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濑巳喜男的女性题材群像戏,56年战后日本严打卖春世道变化,讲述艺伎一行遭到打击,这些女人们的生活和苦楚。
片中人物多次感叹到:她们那个时候当艺妓是美事,耀眼的灯光、美丽的花朵、漂亮的和服、精致的食物,与普通女子不同她们能歌善舞然而现在这个时代她们就是普通的女人,片中男人都没什么戏份而且基本都是负面形象,负心 骗钱骗炮 丢家弃子,这种世道下一个女人没男人活下去更艰难,老艺妓最后反复质问老板娘女人没必要依靠男人吗?老板娘沉默,老艺妓笑着离开。高峰秀子扮演的女儿似乎有着觉醒的意识要靠自己生活然而她没有任何技能,别人问她想没想过结婚,她自己说看不起艺妓并以自己身世为耻,结婚只会让她感到害臊也没有人乐意娶她。
老板娘最后卖掉艺伎馆慢慢还钱但是负责人并不准备一直干艺伎行业她想转行而且不顾这些艺伎的死活了她们属于被时代抛弃的人。
最后老小艺妓们都坐在一起,老艺妓老板娘拿起三弦琴弹唱起来歌声凄美,镜头切换到女儿在楼上缝纫夹杂缝纫机的声音再到老女仆她脸上充满无奈继续低头刷碗最后从房间到外面街上再到桥下奔流的海水就像影片名字和开头一样,流,时代不停流动你只能被推着走。
成濑导演的越看越上瘾,这部片子我是当作经营管理的案例来看的。老板鸢奴经营这东京某个老牌的艺伎行、但是她为人软弱、既管不住手下也不能招揽客户,导致四处举债、艺伎行也岌岌可危。 第一,作为艺伎这个服务行当、是没有理由挑选客户的。鸢奴虽然十足窝囊,但是还有执拗的臭脾气,不喜欢的客户还扭扭捏捏的推脱不接。该认怂的时候认怂,大家在社会上谁也不可能永远是老大,形势所迫就需要低头。这不是仅仅针对艺伎行业,江湖规矩一向如此。 第二,作为企业负责人就要狠得下心,就要担负起管理的责任。艺伎行里的老员工不驻在、但也经常到场子里揩油蹭吃蹭喝;自己的妹妹白吃白住、连日常的杂物也不帮忙、还要另外雇佣女仆。而且,对于队伍的建设没有规划,员工流失之后也不及时补充新人,还是场子转手之后的新老板有眼光、立刻引进了几名学徒。 第三,心肠太软弱,针对上门讨欠薪的之前员工的父亲,鸢奴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让对方三番五次的恐吓勒索,导致艺伎行的名誉受损。要么一开始就拿钱摆平,要么索性拖大人物出面,但是鸢奴什么也没做,直至双方闹到警局。最后还是新老板托关系搞定。 第四,观念陈旧。自己的女儿不适合做艺伎、打算另谋生路,哪知鸢奴还固守所谓的体面、怕女儿出去打工丢人。其实最不重要的就是所谓的面子,该求人就求人、该认输就认输,没有什么放不下的,做人要能伸能屈,直到如今也是如此、谁会在人群中多看你一眼呢。 第五,没有个性。这也是作为领导、尤其是演技行业的领导最致命的缺点。鸢奴从头到尾我看她的表演都十分憋屈,胸中一口气就是呼不出来。她要是普通员工也就算了,作为场子的负责人怎么就这么没有特点。长的普普通通、气场根本可以当作没有、说话没有圈转回旋、脸上的表情经常是板的僵硬,也没见她和员工们饮酒畅快过,上上下下也没见她去努力的打点,没事就是沉浸于教徒弹琴,就是窝囊。 吐槽一下,为什么影片的名字叫做流浪记,其实日文的字面意思是“随波逐流”、“顺其自然”,或者说用英文gone with the wind,也是异曲同工。影片呈现的意境就是讲述主人公鸢奴无所作为、让时代的潮流裹行前去、连挣扎的想法都没有,艺伎的行业如同鸢奴的命运早晚要被冲走淘汰。 最后,影片的阵容在当时足够豪华了,个个都是一线,可见成濑导演的金字招牌。
成濑巳喜男导演的又一部作品,这真是一部和服的欣赏影片。王家卫的那部,旗袍展示会,很有异曲之学。这个时期的成濑,在从此前公映的《浮云》中达到了职业生涯的顶点。本剧再创辉煌。
就日语流浪的含义而言,除了有彷徨等内涵,字面更是水流向下、不可逆转的含义。剧中自然也是如此。
为何被视为华丽富足的艺伎们(日本表演艺术职业,当然也陪吃陪喝陪聊天)会日子不好过了?
1956年,日本防止买春法施行,原本兴旺一时的艺伎行业受到重创,从此江河日下,不复昨日辉煌。
剧中最精妙的核心释意只有一句:女人不依靠男人,哈哈哈。
这里面的女角们,被骗的被骗,倒贴的倒贴。
唯一不靠的,大概也只有事实上的主角,女佣梨花君了!
本子是幸田文的小说,1955年在《新潮》杂志上连载,第二年集结出版。
这是1954年出道的幸田确立为名作家的杰作。一部以自身体验为基础,描绘艺伎 的生活,在服饰华丽,歌舞升平的背后是各自的辛酸与故事。
这是人间啊!
24岁结婚,十年后离婚。后带着女儿(青木玉)回到也是著名作家的父亲家里。战争中,为了维持家计,开始工作
20081126 DVD
女人不必依靠男人
啊看得心酸 每一部成濑的片子都看得心酸 全片基本围绕Otsuta家里发生的事情 我们只通过对话和电话了解生意情况从来没有看到接客 可以说跟着田中女佣角色进入到了艺伎生活背后的辛酸 故事最后我们透过对话知道未来并不美好 Otsuta自己再招新学员之后燃起的一点希望或许很快会被扑灭
仍旧是艺伎的生活故事,还是那句话,成濑手法不够狠。看点倒是大牌云集,田中绢代完全压过山田五十铃,杉村春子也是常演的那种角色,高峰秀子就太弱了。有几个景深构图可看。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PS:又遇上一条超烂字幕~
三个超级女优一台戏
女人群戏,有点闷
小津御用配角,成濑御用主角以及两代沟口御用组成奇迹般的女性众生绘,将演技推向最高潮。孩子终有一天会长大,猫会随自己意识行动,时间就像流水一样不停的流逝,残留在时代中凋零的艺伎,成濑淡淡且客观的呈现出那段历史,而我们通过梨花的视角来看待这个永无止尽的悲哀,无法改变。
最后一场尤为动人,已知道这家艺妓馆最终还是无法保住的田中绢代,只能心酸地看着这一切欲言又止,身为名艺妓之女的高峰秀子为了生存学习缝纫机,机械的刺耳喧嚣三番两次盖过悦耳琴声,而殚精竭虑却仍无法为自己谋得一处安身的山田五十铃,只知凭借一份纯真醉心于艺。
女人就是不需要依靠男人
涣散,我完全看不下去
那个艺妓的舅舅好像是<七武士》里面的武藏吧?
成瀨比小津要市井得多。
成濑巳喜男是我觉得特别会拍结尾的导演,这个片尾山田五十铃弹奏着三味线,和高峰袖子踩着缝纫机咕噜咕噜的叠合在一起,真是流れる人生的意味,节奏,动势,声音,外加田中绢代旁观的表情,就像是水浪潺潺不绝的流去。
本片是日本电影中,最顶级(女優)配置,无片能出其右。故事描述了人生的随波逐流,片名应该是随波逐流。
流水的浮世,淡泊的人情。一个职业的陨落,青中老三代的不同命运却也许殊途同归。流水般转换的身份关系与情感。为了男人全力付出,需要男人寄托情感的卑贱女性,在付出的爱面前又如此伟大。母女最后都产生了相互认同,迎来了短暂的转机。善良的田中娟代看清了浮世,但愿离开是新开始。
全女班的表演,非常精彩。成濑的作品如此清淡,顽强的女性在他手里和在沟口手里完全不同。没有多少爆发和冲突,只有生活留下的平淡,再艰难的生活也得坚持下去。
女人,离开了男人真的难以存活么?故事是讲着艺妓院如何渡过财政危机的故事,内里却说着一个时代终结的悲凉。她们原本是人人妒恨的角色,可是她们的时代终究过去了。不变的永远是女人这个角色,不管性格如何,都难做,而且孤寂,总是流浪无靠。喜欢旧时代日本电影,平淡,但是暗藏着各种微妙的情愫。
把语言和动作忠实以正面姿态置于镜头中部,于是像古埃及壁画一样层层叠叠垒起了断裂的空间切片。同样加以如是累积的是字斟句酌措辞背后每个人那小心翼翼情感。而成濑电影里一如既往最心神荡漾时刻,总是跟随着高峰秀子外出的运动长镜头。某种单调重复的乏味侵蚀下耐心的匮乏,终于在艺妓们屡试屡败的挣扎里收复了整全而又细腻情感世界。
7.19 剧情仿佛一个句子一般简单流畅,自然通透,无视诸多女优的醉生梦死只见那位仆人的努力纯朴。被时代带着前行每一个人都无力反抗,有人坚持有人堕落有人迷茫,也有人为着前方的光芒再起前行。善人难当,好人难遇,生活不断提出难题,最后只剩下见招拆招的力量。