片从一上来的白色沙地,就传来一股没有生气的战场气息。而随后展开的对墨西哥的不毛之地的航拍画面,沙漠上稀疏的荆棘绿植,令人刺痛感十足,连续航拍的剪辑,不但不枯燥,而是从沙地,到富人区城市,跨越交界,再到贫民山区,灰压压一片贫民窟的住宅区,更是令人透不过气。
而这样的场景铺垫下,承接车队戒备提取人质的桥段,真真是令人拍案叫绝。在墨西哥贫瘠的地貌全景下,五辆军用黑色雪弗莱,火力戒备,列队出发。一路紧贴,每一处转弯,每一次超车,都像铁链一般,完整通过,间距从未改变,直至进入边检站。而驶入后,可以看到更多当地警备的声援,越野警车上站着数名荷枪实弹的武警,前面三辆开路,后面三辆断后,中间夹裹着五辆黑色雪弗莱,车队瞬间加长一倍,但是整肃有序,依然密而不断。
这时坐在车上的Alejandro说了一句,欢迎来到这里。镜头里开始出现吊挂在桥头上的残缺死尸,满墙的失踪女性的告示。而接下来,车队全速通过铁门,进入了一座基地,车队停下,接手了罩着黑布的人质,全体人马迅速开拔回程。没有一丝懈怠,风驰电掣,重新上演刚才发生的警车前后护送过程。不过回程路上,前后都变成了四辆警车,左右平行的巷道里,依然有并行的护送车队(当然也有可能是潜在的危险)。
这一连串的镜头剪辑,剧情估计只是一句话:谨慎地提取并押送人质。而影片中第一天来到墨西哥的Kate,就跟着大队,茫然的加入了这一次行动中。也是从这里开始Kate认识到,这里的危险,这里的非法和这里不一样的准则。之后如Alejandro预料,当地巡警里出了奸细,而队员也与当地的毒贩在边检站外短暂火拼,好在有惊无险。如果说影片伊始,观众对背景中的墨西哥腹地,缉毒警办案,都只是概念上的认知,这一连串的剧情发展下来,每个观众心里,相信都被重重的捶了一击。
这段剪辑和镜头链接之精彩,令你在看过无数飙车、飞车、撞车的情节后,发现还可以有别样的过瘾与带劲,这样的收队工作,干净的处理,令人感叹完美。而影片在大师罗杰·狄金斯的掌镜下,又怎会没有更多惊喜。如果说一个能拍出漂亮风景的摄影,可以算一名好摄影,那么能让漂亮风景在画面里流动起来,还能与剧情主题联系起来,传递更深刻寓意的,就是摄影大师的级别了。
影片在最后高潮来临前,从夕阳到入夜,队伍潜入边境山洞的桥段。从突击队一行人马下车,在边境一马平川的背景下,夕阳的景色的就美得令人窒息。接下来这里即将上演的是血腥战斗,这份平和,令人更加的沉稳笃定。斜阳下一抹嫣红,整装待发的一行人逐渐变成了剪影,在定格的画面中,从高地慢慢走下山坡。而画面一半彩云,一半山丘剪影的构图,正好让身在其中的列兵,可以完成从在夕阳下行走,到逐渐埋没在山丘的剪影,与黑暗融为一体,消失在下面漆黑的沟壑里。也预示着影片的剧情,将走入更黑暗的深渊里。
而接下来,夜视镜的模式就自然的衔接上了。没有任何突兀,黑白的热感画面,粗糙的绿色夜视画面,小队在山间移动,最后进入洞口,队长下达了武器解禁,祝大家好运的口令。从此入洞,凶险无比,队员可自行判断处理。镜头中,洞口透着幽蓝色的天际,打头镇的应该是Alejandro,他右手持冲锋枪,左手从腿上拔出一把军刀,人却从未停止前进,当身体从镜头中心移动到左侧时,逆光只看到一柄短刀的剪影在画面中心。气氛几近凝结,这样的一把小刀模式,堪比第一人称视角的生化危机要震慑数倍。这部影片正是靠着每一个这样扎实的镜头,带给了观众无法言表的冲击力。全程都令人目不转睛的盯着大荧幕,等着下一个画面的出现。即便这部影片被人说是“拍摄技术上炫技”那也是实力使然。
如果说这样的拍摄手法,是为了掩盖剧情的薄弱,那要看是从哪个角度来讲。本片的剧情设定,几个主题观点,其实都在几句主角们的对话中,简单明了。Alejandro说,你们美国不会理解我们做的事。但是最终你们会明白,我们做的是对的。Alejandro是那个从不多说话的人,对他来说,这不只是执行任务,还有私人仇怨,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而故事开篇,这位女性FBI小队长Kate,容易令人感受到如同《猎杀本.拉登》中的杰西卡饰演的角色一样,是一位女性主持正义的好手。而很快你就会发现,她们本质的不同。Kate是被加入队伍那个一个,而不是控制任务和场面的那一位。而采访中艾米莉曾提到,Kate多次想挣回自己面子,也就是存在感,但是都徒劳无功,她一切正义依法的行为,都变成了愚蠢的暴露行为,反而令自己身陷窘境。而她从第一天押送人质收队归来,就开始四处讨烟抽,之后不时就拿出一盒新烟拆封,直至最后一天,她依然站在阳台上抽烟,时而颤抖,时而惊愕。
而Matt其实更像一个坐收渔人之利的幕后黑手,他看得清如何控制一头愤恨的恶狼,如何利用一只单纯的羔羊,从而达到最终歼灭毒贩首脑的目的。他不会轻易评判对错,他的目标明确,见多不怪。他不必像《战略特勤组》中的主角一样亲自审问人质,而是有人恨不得拔下人质一层皮,帮他审问线索,而他倒是轻灾乐祸的看得开心。
饰演Matt的乔什·布洛林曾说:“这部电影有关人们内心的秘密。而你要做的是,抓住每个人的秘密,然后为自己所用。它是令人焦虑的,又令人容易迷失其中。”
这三位主角构成一个稳定三角,顶端便是统筹的Matt,左下有恶狼Alejandro坐镇,帮他撕咬猎物。右下有纯良的Kate,用FBI的身份令行动没有权限阻碍。这样的行事方式,难怪他的设定就是全片的轻松帝,穿着人字拖与高层开会,看见人质被整,大嚼口香糖,最后行动前,确认消息不假,立即准备行动,没一点担心成败的隐忧。对他来说,这三天内不成也得成,因为有人比他更着急,更希望在这三天内达到他想达到的目的。
而影片中,从一开始就穿插演绎的一条墨西哥家庭支线剧情,一名普通的墨西哥警察,每天妻子做好早餐,他吃完送儿子去足球场,自己常常值夜班,坚决不让孩子碰触放在自己床边的长抢。三天之后,这位母亲没有等待丈夫的归来,早晨自己带着孩子来到了球场,在孩子临门一脚之前,耳边又响起爆炸与枪声不断,众人停下,看向远方,停顿几秒,孩子们继续踢球,只有母亲还望着远方,缓慢收回视线。
这里刻画的,也许就是导演先前的采访中提到的,沉默的大多数。他们为了生活,没有更多的选择,只能是为了家庭,没有对错,只有求生。而这里的剧情和导演的处理,相信也道出了全片的主题。这不仅仅一次缉毒战场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次私人恩怨的复仇,不仅仅是一次不择手段的剿匪。更多的是,令我们思考,我们是在为了谁而战斗,为了谁而跨越边界,为了谁而放弃原则。贩毒的警察是为了妻儿,职业杀手复仇也是为了妻儿,而整个行动本身,也是为了更多的妻子不必被割掉头颅,女儿不会被送去轮奸。
在这样的目的下,不是正义在妥协,而是人性在妥协。那个违反法规的人,被制度质疑,但是他做到了常规制度下,做不到的事情,杀掉了那个每天与自己家人共进晚餐,却天天斩杀别人妻儿的毒枭。即便Kate在愤恨,举起枪却难以扣下扳机射杀他,因为就像他早前说的那样:最后,你们终将明白。
也许,失去了家人的那一刻,Alejandro已经蜕变为一头野狼,在这虎狼之地,他眼中只有猎物,已无其他。就像导演丹尼斯说的,这部影片关于选择。
有些人选择了孤注一掷
有些人选择了面对现实
有些人选择了最终结果
2015年10月5日 小玄儿记
------------------------------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
欢迎在 B 站或 Youtube 关注「小玄儿的深夜聊碟」
//space.bilibili.com/1340064530
每周五更新,目前可以观看
《沙丘》严肃影评:剧情、人物关系和未来十年的沙丘宇宙
蓝光碟收藏|帕索里尼「生命三部曲」 讲述的快乐与僭越的体验
2个观看角度+32部相关影片|《法兰西特派》超前测评
蓝光碟收藏|双峰剧集+电影套装|大卫·林奇的影像世界
蓝光碟收藏|雅克·塔蒂 TATI|景观社会里的小人物
蓝光碟收藏|希区柯克15部电影|终极版蓝光套装
未来还有更多CC必收蓝光套装系列
感谢小伙伴们的支持!你们的每一个关注对我来说都弥足珍贵!
7 ) 边境杀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最后失去老爸的孩子在这片充斥着炮火和枪声的操蛋大地上踢着他热爱的足球,一副习以为常的木讷表情,从此注定在破碎的家庭和常年溢满残酷暴力、危机四伏的黑暗国度中成长度日,即便内心怀有一丝诚挚的希望迎来更多的也是无力的绝望,内心的单纯也会被周遭的见闻和深入的了解所洗涤,这里没有所谓的善恶分明,一切的规章制度都形同虚设,捍卫正义和公道的法律毫无作用,只有一群不管不顾、个人利益先行的豺狼虎豹,以他们的处事原则想方设法的达到各自的目的。几部珠玉在前,维伦纽瓦以强烈的个人风格和叙事手法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个出自枫叶国的导演不怎么好文艺这口,也绝不沉浮于商业的虚名,反倒更加善于精心的布局,一步一个脚印不疾不徐地带领观众揭晓和窥探其中值得深思的真相。
影片一开始就非常重口的给出了十分震慑的一幕,艾米莉·布朗特饰演的凯特一伙FBI警员冲进屋子发现了诸多隐藏在墙内被残忍杀害看着毛骨悚然的尸体,随即发生意外爆炸,拉响警报的迷局就此拉开帷幕,本怀着国家大义想要一举歼灭幕后罪魁祸首的凯特自愿加入看似吊儿郎当的CIA警探马特和神情凝重的侦察能手亚历桑德罗带领的缉毒团队,深入边境揪出制造出一系列恐怖事件的幕后毒枭大BOSS,不料随着一步步的了解,一头雾水的凯特开始意识到自己一直被牵扯鼻子走,所参与的过程和局面似乎也没她想得那么纯粹,她坚定不移的道德界限和职权意识不断地受到挑战,进而发现原来他们不过是一边借由打击罪犯一边以非法的手段完成斩草除根的任务和复仇的目标。
<图片1>维伦纽瓦将整部电影都处理得相当稳重利落,没有一丝多余的赘肉,看到最后会发觉线索和目的都非常的明确,就着他不按常理出牌张弛有度的节奏和片中角色视角、立场的转换,逐步体会影片所传达的信息和核心,非常有意思。牛逼的摄影大师迪金斯为这片立下奇功,那个弥漫着战火的硝烟和死亡的血腥味的墨西哥边境之地,在他无可挑剔的镜头中流露出了一种死寂、冷峻而荒凉的美感,晚霞的映照、大气的俯拍,一时想到了去年我比较偏爱的西班牙电影《沼泽地》,使整部影片的质感和氛围更加迷人,迷雾重重之中透着厚重的杀机感和虚无感,但那种贫瘠荒芜的景象依旧让人无能为力的沉醉和欣赏。配乐的融入时刻低调又重点的挑逗着观众的心理素质,看得我几次都坐立难安手心冒汗,为充满悬念和危机的紧张气氛推波助澜了不少,这片的基本配备可以说都做到了无懈可击。
一开始他们一伙人来到墨西哥抓捕重要线人的一段,拍得很有张力和力道,被悬挂的分支尸体作为铺垫和对讲机中发出的指示让人提高了警惕,从按兵不动到下车开枪射击,三下五除二快速干脆利落的搞定,就在充满着平明百姓的拥堵公路上大开杀戒,这样在混乱的当地看似异常合情合理的杀戮场面给初来乍到的凯特和观众的冲击达到了同样的效果。后来他们深入隧道狙击的一段,从黑夜中小心翼翼紧张刺激慢慢地深入隧道,透过几次视觉效果的转换,几具倒下的尸体,火光频频闪现,枪声不绝于耳,看得我整个人都紧绷起来,屏息凝神,非常带感。欲透过情欲发泄的凯特看到捆钱的皮筋意识到被骗中计,继而被救后洞悉到马特他们的计划,最后凯特被威胁,亚历桑德罗说出的那句点题的话,明白他立场的凯特没法扣动扳机杀他的一段,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亚历桑德罗独自一人跑到毒枭大BOSS家报仇雪恨,太过轻而易举干掉他全家的举动实在是有点扯,其中或许也有维伦纽瓦不想模糊焦点将过多的情节放在会略显拖沓的枪战场面上的想法。
身处中立报以惩奸除恶正义的态度、以局外人身份介入的凯特,从恐惧→疑惑→分歧→利用→真相→挣扎,是揭晓这个迷局非常重要的一把关键钥匙,前半段观众基本都是跟着她的心态变化和立场角度来看待一群早已熟悉当地生存法则的猛兽,潜藏着阴谋和凶残的杀戮之地,体会他们有违法理的所作所为,直截了当的杀戮,滥用绝不手软的私刑,利用凯特做诱饵和合法证明,不管是对是错只要有利用的价值,即可达成合作。但若单一将凯特作为主观视角进行刻画,就以这样不太出乎意料的叙事走向揭晓他们的目的,那这片注定会摆脱不了平庸的标签,也有违于维伦纽瓦一贯不甘寻常的风格,妙的地方就在影片的后半段,自然而然的重心一转,从凯特身上毫无违和感的过度到了亚历桑德罗身上,马特吐露了亚历桑德罗的真实身份、实际目标和要为妻女报仇的理由,在观众的观影意识中维伦纽瓦就很巧妙的开辟出了另一条分支,开始更进一步的随着亚历桑德罗的意图和行径深入了解到交织在这个社会中充斥着阴暗残暴的恶性循环中。
因为是在墨西哥和美国动乱受限的边境上,加上那里的社会形态和局势趋向,马特他们一伙人只能以非法手段放长线钓大鱼,并非像凯特那样单纯的想要将所谓最大的幕后黑手绳之以法,那样完全无济于事,只会让人觉得是个笑话,而是依靠一个更加庞大的毒贩集团以极权主义的势头控制住这片土地上混乱的局面,用一块有分量的大石头压制住那些想要作怪捣乱的小石头,但前提是要除掉之前那块镇压在这片土地上的巨石,想要彻底击垮就要借由同一个目的的拉拢棋子,利用凯特的身份和和亚历桑德罗的双手,一个保行动的合法性,一个保能铲除毒枭大BOSS,这就是边境上纯走形式主义没有丝毫价值的法律和正义所无法撼动的处事方法和生存之道。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片中三位演员都表现都很好,艾米莉·布朗特的思想斗争和情绪波动,乔什·布洛林的胸有成竹,本尼西奥·德尔·托罗的沉稳内敛,整体代入感很强。
一开始墙内那几十具不忍直视血肉模糊的尸体,公路上毫无顾忌的肆意射杀,之前还吃着早餐陪儿子踢球的老爸转眼就成了走私毒贩死在亚历桑德罗的枪下,亚历桑德罗的妻子被砍头女儿被硫酸浸泡,惨死在毒枭大BOSS的指令下,以此为由亚历桑德罗杀入他家面不改色心不跳的一口气干掉了毒枭大BOSS、他老婆和两儿子,送他们一起去见上帝。战火纷飞、枪声频繁、毒贩横行、法治无效,亲人成了要挟和利用的筹码,不用绞尽脑汁的区分和挣扎于是与非,就像那些麻木的百姓,一切都变得力不从心,凯特想要走正规渠道的处理方法只会变得可笑,马特那套以非常规手段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效,活在这里,摆在眼前的只有杀虐和交易,一场场带有仇恨、愤懑、权利的对峙和火拼场面不断地循环上演,在这片动荡惨烈的大地上,可叹只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我和睡意对抗的激烈程度比这故事的激烈程度激烈十倍
除了剧本稍弱外,其他环节都出色的令人惊讶,尤其是摄影和音乐!导演对氛围的控制也非常出色!只需一个好剧本,他就能上天啊~~(20160416北京电影节CBD万达9号全景声厅大银幕观影,此片音乐和音效非常出色,影院观影体会尤其深刻。我发现下面的绝大数提问或疑惑,看完「电影」后其实都能明白了)
维伦纽瓦+迪金斯,两人就足以让这部电影在视觉和氛围上令人称道了。从美国进入墨西哥的连续航拍太厉害了,直接想到了十二宫的Harris Savides!但总体不如《囚徒》,主要是可惜Emily Blunt这个线索式关键人物没有写好,感觉她一直在问“为什么”。。。
每一帧都屏息凝神,太tm吓人了...片头墨西哥运送囚犯戏份,拍得吊炸天。不过,看完后,一直深深沉浸在本尼大叔的双眸中不能自拔,好想被他睡啊...
#Cannes2015#故事情节上非常的主流和商业化,世道艰险难辨正邪的主题实在见得有点太多了。用慢节奏拍惊悚片依然还是维伦纽瓦的风格,可惜《囚徒》慢节奏里的心理戏全都被各种过场戏代替,虽说即便是过场戏在狄金斯凛冽的低光镜头,壮阔的大俯拍与曼妙的微焦之下美到让人窒息啊!隧道一段剪辑大赞!
被烂番茄92%的评分骗了,故事平淡而漫长,也并没有任何悬疑成分,动作也只是机关枪突突突,好后悔浪费了两个小时去看这个
这片如果变成真人就是一个冷峻漂亮有气质却有点心理疾病的孤僻汉子or妹子,差不多就是艾米丽布朗特和德尔托罗的合体,摄影屌炸天,配乐也非常赞,大气到让人数次窒息,动作剪辑没话说,地道里那场夜戏太牛逼了,虽然知道不可能#戛纳电影节#获奖,但回味几次都觉得实在是喜欢。
第一分钟就爱上的那种电影,硬核程度难以想象,年度最佳摄影、配乐、音效跑不了
和导演的前作都一样,剧本上选择了一个不一样的切入点,打破了常规的观影经验,想法很不错,但并不代表可以带来更好的观影体验。几位主角的角色功能性很不一样,最后电影要讲的主题也是,最有力最聪明的反而是那个看似闲笔的墨西哥家庭,剧作算计的很聪明,突破常规,能不能爽是另一回事。★★★★
一直在等维伦纽瓦走到这一步,即搞出一部技术层面无可挑剔的烂片,终于等到了耶~
莫怪那些裝逼文青搞不懂這片怎麼能與聶隱娘齊坐金棕梠了,全片意象隱喻於畫面的伏流之中。"暴力執法"說穿了只是劇情引子,畫面真正帶出的是女主角無所不被侷限的視覺(會議室,車窗,夜市鏡,山洞)與巨大廣角鏡(空拍,衛星圖)的對比,型塑出"視而不見才是美德"的尖銳觀點。著實厲害!
正义邪恶分不清了,我们跟着女主体验了一番心理斗争,最终选择了自己相信的“正义”。这个本子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没将女主塑造成无所不能的英雄,甚至有些弱化女主的功能。迪金斯的摄影存在感强大,每一个画面都稳健有力,这才是大师。
《边境杀手》比较解构的地方是,或者比较像希区柯克《惊魂记》之处在于,从隧道(时空更迭,乃至人性突变)那一段以后,电影完全进入另一种疯狂的状态。时间从白天变成晚上,主角从女探员凯特变成男特工亚历桑德罗。缉毒也不再是重点,复仇成了必须完成的使命
世界变成虎狼之地,平凡者如何生存,如何自洽。本来是奔着EB去的,以为又是那种重装女战士,但却不是,而是一个隐喻,代表着程序正义、道德、秩序。她始终在场,却无法参与,她旁观和焦虑,最终就是怀疑自身存在的意义。无人机的各种长镜震撼。两个男配(主?)气场强大。
迪金斯的摄影吊炸天了,维伦纽瓦也是够硬。墨西哥边境运送囚犯那场戏稳进年度TOP3。
Kate这个角色的无力感不知是否刻意为之,从头到尾一直云里雾里,使整片失去了流畅感...
已经沦陷于维纶纽瓦的魅力里!镜头和BGM屌屌的!运送囚犯的过程竟然能拍得这么精彩!但是故事开头的case和后面有些脱节,想讲一男一女两个边境杀手的故事,但是关系却扭得不够紧,相比起来囚徒的剧本还是工整得多。
此片拥有废话最少的男主。预告有欺骗性,让你不知道谁戏份多(笑)。非常像零黑30,却缺少它的力度,在摄影和音乐加分的情况下比较奇怪。导演果然擅长处理暴力前的张力,让人如看恐怖片般喘不过气。几近白描的动作场面也是我的菜。可是总觉得哪里缺把力,可能是过场不够利落的缘故,耗节奏。
节奏和视角控制这么精准的片居然有人说剧本差?你们是不是只认识一个摄影师啊?
一部看到一半发现换了主角的电影。维伦纽瓦延续了他在“宿敌”和“囚徒”的作者风格,把慢条斯理的惊悚炖得恰到火候。几处高空航拍镜头和敲打心脏的配乐都很抓人,可惜女武神没有发挥余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