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第一部稍微有一些牵强,从寻找女主的各种偶遇以及超神的发现能力。但是喜欢女主,也喜欢狗狗和人的幸福,也有老一代主角的朴实生活价值观。总而言之,好的题材和立意成功了一大半了。不是很理解评论区说的人的狂妄自大和狗狗被一家人纠缠的可怜,何必呢。喜欢狗狗和女主,看电影就好啦~这就是一种简简单单的陪伴啊。虽然不是每个人都命运坎坷,但是身为主角能获得一个好朋友长久的陪伴和帮助,我何尝不希望自己也可以拥有这样一份感情呢。总有一些对美好事情的向往,我觉得这并不是自私地让狗狗永远永远与我挂钩,而是真心希望真实生活中也可以有这样的爱。至于剧情的漏洞和一些可能的不太正确的操作,let it go吧。
看这次电影是因为我的狗在这周走丢了没有回家,我现在哭的有点窒息了,我很想我的虎虎,很担心它,回忆起我们之间的种种甜蜜记忆,它真的很好很好很好,每次我因为上学离开你都在家等我,这次你也会以任何形式回到我身边的对吧不知道电影里面的会是真的么 我一定会认出你的我亲爱的虎虎 不过姐姐也对不起你 不应该给你栓链子这样你就不会丢,不知道你现在怎么样了,我那么的爱你想你希望你能在几千里远的地方感受到,姐姐永远爱你 请你赶快回来🙏🏻现在我真的很难过因为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无法与任何一个人诉说我的难过 我真的很希望你可以回家 真的求求上天了🙏🏻
【文章转自公号:观剧团长】
文 / 龙猫
距离《一条狗的使命》系列的第一部,已经过去两年了。
本片累计票房达到了6.07亿元,远远超出基础成本2200万美元将近五倍之多,所以在本片结束后,续集的拍摄工作也就提上日程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续集上映前, 有一部号称《一条狗的使命》姊妹篇的电影在今年一月悄然上映,名为《一条狗的回家路》。
这部片直接抛开动物系列电影的普遍套路,选择以“狗的流浪旅程”作为电影着重的叙事焦点,讲述了一只叫做贝拉的狗,历尽千辛万苦回家的故事。
和早先《加菲猫》等为代表的“拟人化”动画电影、真人电影不同的是,本片讲述的故事更贴近于动物本身的生活与生存现状。
这也使得电影中情感的张力相对客观起来,随着对动物行为了解的不断深入,我们也能够逐渐理解相对于人类而言,其他种属的动物之间是如何传达情感的。
行为是传递情感的基石,这句话放在任何物种上都是适合的。
理解一个人的想法,不是看他说什么,而是要看他做什么。
这句话对于我们身边的动物而言,同样如此。
动物表达情感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其中,用行为表达的次数要比其他任何方式都要多。
在《一条狗的使命》里面,主角贝利经历了四生四世,从一开始寿终正寝,再到最后一世回到主人身边,让故事形成了一个闭环,而这个闭环的核心,被浓缩到了一场关于圆盘的游戏当中。
年幼的贝利和主人伊森的友情巩固于一场圆盘游戏,所以在第四世他们相遇时,这种游戏的行为成了唤醒友情的重要情节。
当行为得到重复时,情感也得以复现,我们看到了伊森重新认出了变了样的贝利,贝利也在故事的结尾回到了主人身边。
任何一种复现都会带来情感或行为上的强化,在《一条狗的回家路》里,流落野外的贝拉遇到了失去了母亲的美洲幼狮,贝拉担当起了母亲的角色,抵御外敌,直到后者长大才分离开来。
后来贝拉遇到危险时,那只美洲狮又重新出现,解救了贝拉。也正是因为这种行为上的复现,使得两者间的情感更多了一层厚度,也让最终的别离变得更为不舍。
必须强调的是,这种情感是相互的,并不是被施舍的。
当初,同样年幼的贝拉也曾接受过猫妈妈的哺育,而如今满足美洲狮的情感需求,就被贝拉当做是恩情的抵偿。
因为,行为是传递情感的一种方式,无论是接受情感还是拒绝情感,都在行为中有所展现。
所以,无论是贝利还是贝拉,表现行为的过程就是在表达情感。
而这种行为和情感形式上的匹配,也是《一条狗的使命》系列电影的母题核心。
在《一条狗的使命2》里,贝利又担起了保护伊森的孙女CJ的使命,重逢的情感让匹配的形式与开头相呼应。
我们不会忘了在伊森的故事里,贝利和伊森重逢的经典场面,也不会忘记在伊森的孙女CJ的故事里,贝利为了履行保护CJ的诺言,在最关键的时刻,拯救了CJ男友的那一刻。
行为的重复让情感被放大,它同时也是最简单、最奏效的表达方式,也让宠物电影的主体结构得到了一定的巩固。
可以说,《一条狗的使命》系列的成功,为动物电影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一种选择。
其实,单从数量来说,动物电影并不在少数。
在龙猫印象中,早先上映的《惊奇队长》里,“噬元兽”的真身,就是一只橘猫(这大概又是一次有关“喵星人”来自外太空的戏谑)。
又比如,凯文·史派西主演的《九条命》独辟蹊径,让人变成了猫,去体验猫的视角与生活。这种奇幻的设定,让人类有了新的角度去思考宠物的角色定位(本来是件好事,只不过因为猫角色过于突出,结果成了一部吸猫大片)。
早前,制作或书写关于动物的影片、剧本或小说的过程中,很少会考虑到动物的思想。
《猫和老鼠》动画系列中,除了在动物形态的基础上,保留了猫和老鼠的对立关系和生活细节外,其他部分都是原创性的拟人化风格,连动物间的对立关系其实也可以从人类的社会框架中找到相匹配的部分。
《加菲猫》也同样如此。
和《小鬼当家》系列相比,《加菲猫》只不过是将角色从孩子替换成了猫而已,如果脱离了人类社会及法则,加菲猫很可能就无所适从了。
当然也有例外。
说到底,拟人化的动物电影的最终目的,只是想要讲观众的共性情感代入到故事中去。
《猩球崛起》系列大概是为数不多的,能够将动物的拟人化进程合理化的电影了。
从第1部到第3部,电影完整的展现了猿类从意识觉醒到领导地球的全过程,也完整的构思出了除了人类以外的动物的能动思想,所能产生的可能性。
这似乎也在告诉我们,动物的思想中同样存在动机和目的,当它们选择或实践了某些事物时,是能够意识到事物所产生的影响的。
《一条狗的回家路》中,孤独的流浪汉害怕贝拉离他而去,将贝拉用锁链困住,后来流浪汉意外死亡,致使贝拉差点因为脱水死去。
龙猫不禁想问,我们养一只宠物的初衷到底是什么呢?
是想要一个朋友,还是充当一种工具?
流浪汉依靠贝拉赚到了路人的同情,但却没有给予它同等价值的温暖,此时的贝拉显然成了一种工具,终日被囚禁在流浪汉身边。
贝拉所遭遇的处境,在于爱的剥夺。
因为生养的动机,抚养者和父母就理所应当的对生养对象进行剥夺,但这种关系很难平衡和长久,因为谁也不知道你究竟能够得到多少爱,也不知道你究竟会受到多少剥夺。
从这一点上来说,动物电影所要探讨的,其实是人类与动物间的关系。
当动物电影在某方面与人类(主演)电影越来越相似时,是否说明我们对于动物的态度在逐渐改变呢?
《一条狗的使命2》的结局里,贝利完成了任务和生命的轮回,对于伊森和CJ而言,贝利的存在,更像是一位忠诚的朋友,而不是宠物。
这大概是动物电影主题的最好的展现方式了。
随着人类思想的不断进步,我们对于宠物的态度也在发生改变。
我们开始思考它们想表达什么,而不是思考我们以为它们在想什么。动物表达爱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当它们与我们在一起时,总会用我们最熟悉的方式来表达爱。
正如龙猫上面所说的,爱依靠行为得以表达和展现,即使我们无法读懂它们的心,但却可以用身体去表达自己的爱,用它们最熟悉的方式,将这种爱传递回去。
它们的人生有千千万万种可能性,但是这一次却选择了你,这种选择将伴随它们的一生,也会给你的生活带来改变。所以,无论是哪种动物,爱它们是最重要的一点。
与动物间长久的相处之道,也是人类共同且长远的课题之一。
重点是,在友情建立的基础上,赋予它们足够的自由。它们不是简单的拟人化的动画角色,亦不是普通的驯服,更不是人性化的动物角色。
它们只是它们,在此基础上,与我们相遇。
看完这个影片其实我很感触,也许有些感动是没有宠物的人没办法理解的。
全片以狗的口吻讲述“自己所经历的故事”,以狗的视角看待遇见的人与事,以狗的情感定位去衡量人情冷暖。 贝利的灵魂在四条不同品种的狗狗身上延续,只为完成保护CJ的使命。在这个过程中,影片流畅地交待了伊森孙女CJ的童年、少年与青年时期,也交代了她所经历的快乐、孤独、害怕、失落等情绪,从而勾勒出一个女孩的成长。 而在CJ的成长里,无论是贝利还是“莫莉、大狗、麦克斯”,它们都尽力以最温情的方式给予她陪伴。就像片中所展现的诸多细节那样,狗狗和CJ会有玩耍、会有跟随、会有保护、会有帮忙甚至会有“撮合”,这制造了不少的笑料,也传递了许多动人的情感。
也让我们知道宠物的使命其实是陪伴,看着我家逆子,也许它会调皮捣蛋,也许会拆家,可是它一直陪伴着我无论我心情好坏,就感觉很幸福
想起自己小时候,小学的年纪,堂妹家养了一条狮子狗,狮子狗也是我为数不多还能教的上名的狗,白色带点黄色的毛,估计成年以后这种狗就是在半只膝盖以上的高度就不变了,以至于我从来不是很清楚它到底有多少岁,我小学五六年纪的时候,住在南方一个小城的乡下,那时还没多少乡镇企业,到处都是麦田和水塘,婶婶就住在我们隔壁,而乡下的房子为了省一堵墙我爸兄弟俩就把三层楼房造在了一起,下面还有一大片水泥场连着,而那时我天天就知道往隔壁串门,跟叔叔婶婶感觉就像一家人,而那条狮子狗我也特别喜欢带它出去玩,狮子狗名叫“小花”,乡下的所谓带出去玩根本不是牵个绳子带出去慢悠悠的溜个圈、在小树下撒个尿然后再回到楼上,那时我们房子旁边就是无尽的田野和四处清澈的小河,我小学五六年纪的时候有的是精力,就和“小花”在田野上拼命的比赛谁跑的快,但只要超过一百米,它总是会超过我,那时我才知道狗的耐力其实比人好,然后它以获胜者的姿态围着我转圈,我也知道它其实还是特别喜欢跟我一起玩的,养狗和养小孩最大的区别就是一个只顾玩就行,一个只顾学习就行。然后我初中、高中就开始住校了,难得回去一趟,狗的生命真的好短,几年以后婶婶告诉我它已经看不到了,眼睛下的眼屎已经把上面的眼睫毛都粘住了,但只要我每次回家走进它,还没叫它,它就会凑过来拼命的舔我的脸,我的记忆总是很模糊,然后我就上了大学,一年也就回来了一两次,有次回来,我发现它趴在场上,我远远的叫了声“小花”,又发现它活跃起来了,居然还能跟我一起玩耍奔跑,好开心,后来婶婶才告诉我,“小花”已经去世了,堂妹又养了一条白色的狮子狗,还是叫“小花”的名字,我听了总觉得和原来的小花有点区别,总是有点失落。看了这个电影,我也好希望,当年的小花真的像电影中的狗一样,穿越到新的“小花”身上来陪伴我。等我的小孩长大成人后,我还是希望能再养条狮子狗,名字我都想好了,还叫“小花”。
回到电影:
1。狗的旁白是最感人的,听英文都不用看字幕也能感受到它想回到SeaJ身边的愿望。
2。狗的生命相比人来说是如此的短暂,以至于只能轮回多次才能匹配上人的寿命
3。估计是阿里巴巴投资,才能让华裔当男主角,但男主角的癌症危机显然太假
4。美国人真的是穷到身边没几个钱宁愿流浪大街,老妈也可以狠心不管的吗?
一条狗的使命,也寓意着人的使命,我回望过去的种种,总觉得自己的经历的苦难是历劫,也是在冥冥之中完成一种使命,如果不是这样,我真的没有办法解释这些,因为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哲学观让我不断的寻找着我的世界观的方法论,总归觉得有些思考已经深入骨髓,像之前自己说过如果不是使命感的内化自己早就迷失在过去的历史长河当中,也许很多人并未懂这句话的含义,换言之就是自己把自杀美学化的说法而已,可是一了百了的想法稍纵即逝的背后其实是以一己之力对抗内心的虚拟世界,赋予自己使命,使得每一段历史都是有所意义,心固然痛,痛固然难受,过程也固然曲折,饭总归未来的那束光照进现实的每一个当下,让我们能有勇气忍受黑暗给我们带来不宁与不安,如果不是使命,不是为了自己和所爱之人安居乐业的诉求及使命,谁愿意一直在黑暗中漫舞,等待黑暗骑士带着我们走向光明,我们每一个平淡的人生也不过是黑暗骑士的崛起历程罢了,每一个黑暗骑士的聚集终能改变潮水的方向,向着大海的方向出发!
我的世界有很多人,而你的世界只有我。
答应我 贝利 你下辈子不要在投胎成狗好么 就算是狗也不要去他家好么
7.5分,还是第一部轮回的叙述方式,却依然能够触碰到人心最柔软的部分,温暖感动。whereever you are ,I will find you.比前段时间的一条狗的回家路强很多。
如果有天走在街上,有条小狗突然跑过来亲你,求抱抱,千万别拒绝。因为它的上辈子,也许曾陪你一起走过。
从my boy到my girl,boss dog从来没有离开过(看到最后才发现男主是刘宪华,还在跟姐妹讨论这个男主有点帅😂)
延续第一部给我的感动。
这一家人真费狗啊
這一次眼眶泛淚😭 拍的比1好part of the journey is the end
认出刘宪华的我,比认出贝利的伊森还震惊😂
5.15看的点映场。剧本过于煽情与浮夸,但能理解对猫狗有着转世期待的人看着会很温暖。整部片差不多就记得狗狗们和刘宪华了。
逻辑欠奉,于是整个就看得很煎熬了。但是不得不说Henry的表现让我很惊艳,刚看到他的时候还有些瞬间出戏,但是看着看着就完全让人投入在他的角色里了,很不错。
老实讲,很一般
不喜欢CJ,蛮矫情的人,剧情其实也是,煽情又做作,母亲的转变,cj突然说爱以及屌丝的一生,以及刘宪华生硬的演技,都不太喜欢。但是狗狗们都很可爱,汉娜和伊森是真的爱狗狗的,我还是喜欢这个设定,真爱。
7.7/10虽然导演换了,但影片质量基本没有下滑,节奏控制得不错,笑点和泪点也恰到好处,尤其是片尾“三生三世十里麦田”那一幕,真的让人情绪泛滥,影片的主题也从守护一个人上升到了守护一个家,总的来说挺值得一看,520档期首推的就是这部了。
CJ让贝利出了车祸它也不在乎,乔对它再好它也不稀罕,反正就是要抛弃乔,去追赶CJ。没人领养它它就会被安乐死,宁愿被安乐死也绝不做除了CJ之外任何人的宠物。现实中明明是主人离不开狗,电影却拍成了狗离不开主人、离开主人就活不下去。现实中明明是宠物是人类的一切,电影却拍成了主人是狗的一切,狗的使命就是一辈子陪伴主人,投胎转世也要陪伴主人。人类哪来的自信觉得自己是宇宙中心,宠物都围着自己转?第一部伊森和汉娜都是单身,顺理成章在一起;第二部CJ和特伦特都有男女朋友了,所以就先把巴里和莱瑟拍成渣男渣女,再让CJ和特伦特在一起。特伦特也很渣,都有女朋友了还带别的女生回家住,你和女朋友商量过吗?贝利真惨,6次投胎,7次狗生,永远摆脱不了这家人。愿贝利一路走好,下辈子不要再遇到这家人了。
以狗为视角的展开,《一条狗的使命2》虽然只是延续了前作的固有套路,并没有多少新颖的看点,但这部电影却非常的清楚观众希望看到什么,一份纯粹质朴的爱,透过人宠之间陪伴与传承的缔结,仍旧成为了电影能去打动人心,暖人心田的所在。
一条狗的使命是什么?身为一个狗狗,它会有使命感吗?这种我们所谓的拟人化的“使命”会不会是强加给它的呢?看过影片之后,我感觉狗狗天生并没有所谓的使命,它对人类的爱和陪伴、保护似乎都是与生俱来的品质。他没有被训练怎么去爱,相反,是它在用自己的爱和生命去感染着人类。因为有了狗狗的存在,人拥有了更多的爱,拥有了更好的生活。在人类的一生中,狗狗经历了好几个一生,但它依然无怨无悔的守候,让人感动满满。
还是四平八稳的好莱坞叙述,像在田野上与狗嬉戏,飞盘扔出去,知道总会稳稳地被接回来。哪里该触动情绪,有点按部就班的规矩,可面对狗的忠诚与可爱,心中总有一块柔软的地方被反复摩挲。贝利与伊森真是最触动我的一对了,舍不得它们离去,看着眼神黯淡下去,真是伤感,希望它们在天堂找到了永恒的归宿。
满足了部分人类狂妄的自我中心和自我陶醉,另外,如果影院里人不多,那么,在不搅扰他人的情况下这是一部十分适合一边玩手机一边观看的电影。
还是原来的配方,很好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